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比较
下载:26 浏览:292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5年2月收治的9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研究组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分别为(0.75±0.18)d、(5.82±1.34)d,均短于对照组的(0.92±0.23)d、(6.71±1.75)d(P<0.05);术后1周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14±0.63)mg/L、(58.83±5.67)pg/mL、(12.57±3.06)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76±0.72)mg/L、(65.25±6.09)pg/mL、(17.06±3.84)ng/L(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术后1周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Barthel index指数量表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更好且并发症更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与生活能力,相比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效果更佳。
不同时机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29 浏览:186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后42-60天复查的产妇进行筛查评估,使用比利时MYO -200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进行评估、筛选出9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A组在产后42-60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于产后6个月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于产后12个月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三组的盆底肌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Ⅰ类肌力、Ⅱ类肌力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产后42-60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增强盆底肌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性生活满意率。
视频眼震电图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中的前庭功能评价与神经可塑性的关联性研究
下载:24 浏览:425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视频眼震电图(VNG)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中对前庭功能的评价,并研究其与神经可塑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VNG技术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前庭功能的评价,包括眼球追踪、视动性眼震和冷热测验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VNG指标与神经可塑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在VNG指标方面表现出明显异常。与健康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眼球追踪精确度下降,视动性眼震增加,冷热测验引起的眼震反应异常。此外,通过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VNG指标与神经可塑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VNG异常表现与神经可塑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视频眼震电图可以作为评估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前庭功能的有效工具。VNG指标的异常表现可能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有关,提示了神经可塑性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对面部激光术后皮肤修复的临床观察
下载:569 浏览:3650
摘要:
对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对面部激光术后皮肤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一共选择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期间56例来我院采取了面部激光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中患者使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进行皮肤修复,观察组患者使用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进行皮肤修复,对比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后效果以及皮肤屏障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皮失水量高于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则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面部激光术后患者进行皮肤修复时,采取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57 浏览:3048
摘要:
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和分析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了从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这一时间阶段内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共计56人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的分组,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对照组,给予组内患者常规的护理,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观察组,给予组内患者循证护理,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通气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并且氧分压明显比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明显比对照组低,另外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内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对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系统护理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下载:172 浏览:2135
早产儿精细化护理中的个性化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92 浏览:893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下载:192 浏览: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