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肝癌骨转移瘤应用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对癌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10 浏览:1115

彭秋霞 《肿瘤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析肝癌骨转移瘤应用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对癌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肝癌骨转移瘤患者,均在2020年05月-2023年05月期间入416医院治疗。根据放疗方式进行分组,28例予以多次放疗者归入参比组,22例予以单次放疗者归入实践组。比较各组的癌痛程度、生活质量、放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而言,治疗后实践组的癌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与放疗依从性均更高(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为肝癌骨转移瘤患者治疗时,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均可发挥治疗效果,但前者能够减轻患者癌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与放疗依从性,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借鉴。

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用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分析李静 下载:124 浏览:1135

李静 《肿瘤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的PTC结节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于术前接受常规二维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应变超声弹性成像(SE-US)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并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组:转移组43例、无转移组57例。比较两组结节一般情况(如多灶性、微钙化等)。结果:转移组患者结节最大径(0.78±0.12)cm高于无转移组(0.67±0.14)cm,P<0.05;两组在病灶最大径之和、微钙化数量、被摸接触范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对PTC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备的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对非转移性乳腺癌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下载:108 浏览:1042

赵越1 胡雪杨1 孙琳1 王宁1 马欣然2 王智宝1 张蕊1 《肿瘤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取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临床收治64例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照组),观察两组诊断方式诊断价值。结果:在给予患者诊断工作后,观察组特异性93.14%、敏感性95.27%、准确性98.44%,对照组特异性92.28%、93.06%、95.06%,两组均能够起到理想的诊断效果。结论:在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通过给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能够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方式基本一致,有利于预测预后。

面部皮肤肿瘤皮瓣转移手术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下载:102 浏览:1177

王文静 《肿瘤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面部皮肤肿瘤患者采取皮瓣转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的治疗资料,对照组利用传统手术方法针,研究组采取皮瓣转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皮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皮肤肿瘤患者采取皮瓣转移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皮肤美观度修复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基于GEE的武汉市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与分析 下载:213 浏览:2036

黎孟琦 《中国土壤》 2022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2000-2020年武汉市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基于谷歌云计算平台获取遥感影像,结合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对影像的分类;最后生成土地覆被专题图和转移矩阵,分析土地覆被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草地、人工用地覆盖面积逐年增加;耕地、林地覆盖面积逐年减少,水体、裸地覆盖面积前期略有减少,后期有所增加。

消减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取样过程中的不确定损失 下载:58 浏览:509

沙金 陈雷 《中国石油工业》 2025年2期

摘要:
本方法旨在解决油库在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取样过程中遇到汽油轻组分挥发造成检测结果偏差问题,通过设计蒸气压取样转移一体式装置用于汽油的取样、样品转移,将从储罐、罐车等容器中取出的样品直接封存在取样容器中,通过取样转移一体式装置在密闭环境中完成样品转移,减少汽油轻组分的挥发,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OSR1对肺癌上皮源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下载:179 浏览:1821

张伊 杨惠文 《肿瘤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在某些类型的肿瘤中,OSR1的表达水平异常升高,而在肺癌上皮源性肿瘤细胞中,OSR1的高表达已经与侵袭性转移相关联。本文系统阐述了OSR1在肺癌上皮源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OSR1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等途径来实现这种影响。

高频二维彩超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应用研究 下载:200 浏览:2025

郝静 《肿瘤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应用高频二维彩超的检查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2月作为研究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32例,对本组患者全部实施高频二维彩超进行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做对比,判断高频二维彩超检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本组32例患者中,根据病理结果对比,高频二维彩超的检出率为95.38%,同时高频二位彩超检出转移性的淋巴结总计 63枚,检出反应性淋巴结69枚。转移性的淋巴结影像特征对比反应性的淋巴结,各个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存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用高频二维彩超的效果较好,可检出转移性淋巴结,有利于临床诊断和进行下一步治疗。

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下载:236 浏览:2385

郭庆 《肿瘤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方法:研究以80名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入院治疗,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该80名患者进行分组,先入院40名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对照组),后入院40名患者实施增强CT检查(观察组),对不同检查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诊断准确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中,诊断准确率为85.00%(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339,p=0.0478);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检出最小种植灶、种植灶长度及种植灶宽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检出准确率高,对种植灶测量准确,应用价值高。

海南储能参与调峰的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58 浏览:653

黄丽格 《电力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储能是未来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网和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针对现有的储能参与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控制策略并未考虑储能容量功率比的问题,在分析储能模型和构建负荷峰谷特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储能参与削峰填谷的恒功率控制策略和变功率控制策略。从储能容量功率比的角度比较了两种策略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最后,基于海南省文昌市电网负荷仿真,验证了变功率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移峰填谷效果和更高的储能容量功率比适应性。

观察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行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载:281 浏览:3006

窦林 吴小娜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 对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者共5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5例;分别采用常规化疗(常规组)和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2.00%(23/25),常规组的疼痛缓解率为68.00%(17/25);经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之间对比,并未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 下载:318 浏览:2929

潘福生 《肿瘤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甲状腺肿瘤CT诊断技术以及诊断效果,以便为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方法:从某院选择25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这些患者疾病均经过手术病理进行证实。而后采取CT诊断方式,利用全身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诊断。结果:腺瘤平扫后,扫描结果显示其边界清晰,且增强扫描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扫描后,发现3个病灶均呈局限型,存在多发或单发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处较为光滑,但是囊壁不完全完整;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结果显示,其边界并不清晰,而且增强扫描强化存在不均匀的情况,还逐渐侵犯邻近的组织。结论:CT诊断方式可以准确诊断甲状腺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人员提供准确参考。

试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 下载:396 浏览:3030

张晶 《中国经济》 2021年5期

摘要:
作为经济建设与发展重要环节,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也可为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充足的供给,从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与持久发展。要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必然要推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化。为此,文章分析了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化的重要价值,而后探讨了林下经济经营方式丰富性提升的有效举措,希望可为林下经济的高效发展产生有益驱动。

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皮瓣转移修补术患者的护理分析 下载:140 浏览:1482

袁霞 周道娟 杨佳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皮瓣转移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皮瓣转移修补术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有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评价患者的并发症率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头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的安全性高,减轻患者预后疼痛,该护理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下载:281 浏览:2659

黄怡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分别行增强CT、常规CT扫描,均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技术诊断结果。结果 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部位的检出率95.0%高于常规CT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对最小种植灶面积、宽度及长度均低于常规CT(P<0.05)。结论 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行增强CT诊断,可发现微小种植病灶,诊断准确性高,临床价值明确,值得推广。

超声联合诊断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下载:268 浏览:2701

孙艳丽 《诊断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45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纳入A组(转移组),经过病理证实,其余患者纳入B组(反应组),均采取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结果:对比B组,A组L/S比值更小,边缘形态不规则、L/S≤2、淋巴门缺失比例均更大,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可促使患者诊断效能提高。

骨转移癌诊断与治疗应用核医学的临床效果 下载:327 浏览:2832

甘卓 《诊断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析骨转移癌患者诊断与治疗中应用核医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骨转移癌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均给予18氟-脱氧葡萄糖(18F-FED)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技术诊断,之后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6)、研究组(n=36)。参照组患者给予全身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化锶(89SrCl2)与云克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4.4%、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2.8%、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转移癌患者诊断与治疗中应用核医学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准确诊断疾病,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式。

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320 浏览:3245

徐进 杨明杰 《诊断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调取。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检查的方式,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本次实验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检查敏感度为95(95.00%),准确度为48(80.00%),特异度为35(58.33%),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检查敏感度为59(98.33%),准确度为55(91.67%),特异度为37(61.67%)。结论: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为后续临床制定淋巴结清扫方案及范围的确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逐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

SPECT/CT显像对原发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果分析 下载:332 浏览:3193

赵春明 翟嵩超 聂芳 《诊断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SPECT/CT显像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4月-2018年12月)接收的原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n=50)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全身骨显像,显像结束后对不明原因骨痛部分实施SPECT/CT显像,后对全身骨显像、SPECT/CT显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确诊为骨转移者21(42.00%)例,良性病变患者29(58.00%)例。SPEC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原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SPECT/CT显像诊断的价值显著,不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提高检验灵敏度,值得借鉴。

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下载:424 浏览:3678

王良平 田祥 《诊断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诊断。方法 选择2015年~2016年来我院医治200例NSCLC骨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用全身骨显像诊断,研究组选用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联合,查看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水平、灵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研究组的方案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果,较为适合NSCLC骨转移,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骨转移的检出率,可在临床中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