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 下载:177 浏览:2578

万静雯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不但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大学生择业观、线上教学模式等进行有效融合,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此来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进行阐释,探究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下载:165 浏览:2690

周莹莹 潘荣根 金沙沙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作为我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徽商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其在长期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徽商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文章分析徽商文化的内涵和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调查对象对徽商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徽商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必要性,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IE-CDIO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下载:161 浏览:1505

赵华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而做的教育模式的研究,通过对我国在校大学生目前接受的教育现状调研,并以CDIO教育模型等为理论依据,结合所在行业的社会需求,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根据对物流行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具有普遍实施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念,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进一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发展。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下载:82 浏览:511

陈延良 吕嘉昌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农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组织机制和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育人目标指向功利化和育人模式趋于同质化等问题。因此,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向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 下载:71 浏览:452

吴昊 马万里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创业认知、环境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建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针对7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514份,并采用SPSS22.0和Amos21.0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效地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期望、绩效期望、创业态度、政府支持、学校支持、创业能力和创业自我效能等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和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创业认知、增强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成功率。

慕课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下载:57 浏览:396

柳欣 李文蓓 刘雅晶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0期

摘要: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集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思维方式与创业潜能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慕课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慕课特点针对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应用型本科"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改革,从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践效果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84 浏览:496

祁丽1 朱虹2 苏佳萍1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7期

摘要: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将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机融合,确立创新创业思想和理念渗透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依据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本学科专业课程为主、其他边缘学科和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为辅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互动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的实践平台以及以竞赛为主题的赛事平台;组建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96 浏览:509

祁丽1 朱虹2 苏佳萍1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7期

摘要: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将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机融合,确立创新创业思想和理念渗透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依据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本学科专业课程为主、其他边缘学科和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为辅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互动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的实践平台以及以竞赛为主题的赛事平台;组建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跨境电子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97 浏览:503

王灵玲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7期

摘要: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产业角度入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完善培养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立跨境电商外语人才创新园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等举措,实现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市场对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下载:73 浏览:452

苏海泉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益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和重视不足、高影响力的公益创业教学实践匮乏等问题。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包括:开展创新教学,树立科学的公益创业教育理念;实行"聚集"培养,加强创业专业和班级建设;发挥课外实践育人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双轮驱动;发展公益服务类社团,促进公益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贴合地方发展实际,凝练公益创业教育特色等。

国外高校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模式探析 下载:97 浏览:510

万是明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对英国的传统模式和互动模式、美国的磁石模式和聚焦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和多元化模式等国外高校"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深入探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高校-政府-行业"生态网的双创教育体系、重视高校主导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成效和"课程-实训-项目"协同"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等建议,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法。

中国农民创业培训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下载:99 浏览:497

彭志武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近三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的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农民创业培训,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察农民创业培训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存问题发现,我国自2003年起制订的一系列农民创业培训政策,促进了农民创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但也存在政出多门、互不沟通等缺陷,有必要在完善管理体制、推进农民培训投入多元化、完善评估与考核制度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才能提高农民创业培训绩效。

基于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双螺旋模式构建——以浙江大学为例 下载:67 浏览:491

尹国俊1 都红雯2 朱玉红3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技能的教学是一个渐进式的知识系统,构成知识链;科技创新活动、创客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实战体验则是阶梯式的实践环节,形成实践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浙江大学在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项目引领、资源汇聚、课程学习、创业育成四大平台,链接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链和实践链,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良性互动的微生态循环系统。

试论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下载:40 浏览:434

安华荣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是成人高校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和普及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关键因素。健全组织机构设置可以担负起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工作,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进行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体验、以点带面重点帮扶则是具体的实施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制度、师资、服务和评估体系做保障。

高职院校培养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下载:45 浏览:511

陈家斋 高春娟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7期

摘要:
培养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升级对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提高涉农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改变农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差、农民职业化素质不高、农业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性弱等问题,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参与,涉农高职院校应依托资源优势,以创业精神和理念为核心,完善"全程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特色办学优势。

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 下载:87 浏览:260

付八军1 宣勇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5期

摘要:
推进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建设,需要创新传统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确立"经费筹措是手段、学术贡献是目标"的原则,逐渐减少对于政府物质资源的过度依赖。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有利于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有利于推动地方院校转型与发展,这些都属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囿于政策障碍与市场风险,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应以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当应用型大学能够以学术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声誉赢得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那么最终以自力更生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特质的创业型大学就会自然诞生。

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胜任素质提升路径 下载:97 浏览:507

官爱兰 王太右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升级,高校"双创"教育步入内涵式发展进程。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的胜任素质状况如何,影响着创业指导工作的质量。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服务能力及创新思维五个维度的胜任素质。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调研了江西省16所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的胜任素质状况。调研发现,当前创业指导教师五个维度的胜任能力并不理想,难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因此,建议从优化国家制度设计、加强社会支持、有效实施院校措施、增进自我发展意识等四个层面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的胜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变迁及其启示 下载:46 浏览:378

陈耀1 李远煦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5期

摘要: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变迁的主线可分为酝酿期、萌芽期、自主探索期和全面建设期四个阶段。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文化推动、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组织变革的成本控制等内部动因的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学院产生并以蓬勃之势发展起来,但其只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变革轨迹中的一点,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将持续变革。

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度环境的优化 下载:59 浏览:483

胡正明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企业存在依附性资源依赖关系。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度环境在政府的创业政策、高职院校的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利益导向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制定有利于创业教育资源共生的政策法规,完善高职院校优质资源开发的制度机制,建立引导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优化制度环境,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从依附性资源依赖转向共生性资源依赖。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分析 下载:61 浏览:394

冯卫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重难点。民办高校必须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本论文以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为研究切入点,并结合一定的实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