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评 下载:13 浏览:457

常红1 赵洁1 张诗涵2 李佳2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用洼田饮水试验筛选某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选取76例2~3级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然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护理。结果试验组发生误吸8例(21.05%),对照组28例(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丹参对高血压病血瘀证血清诱导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下载:92 浏览:605

江小梨1 邓波1 刘彬1,2 张双伟1 张竞之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索丹参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功能障碍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丹参保护内皮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诱导内皮功能障碍,用不同浓度的丹参(50、100μg/mL)处理24 h后,采用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及总的一氧化氮合酶(eNOS)、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磷酸化及总的AMPK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丹参能剂量依赖性的增加NO的含量、降低ET-1的含量、增加eNOS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黏附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升高AMPK磷酸化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能够改善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有关。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证候规律的研究 下载:95 浏览:538

王金侠1 侯燕1 郑慧莉2 张旭2 张莞童2 李晓丽2 贾晓宁2 陈民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方法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证候规律。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沈阳市2家三级甲等性医院及6家养老中心进行筛查,经纳排标准筛选后纳入符合aMCI诊断标准的老年样本共30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症状学资料建立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患者在aMCI的症状分布情况,再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得出aMCI核心的中医证候类型。结果:排在前15位的症状是:善忘、智能减退、反应迟钝、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失算、神疲、尿频、大便干、胸闷、耳鸣、气短、心烦、口干。经LCA分析后,可根据专业知识将aMCI中医证型分为6个潜在的类别,肝肾不足证占34.33%、心脾两虚证占21.33%、痰浊蒙窍证占14.00%、肝郁气滞证占12.00%、脾肾阳虚证占11.33%、肾精不足证占7.00%。结论:aMCI涉及多脏腑的功能失调,以肝肾心脾为核心,痰浊、气郁为标,呈现出本虚标实的证候特征。

​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效果观察 下载:66 浏览:903

左一宏 李士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法,将2019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43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r生活质量评分为(60.45±2.78)分,对比组为(49.78±3.24)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t=29.887,P=0.000)。观察组心理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基于经前烦躁障碍症卵巢激素发病机制探讨中药激素样作用 下载:86 浏览:500

高明周1 蔡亚伟1 胡明会1 杨焕新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率日渐走高,造成患者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等,属于中医古籍所载"月经前后诸证"。患者限为育龄女性,始于月经初潮,而终于绝经期,被认为与卵巢激素水平变化状态存在密切联系。近些年,中药在经前烦躁症(PMDD)临床治疗中皆显示不错疗效,而中药的多成分、多把点的特性又使得其治疗机制研究复杂重重,但是基于PMDD卵巢激素发病机制,中药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并参与部分靶腺轴的调控呢?目前,这方面研究匮乏,文章将从经前烦躁障碍症卵巢激素发病机制为出发点,通过对相关中药治疗概况的阐述,发现并总结雌激素样作用中药,揭示其调节机制,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

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专注力促进的研究 下载:127 浏览:1210

彭春梅 张蓓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专注力的促进效果。方法:共有100多名儿童参与了本次研究,其中36人填写了SNAP-IV量表进行测试。根据量表结果,将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超过1分的21人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状。这些被诊断的儿童接受了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行为干预包括教师和家长的行为管理技巧,感统训练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结果:经过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后,参与干预的儿童中,有81%的儿童在SNAP-IV量表中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有所降低,表明他们的专注力水平得到了提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的专注力具有促进作用。行为干预通过正性强化、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应用行为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专注力,而感统训练则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专注力。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专注力水平。

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效应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7

阳运秋1 唐纯志2 崔韶阳3 隆晓菁4 阳晨5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即时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1例,针刺治疗取穴:患肢对侧颞三针,患侧上肢行肩三针、手三针,人中、百会;留针同时行镜像康复疗法30 min。治疗前后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扫描T1加权图像和BOLD脑功能图像。分析局部一致性(Re Ho)和节点中心度(DC)有差异的脑区。结果相比治疗前,Reho值在尾状核、缘上回、前扣带回、内囊前肢、梭状回、枕叶外侧显著增强(体素簇体积>165且P<0.05)。DC在颞上回后坡、颞中回、颞下回、枕颞外侧显著增强(体素簇体积>165且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可能促进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相关区域的脑功能得到更好地重建。

补肾益髓法对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507

陈路1 韦一佛2 刘明1 马丽珍1 陈志刚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法治疗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抗帕金森病西药治疗为基础,治疗组加用补肾益髓法方药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进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疲劳量表、嗜睡量表、便秘量表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为66. 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3个月PDSS、疲劳量表、嗜睡量表、便秘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益髓法可改善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疲劳、日间嗜睡、睡眠障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

基于“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 下载:50 浏览:472

隋欣昕1,2 宋囡1,2,3 贾连群1,2,3,4 陈宁1,2 杨关林2,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研究表明脾的功能与线粒体功能息息相关,脾功能失调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线粒体功能失调亦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基于"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讨论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的影响。

基于区域本性分析的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识别与测度 下载:36 浏览:382

郭建科1 王雨馨2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基于区域三大本性,结合适应性关键参数构建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评价体系,运用递阶综合指数法与障碍度模型,对中国大陆沿海11省份海洋渔业系统的适应性特征与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大陆沿海11省份的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虽均呈现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但地区之间不均衡发展趋势明显;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空间上呈自中部向南北两端递减的分布特征;三大本性适应性子系统的时空分异特征显著,适应性的三个关键参数对各子系统作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海洋监测站覆盖率、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海水养殖面积、渔业信息手机用户未覆盖率,以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是限制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96

陈峭1 谢胜2 周晓玲1 韦金秀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Cajal间质细胞的调控效应机制,揭示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30只,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 min,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 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及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在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2)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3)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3组大鼠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性;(4)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对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调控效应可能是"以俞调枢"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途径之一。

当归四逆汤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运用 下载:89 浏览:510

闵潇1,2 焦拥政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元的发病机制。提出在ED的中医诊疗中"气血""络脉"是重要的切入点,血失清宁、络失畅达,则宗筋勃举失常,是辨治ED的关键病机。当归四逆汤温通补益,可畅达宗筋之气血、通利宗筋之络脉,适用于以血虚血瘀伴阳虚寒凝为病机特点的ED治疗;其所具备的现代药理作用亦有助于纠正导致ED的多种病理改变。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ED,应把握好其用方指征,同时宜兼顾其他病机,随症加减。

不同时机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29 浏览:1708

刘艳娟1 侯英1 鲁子逊1 雷辉1 韩红1 李英惠2 《生物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后42-60天复查的产妇进行筛查评估,使用比利时MYO -200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进行评估、筛选出9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A组在产后42-60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于产后6个月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于产后12个月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三组的盆底肌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Ⅰ类肌力、Ⅱ类肌力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产后42-60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增强盆底肌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性生活满意率。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下载:26 浏览:1362

邓运兰1 樊小艳2 林婉莹3 王丽君4 《生物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旨在探究对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至我院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两组不同措施的对比,评价干预12周后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性功能改善差异。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OAB和SUI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A组患者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中患者未报告在脱垂症状上的主观改善,但POP-Q系统中Ba点观察到改善显著(P=0.008)。性功能评价中显示B组在进行干预后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调查表(PISQ)所有领域均显著改善,但A组则未观察到类似的变化。结论: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同时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压力性尿失禁及子宫脱垂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性功能。

用“营卫精神模型”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病机 下载:81 浏览:507

杜世豪1 胡春雨2 丁元庆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1期

摘要:
以《黄帝内经》关于营卫与精神活动的论述为依据,提出以营卫运行为核心,涉及脏腑、血脉、九窍的"营卫精神模型"假说,用以解释精神活动。认为精神活动是在心主导下脏腑气化产生的,营卫充养五脏,支持脏腑气化,是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营卫循行周身,沟通脏腑、血脉、九窍,传达神机,协调脏腑生克制化,是精神活动的调节机制。以该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的病机,认为"卫气郁痹,神机抑遏"是抑郁障碍的基本病机,卫气郁痹可导致脏腑气化失司、营卫失和、血脉损伤、九窍不利等病机变化。

中药复方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8

吴姗姗1 王振常2 黎妍1 杨芳华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利用中药复方本身具有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探讨壮肝逐瘀煎及其不同拆方组合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调控。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VEGF、PDGF的含量;应用超声微泡造影评估各组大鼠肝脏微循环、微血管血流状态和速度。结果①C组及不同组合分组和G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与G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模型组中各给药组对ET-1、NO、iNOS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P<0.01或P<0.05),肝纤维化程度越高,ET-1、NO、iNOS的含量越高;VEGF、PDGF的含量也越高;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③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清ET-1、NO、iNO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C组(壮肝逐瘀煎全方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用药组VEGF、PDGF的表达量均下降(P<0.05),而C组与G组(大黄■虫丸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其中以C组明显。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研究 下载:152 浏览:1670

赵会景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探究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显佳,p<0.05,分析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实验组更低,p<0.05,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子遗传学病因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下载:91 浏览:524

马志英1 李亚平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2期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其核心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行为冲动,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该病呈慢性过程,近半数以上患儿上述症状可经过干预后消失,但仍有约30%5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困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ADHD遗传学病因研究及药物干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ADHD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阴道哑铃、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下载:23 浏览:1553

薛淑萍 杨娟 《生物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凯格尔(Kegel)运动用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抽签分2组。对照组实行阴道哑铃+Kegel运动,观察组实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运动。比对盆底肌肉张力、盆底功能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尿动力、性生活质量水平均高(P<0.05),盆底功能评分低(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运动疗法干预,效果更理想,可恢复盆底功能,达到治疗目标,值得推广。

益智宁神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幼鼠下丘脑、海马中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501

李亚平1 李巍2 李瑞2 杨常泉1 魏小维1 王伟1 钟成梁1 晋黎1 吴海娇1 唐温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智宁神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自发性高血压(SHR)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每组6只。6只京都大鼠(WKY)设为正常组。中药组给予益智宁神颗粒1. 1 g/(kg·d)灌胃,托莫西汀组给予托莫西汀胶囊3 mg/(kg·d)灌胃,哌甲酯组给予哌甲酯片5 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与中药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下丘脑内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DA含量升高,海马DA含量降低(P <0. 05),下丘脑、海马NE均无明显变化(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下丘脑D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海马DA含量升高(P <0. 05),中药组海马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中药组比较,托莫西汀组下丘脑DA含量升高(P <0. 05);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海马DA含量升高,且哌甲酯组海马DA含量高于托莫西汀组(P <0. 05)。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