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中风预防与康复 下载:165 浏览:1785
摘要: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并帮助中风患者康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藏医白脉疗法在中风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18 浏览:1563
摘要:
目的:对中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藏医白脉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100例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风病患者为例开展对比研究,将患者随机划分成采用藏医白脉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藏医白脉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患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表现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等方面。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下载:27 浏览:614
摘要:
目的 本次实验的将以分析中风偏瘫痪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为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位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下载:87 浏览:769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挑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这一时期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与研究组(n=3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性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变化状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是(3.16±16.23),研究组是(2.09±12.30)。显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与常规性西医药物治疗的方式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可以将患者的焦虑有效改善,提升其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失语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下载:37 浏览:1436
摘要: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失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脑中风失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康复护理)与实验组(34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STREAM)量表以及36项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中风失语患者不同康复护理模式可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下载:131 浏览:1358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挑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这一时期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与研究组(n=3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性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变化状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是(3.16±16.23),研究组是(2.09±12.30)。显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与常规性西医药物治疗的方式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可以将患者的焦虑有效改善,提升其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针刺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下载:133 浏览:1424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前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按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原则,按病情需要给予如脱水剂、控制血压血糖、脑细胞保护剂和改善脑循环的药物治疗及降低体温等措施。中药组 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开窍醒脑汤内服(主要药物:九节菖蒲、人工牛黄、当归等)。针药组 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百会、率谷、头维、极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针刺时百会透正营,率谷透曲鬓,头维透颔厌,极泉穴施苍龟探穴法,见上肢抽动3次为度;足三里、三阴交施平补平泻法,丰隆施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药组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93.75%;中药组显效率为40.62%,总有效率为81.25%(;常规组显效率为53.12%,总有效率为78.12%。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40 浏览:2443
摘要:
目的:以中风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结合康复治疗效果展开疗效探讨。方法:将本院中医科2023年一整年内收治的103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计划,对应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病患51例,后组病患52例,在开展治疗计划时,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前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展开计算分析,共涵盖4个方面内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远超于对照组(P<0.05)。经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肢体功能分值在两组治疗前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得分更低,肢体功能指标得分则更高(P<0.05)。均完成治疗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肌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得出观察组的功能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优势,能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问题,并对其肌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效果。
中风恢复期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探讨 下载:45 浏览:577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对策的拟定实施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收录中风恢复期患者共80例,选取时间为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3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处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为40例,为前一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对策落实干预计划,后组在前组的护理计划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状态情况、临床疗效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情况、步行能力情况展开全面分析。结果:对应开展对策之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应开展对策之后,观察组下肢运动状态情况、临床疗效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情况、步行能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中风恢复期患病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技术,能有效提升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肢体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使临床治疗效果更具优势。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康复护理进展 下载:215 浏览:2505
摘要:
伴随着近些年中医康复护理理念与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采用中医整体理念与辩证护理理念,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结合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实现对患者病症的积极控制以及对于患者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保障。近些年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不断改变,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与冠心病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系列疾病的发展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也就是中医学中的“中风”。脑卒中发生后轻者会留下后遗症,重则会导致患者死亡,随着近些年临床抢救技术持续发展,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控制,但瘫痪发生率则有明显提高。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中风患者的预后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中风患者在出现痉挛性瘫痪时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阐述 下载:221 浏览:2315
摘要:
中风也叫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两种,而中风其实也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学统称。中风发病急骤,进展快速,而且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以老年人为主,容易复发,并发症多,这些特点都导致其成为老年人晚期“杀手”之一,成为冠心病、癌症同等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型。中风(中经络)与西医某些可导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的疾病类似,比如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发病后患者会有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及肢体麻木,而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意识障碍,但进展出意识障碍,则属于中风中脏腑范畴。中医治疗重视辨证论治,而中医将中风(中经络)辨证分为五种类型,除了提出辨证治疗,还认为需辩证施护,且配合有效的中医康复护理,才能更好地改善预后。本文就中风(中经络)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下载:215 浏览:2219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对本院接收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1年5月,以随机方式建组,等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组病例数均25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方案执行各项操作,干预组基于此早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包含有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常规组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两组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即P均<0.05。结论:根据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促进其恢复,推荐在临床中运用。
整体护理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266 浏览:2892
摘要:
目的:整体护理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60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收治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分组方式: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常规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和整体组30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都有改善,但整体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整体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效果良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超声多普勒技术在评估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9 浏览:730
摘要:
超声多普勒技术在评估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中具有显著作用。该技术通过无创方式提供高精度的血流速度和流量参数,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和监测颈动脉狭窄、动脉硬化等疾病。研究表明,超声多普勒能够有效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而为预防中风等心血管事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综述了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在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应用的建议。
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55例疗效观察 下载:24 浏览:337
摘要:
目的:观察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11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 例。治疗组采用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力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步行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下载:47 浏览:606
摘要:
目的:探析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应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的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中风偏瘫痉挛患者66例入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差异明显。结论: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接受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更确切。
中风康复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52 浏览:544
摘要:
目的:探讨中风康复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未开展康复科中护理风险管理时的185 例中风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康复科中护理风险管理后的18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采用康复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率为3.1%,护理满意度为95.6%;而未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率为15.2%,护理满意度为84.4%;两组患者指标对比中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康复科中,对中风患者应用康复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模式,可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康复工作的满意度。
对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下载:62 浏览:781
摘要: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有100例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各为50例,纳入时间: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应用常规护理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为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研究 下载:86 浏览:998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中风恢复期患者使用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影响作用。方法:8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就诊时间2023年1月至12月,患者经奇偶数分入组别各4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作用分析。结果:肢体功能障碍中医症候积分,分值比对,实施干预后观察组评测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以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方式干预,实施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下载:264 浏览:3294
摘要:
目的:在中风后足下垂康复治疗中,对患者使用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的68名患者,所选患者治疗时间在2018.9月~2020.5月中,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治疗。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患者各对比项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患者踝关节恢复效果,各项对比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对比意义。结论:在足下垂康复治疗中,康复训练结合经筋刺法效果优异,疗效较为明显。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