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研究 下载:221 浏览:2577

赵红宾1 田文2 冯世栋1 牛军强1 王海燕1 陈叶1 陈子奇3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对于老年女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使用PKP手术治疗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使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干预,并且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推广价值。结果:使用从患者的术后平均VAS评分和Cobb角的数值来看,术后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对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而言,采用PKP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实践 下载:104 浏览:1060

曹春燕 赵秀玲 艾娜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8期

摘要:
探讨临床检验科室静脉采血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作用。方法:从天津市黄河医院临床检验科室收集了2018~2019年1月的162名病人,按奇偶数分组,分别为81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的治疗。通过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对病人满意度及晕针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中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的晕针率分别为11.11%,与对照组的23.40%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8.77%,而对照组病人的82.72%比观察组病人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检验科采血者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少病人的晕针率,增强对护理满意程度,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320 浏览:3448

罗培群 林建锋 陈嘉怡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100例,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以将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WBC和CRP检出阳性率及对比2组的WBC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和CR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91%和89%。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WBC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结论: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能有效检出细菌性感染疾病,为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研究 下载:100 浏览:1229

郑芳 张学成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限定冠心病患者为样本,共计30例;病例选取时间:限定2021年12月到2023年10月期间;基于收录的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调研结果纳入观察组,收录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受检者,调研结果纳入健康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左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指标低于健康组,尿酸指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病情诊断中,血清胆红素指标与尿酸指标的检验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相关指标的数据反馈,可进一步佐证患者的生理异常状态,有利于临床诊断中的诊断效率提升,结合患者病理表现,可更加精准的完成病理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下载:98 浏览:1033

​杨柳华 季仙依 张朱婧 《纳米技术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在医学检验中常用的高科技手段,能够为治疗带来便利,更加容易分析病因,找出患者的症结所在,提高诊治效率。本文将从医学检验中常用的分子生物技术入手,试析其在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肿瘤诊断及评估、遗传病例诊治、免疫系统疾病诊治中的表型,来具体分析,分析在使用生物学技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评估和预测。

487例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研究 下载:324 浏览:3375

谭仕健 欧敏华 黄钜深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 通过对487例妇女阴道分泌物分析,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对487份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分析不同微生物状况并感染状态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关系。结果 487 份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有35 例(7.19%),滴虫性阴道炎感染14 例(2.87%),细菌性阴道病感染58 例(11.91%)。107例致病菌阳性者,分泌物清洁度主要是Ⅲ度、Ⅳ度,少见II度,未见I度。结论 妇女微生物感染主要是真菌及细菌,也有部分是滴虫。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与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

基于“院”“校”“企”创新协同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效果研究 下载:2003 浏览:2023

胡慧琼1 刘斌2 王红1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为培养具有精准医疗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有效解决现有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生质量不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文创新 “院”“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医学检验人才进行教学改革,精准构建教学环节,强化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等建议,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检验科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下载:469 浏览:4583

董小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学检验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不合格,必定会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医院的治疗、诊断水平,甚至可能造成医疗事故而发生医患纠纷。检验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检验质量控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血常规生化检验对高脂血症患者诊断价值及生化指标分析 下载:258 浏览:2889

刘改花 李娟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分析血常规生化检验对高脂血症患者诊断价值及生化指标。方法 选取我院9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于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期间内收治,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观察组给予血常规生化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指标、生化检验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常规 -HB、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AN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 A1(ApoA1)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生化检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球比(A/G)比对照组低,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高于对照组高(P <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患者的检验过程中,采用血常规生化检验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 下载:541 浏览:5512

刘玉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从上世纪年代起,上述方法就开始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临床实验室。英国著名学者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检验界老前辈组织和推广了室内质控的概念和具体作法。在检验界的重视下,室内质控已在我国全面开展和普及,为提高检验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红细胞参数检验用于鉴别诊断贫血的价值 下载:254 浏览:3040

赵鑫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探讨红细胞参数检验用于鉴别诊断贫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022年本院40例地中海贫血和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两组都进行红细胞参数检验,对比两组红细胞参数,贫血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贫血组都比健康组低,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贫血组都比健康组高,P<0.05;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地中海贫血都比缺铁性贫血组低,P<0.05;红细胞地中海贫血比缺铁性贫血组高,P<0.05。结论 红细胞参数检验用于鉴别诊断贫血的价值高,还能准确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血站检验科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分析 下载:322 浏览:2927

尹晓丽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探讨血站检验科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明确血站检验科关键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质量管理。结果: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后,检验科检测效率得到提高,血液检测质量提升,质量差错减少。血站发往医院的血液未见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漏检、血型鉴定错误情况等发生,未见由于输血导致感染传染病的投诉。结论:血站检验科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及血液检测质量,为用血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配血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联合应用价值探讨 下载:322 浏览:3024

杨胜高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探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38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输血患者在输血前均同时采用了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将盐水法试验所得资料作为对照组,凝聚胺法试验所得资料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种交叉配血试验的红细胞血型抗体阳性检出率,同时根据相关记录资料对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过程中因其它干扰因素导致的配血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凝聚胺低离子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中阳性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过程中因其它干扰因素导致的配血不合,通过对干扰因素的处理,联合应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相互验证,从而使患者输血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联合使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可相互弥补二者存在的不足,最大程度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研究 下载:354 浏览:3247

周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抽取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长沙市某医院检验科的1500例临床检验标本,分析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科室分布情况,调查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结果:1500例临床检验标本中,100例血液样本不合格,占比6.67%;80例痰液标本不合格,占比5.33%;70例尿液标本不合格,占比4.67%;60例大便样本不合格,占比4.00%;50例特殊标本(如分泌物、细胞穿刺、毛发、皮屑等)不合格,占比3.33%,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共360例,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24.00%。360例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所在科室分布涉及9个科室,按所占比例依次是内科(100例,27.77%))、外科(90例,25.00%))、妇科(60例,16.67%))、骨伤科(40例,11.11%))、肿瘤科(30例,8.33%))、皮肤科(20例,5.56%))、儿科(10例,2.78%))、耳鼻喉科(6例,1.67%))、口腔科(4例,1.11%)。360例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因临床检验标本采样量过少或过多因素所致共100例,占比27.78%;因临床检验标本放置持续时间过长因素所致共90例,占比25.00%;因抗凝剂物质使用因素所致共70例,占比19.44%;因标本溶血因素所致共50例,占比13.89%;因标本采集容器使用不当因素所致共30例,占比8.33%;因患者餐后采集样本因素所致共20例,占比5.56%。结论:临床各科室的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具有一定的临床发生率。其不合格原因包括临床检验标本采样量过少或过多因素、临床检验标本放置持续时间过长因素、抗凝剂物质使用因素、标本溶血因素、标本采集容器使用不当因素、患者餐后采集样本因素。临床需要对此加强重视,以避免临床检验不合格事例发生。

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调查 下载:266 浏览:3025

宋真真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调查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为缩短周转时间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及记录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标本8600份相关数据,统计血液标本检验时全程周转时间,计算标本不及时送检率。结果 平诊时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均高于急诊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00份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发现,T1时间最长,其次是T4,最短的是T5。血常规、凝血、生化检查项目的标本送检不及时率及及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调查发现,10:01-12:00样本送检及时率最高(99.93%),14:01-18:00时间点样本送检及时率最低(9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符合率较高,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超时情况,需要临床针对性处理。

炎症细胞因子在卵巢癌预后的相关研究 下载:78 浏览:922

赵家乐 金春岩 《肿瘤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炎症细胞因子是一种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且对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具有特定影响,由细胞释放的多肽类蛋白质的总称,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发现时多发展为晚期,且易形成化疗耐药,而炎症细胞因子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密不可分,肿瘤微环境又影响着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就炎症细胞因子包括IL-6、IL-17、IL-33、TNF-α和TGF-β有关的癌症信号传导通路及预后价值进行了综述,提示以上五种炎症细胞因子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对卵巢癌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可能为卵巢癌的预防预后发展及监测提供参考。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价值研讨 下载:325 浏览:3241

徐伟宁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2月~ 2014年12月我院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试验组,与88例正常人做对照。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两组血清中的T3、T、FT3、 sTSH 含量进行检验。结果试验组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T3、FT,水平降低(P<0.05)且与空腹血糖浓度存在负相关性(P<0.05), T、sTSH 含量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P> 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情变化会对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造成影响。其中T、FT; 有所降低,可以采用这两个指标作为2型糖尿病病情诊断指标。

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及应用意义研究 下载:325 浏览:3566

徐伟宁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分析孕妇妊娠期贫血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 11月至2018年4月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40例健康孕妇为B组研究主体,以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4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为A组研究主体。对比其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A组的RDW与MCH高于B组,RBC、Hb、MCV与MCHC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妊娠期贫血孕妇行血常规检验可明确其贫血程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388 浏览:4092

白雪艳 余芳 张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63例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对照组62例患者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sAg进行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研究组63例患者和对照组62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HBsAg的检出率为89%,对照组HBsAg检出率为63%,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检验科中进行乙肝血清检验的工作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测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出率高,而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性和具有重复性,所以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初诊断和后续治疗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血细胞分析中单核细胞仪器法和显微镜法的结果比较 下载:71 浏览:714

蔡琴 《中国仪器》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希森美康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的标本,用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比较两者的符合性。方法:选取95例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大于10%的标本,瑞姬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5例标本的单核细胞镜检比例与仪器法计数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器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对于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大于10%的标本必须结合显微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