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探讨中药内服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下载:64 浏览:539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方式亟需探索更有效的中医干预方案。本研究以中医“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为基础,分析肝肾不足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联,并筛选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组方用于治疗。通过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和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痛、下肢放射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腰痛缓解程度、下肢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及腰椎活动度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87.3%,高于对照组的68.5%。典型病例显示,部分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消失,行走能力提升。同时观察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内服具有较高安全性。本研究验证了“肝主筋,肾主骨”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指导意义,提示中药内服可通过调节肝肾功能、修复筋骨损伤实现疗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效果稳定的治疗选择。


基于脑肠轴理论观察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下载:17 浏览:276
摘要:

目的 基于脑肠轴理论研究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5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丹栀逍遥散和痛泻要方联合治疗。主要观察了两组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指标、疾病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达到了96.00%,且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未发生疾病复发。结论 基于脑肠轴理论,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能够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循证护理在子宫切口妊娠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下载:29 浏览:221
摘要: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子宫切口妊娠护理中的具体临床效果及其实践意义。方法:2024年2月到2025年2月,选取107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干预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循证医学护理,探究护理模式对结果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恢复指标、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月经恢复情况,可全面评估差异。结果:干预组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月经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满意度较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积极效果,能缓解负面情绪、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并缩短月经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龙掌口含液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21 浏览:191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龙掌口含液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龙掌口含液联合米诺环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状况、炎症指标、牙齿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达98%,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值及各项功能现显著提高;负性情绪显著降低;炎症指标下降;牙周袋深度减小,牙龈指数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龙掌口含液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负性情绪,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齿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效果 下载:23 浏览:197
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对阿扎胞苷和维奈克拉(VenetoclaxL+HMA)与柔红霉素(DNR)再加阿糖胞苷(Ara-c,DA)两种不同诱导治疗方式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以及它们所触发的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一次对比分析。同时探究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60名AML患者进入研究,其中一半,30名接受VenetoclaxL+HMA治疗+护理配合,另外30名接受DNR+Arac治疗+护理配合。结果:在VenetoclaxL+HMA组中50%的患者得以完全缓解(CR),DA组同样的比例为56.66%,对于部分缓解(PR)的比例,在两组中都是20%。关于无反应(NR)的比例,VenetoclaxL+HMA组与DA组分别为30%与23.34%。论及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VenetoclaxL+HMA组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是30%,56.66%以及56.66%,这些比例显然低于DA组的相应百分比(76.66%、100%和80%)。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便秘、3/4级感染、疲乏、食欲减退、AST升高等,VenetoclaxL+HMA组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DA组。两组患者经护理,不良反应改善。结论: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上疗效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相当,但前者引发的血液系统与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更低,显示出更优的安全性。护理配合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减轻了不良反应,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16 浏览:250
摘要:

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病程迁延且易反复发作。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分型论治(如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胃阴不足等),结合个体化方剂调理,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变。本文探讨其核心意义、现存问题及优化对策,强调辨证精准性与中西医协同的重要性,为临床提供兼具传承与创新的诊疗思路。全文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突出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及实践价值。

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下载:27 浏览:315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对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是,从2018年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的取材,然后开展本次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选取了50例良性肿瘤患者,其中有25例是采取传统切口手术的治疗方式,将它们列为对照组,剩下的25位则是接受了经乳晕缘小切口的治疗方法,将它们划分为观察组。结果是:观察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有出现并发症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情况,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对观察组治疗工作表的结果。结论: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手术治疗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明显降低,得到患者的认可和广泛使用。


补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31 浏览:280
摘要:

目的 探讨补气活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 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 研究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气活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观察老年脑梗死康复期予以天丹通络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91 浏览:1216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予以天丹通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4月到本院治疗的100例老年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按照患者病程进入康复期的前后,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个小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完全相同治疗的的基础上另外口服天丹通络胶囊,每次5粒,一天3次。两组疗程均设为8周,治疗前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做出评分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为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天丹通络胶囊对于老年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亦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在中老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94 浏览:1220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对中老年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4年1月-2024年7月450例中老年眩晕患者,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利用传统方式治疗,观察组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BC评分高于对照组,DHI-P、DHI-E、DHI-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眩晕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利用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干预效果显著,值得重视。
经皮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下载:103 浏览:1314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急性期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联合使用经皮电刺激。通过Fugl-Meyer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步态分析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各项功能评估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急性期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早期护理促进老年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运动性失语康复的价值探讨 下载:101 浏览:1229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护理促进老年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运动性失语康复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老年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60例,全部实施外科手术,选择日期为2023年1月起到2024年1月,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成2组,30名患者给予普通护理,30名患者给予超早期护理,评定两组患者失语症程度以及康复结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失语程度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的听说理解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合并运动失语症患者实施超初期的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失语症的疗效;增强了患者的听说理解,口语和阅读的技能,帮助患者重建自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规范化康复训练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44 浏览:2601
摘要:
目的:评价规范化康复训练对颈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做康复治疗的88例颈椎病病人,按常规康复训练和规范化康复治疗进行分组,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的颈椎病康复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人的疼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膝关节损伤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 下载:107 浏览:1243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膝关节损伤疾病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骨科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疾病患者78例,均为半月板损伤病例,将患者按照计算机1:1方式分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康复治疗,分析膝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后Lysholm评分无差异,干预后,Lysholm评分均降低(P<0.01),研究组Lysholm评分低于参照组(P<0.01),差异显著;两组干预前后HSS评分无差异,干预后,HSS评分均提升(P<0.01),研究组Lysholm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差异。结论:膝关节损伤疾病术后配合康复治疗,可为疾病预后增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下载:246 浏览:2625
摘要:
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2021年2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36例,基础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较基础组明显提升,且疼痛程度较基础组明显减轻,差异有分析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基础组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性大(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干预,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中推广价值极高。
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109 浏览:1243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使用早期康复介入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研究组使用早期康复介入+常规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对比康复优良率发现研究组更高,对比干预后HSS评分发现研究组更高,WHOQOL-BREF评分的对比为研究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HSS评分为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使用早期康复介入的效果理想。
骨科壮骨关节丸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的疗效观察 下载:136 浏览:1454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骨科壮骨关节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消炎止痛、抗骨质疏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骨科壮骨关节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腰背功能情况及骨密度变化。结果:PKP术后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骨密度指标均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壮骨关节丸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具有显著疗效,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PKP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背功能,增加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分析 下载:237 浏览:2450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分析以及记录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3月-2022年7月期间,本院对接受康复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92例病人进行记录和观察。实行西药康复方案的46例病人为参考组,实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46例病人为研究组。通过观察与比对92例病人距骨实际倾斜角、AOFAS实际得分、临床实际疗效;结果:研究组46例病人临床实际疗效以及AOFAS实际得分,比参考组的46例病人高,而距骨实际倾斜角要比参考组46例病人低。结论:实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可以降低距骨实际倾斜角,大幅度改善病人临床实际疗效以及AOFAS实际得分,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下载:179 浏览:1793
摘要:
目的:本研究意在评估康复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120名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探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和临床疗效 下载:115 浏览:1580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后的相关意义。方法:样本选取为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2.05~2023.05期间,随机分组处理(n=35),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康复护理,进一步探讨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康复护理的实施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患者研究数据显示出显著的应用价值,(P<0.05)。结论: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患者提供了积极的护理价值,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因此,护理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1/28]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