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客服:2025-05-16 06:44:46

世纪中文出版社 ——“建设顶级中文期刊”为使命!期待与您同行......
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慧城市研究演进路径、热点及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 下载:34 浏览:273

钱应苗 王孟钧 袁瑞佳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化深度影响,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型形态,也是实践界与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研究主题。为系统全面地把握智慧城市研究脉络,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中1999—2017年发表的2311篇文献为数据来源,科学运用Histcite、SATI、Citespace等可视化软件综合分析文献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研究演进路径已经历了探索期、初步成长期、深入发展期等三个阶段; 2)智慧城市研究热点分为建设目标与发展策略、管理与应用、技术支撑等三类; 3)智慧城市研究前沿包括智慧社区、能源效率、智慧治理、众包服务、绩效、开放数据等方面。

构建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的理论逻辑及现实展开 下载:79 浏览:499

陈云良1 寻健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公共服务最初导源于"生存照顾"理念,主要体现为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理念正在向激励并促进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它要求建立面向广泛社会成员的、全方位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覆盖到公共服务的大部分领域,但仍然存在关键领域立法缺位、立法理念落后、可操作性不强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现阶段,我国亟需制定一部公共服务基本法,以发挥立法上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在公共服务基本法的基础上,还应制定或完善公用事业法、社会保障法、公共安全法、社会事业法、公共财政法等公共服务单行法,形成公共服务基本法与单行法协调统一的中国特色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 下载:76 浏览:495

陈海嵩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但与环境法治实践取得极大进步相对照,环境法治研究则存在"理论虚置""解释乏力"现象。政党、国家、社会是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政党—国家—社会"关系决定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基本架构、塑造了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内核。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下,当代中国环境法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诉求,以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和实现为核心内容,通过授权和委托实现法律制度创新。环境政策法律化现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变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理论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

长沙方言语音符号化设计 下载:21 浏览:269

王斌1 左蔚璇2 唐俐娟1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引起人们对长沙方言和长沙地域文化的关注,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系统分析了长沙方言的语音演变过程和词汇特点,论述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对方言进行视觉设计的意义,考察了方言视觉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立足于长沙的本土文化,运用设计符号学原理,利用图形符号来表现方言传递的语义和语境。提出了对长沙方言进行视觉设计的基本方法。该方法为语言类视觉设计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高速列车美学基因的组成因子与作用特点分析 下载:36 浏览:255

席思远 戴端 《设计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以传承高速列车设计美学,建立较高美学识别的高速列车外型为目的。从器物、行为、观念等审美互动的三个层次出发,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分析高速列车美学基因的组成因子与作用特点。着重强调了组成美学基因的造型因子、功能因子与品牌因子在高速列车外形设计中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美学基因与意象美、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对应关系,分析了美学基因组成因子在不同层级审美互动中的作用特点,以期为中国高速列车外形设计的美学研究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参考。

媒体融合环境下疫情期间健康传播效果研究 下载:66 浏览:400

张浩翔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媒体融合是打好新型冠状病毒"防疫"仗的主力军,健康知识的精准、快速、有效传播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到了曙光。媒体融合环境在这场公共卫生"战役"中做出了哪些贡献,又有哪些缺陷?笔者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健康传播现象、效果特征和效果提升对策进行了研究,全面了解媒体融合特点,优化媒体融合环境,增强融媒体的传播力量。

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冲动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下载:46 浏览:260

龚艳萍 陈鹏飞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在使用社交网站时,仅浏览他人发布的内容而不与之互动的现象很常见。本研究探讨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冲动消费的影响及其解释机制。通过问卷法收集了276名参与者数据,使用Smart PLS 2.0进行数据处理与检验。结果表明:浏览等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方式,可以正向影响用户的冲动消费行为,同时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得到检验;现实-理想自我差异能显著影响个体冲动消费,但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对自我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理解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冲动消费的影响及其解释机制提供了帮助,丰富了社交网站使用对消费行为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

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下载:46 浏览:285

陈建中 刘杰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摘要: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研究商贸流通与经济发展两者间的相关性,厘清两者内在联系,针对性地对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意义重大。本文从影响机制与影响路径两方面分析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型,并选择京津冀区域作为实证对象,经过验证得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给出相关建议。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25 浏览:346

唐敏 曾维思 王伟 《肿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脂肪干细胞(AD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活力持久与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稳定的生长和增殖能力,这些特性使得ADSCs在组织再生和病变器官的修复方面显示出巨大潜能。近年来,研究表明ADSC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关系密切。全文就脂肪干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团队凝聚力对篮球运动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262

于红俊 《体育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团队凝聚力是影响篮球比赛最终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团队凝聚力于整个篮球队的影响做出简要分析,从心理契约视角下探讨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如何增强团队凝聚力,本文旨在帮助教练员深刻认识到团队凝聚力对于篮球运动的深刻影响,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强对凝聚力的培养,进而提升篮球队的整体实力。

“理想主义者时代”的新剪影——青年胡风若干史实考辨 下载:58 浏览:385

吴宝林 《中国文学》 2019年3期

摘要:
由于第一手文献匮缺和研究方法的套路化,胡风研究大多集中在三四十年代,所用材料基本雷同,话题始终在重复,研究较难推进,无形中也造成了一种"空降感"和"横断感",即将青年胡风置放在历史暗区,且以"诗"论"史"。本文以"带着日期思考"为基本方法,对青年胡风的诸多史实重新考辨,用历史事实与贴切的理论"描述"历史整体。

心理治疗的本土化与现代化 下载:11 浏览:178

张亚林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以及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前世今生。几十年来,有志者对心理治疗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从未停止过,有失败,也有收获,他们一直在努力,永远在路上。

基于模流分析技术的高光双色注塑件成型工艺研究 下载:53 浏览:404

潘建新1 潘祎2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借助Moldflow Synergy分析软件对某双色底壳产品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模拟仿真。结合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确定了该产品模具浇注系统参数:模具型腔采用一模二腔布置;第一次成型外层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采用点浇口进胶方式,浇口尺寸为1.3 mm;第二次成型内层选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采用潜伏式点浇口进胶方式,浇口尺寸为1.8 mm。同时还通过成型窗口分析,得到了PMMA材料和ABS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PMMA材料的最佳模具温度为100℃,熔体温度控制在300~340℃,注射时间控制在0.2~1.1 s;ABS材料的最佳模具温度为60℃,熔体温度控制在220~260℃,注射时间控制在0.1~1.2 s。

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的发展:机理及关键材料 下载:28 浏览:333

徐昌藩1 房鑫1 湛菁1 陈佳希1 梁风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金属-二氧化碳(Me-CO2)电池结合了先进储能和有效固定CO2的双重特性,被视为下一代能源转换和储存以及CO2捕获和利用器件的潜在候选者。然而,目前Me-CO2电池面临如倍率性能差、高极化率、CO2转换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一系列的挑战。为了便于了解Me-CO2电池的最新研究并促进其发展,本文系统地总结、比较和讨论了基于金属(锂、钠、铝、锌、钾)阳极的Me-CO2电池的发展,包括电池放电/充电机制、阴极材料/电催化剂、电解质、金属电极等,着重阐明了电极和电解质等功能材料对电极反应稳定性和速率的影响,展望了合理构建电池材料的前景和方向,为Me-CO2电池的发展提供指导。

基于领域知识的增强约束词向量 下载:43 浏览:367

王恒升1,2 刘通1 任晋1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12期

摘要:
词向量是一种词语的数字化的表达。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语料中词语之间的上下文关系这一约束条件,通过大量训练得到词向量。词向量在表达词的语义上的表现给人以无限的希望与想象空间,基于词向量的文本分类、人机对话、智能检索等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该文针对校园信息查询的特定应用,建立了所涉及词语的分类本体,除了利用语料中词语上下文关系外,还将本体知识作为约束条件进行词向量的训练,增强了词向量的语义表达。基于skip-gram模型,采用多任务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在自己收集的语料上训练得到了针对领域的词向量。实验表明,基于领域知识的增强约束词向量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词的语义信息。

反刍思维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下载:42 浏览:325

马俊军1,2 安连超3 《心理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选取61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分别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2)反刍思维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3)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反刍思维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焦虑,也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社交焦虑。

变形温度对2A14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445

童灯亮1,2 易幼平1,2,3 黄始全2,3 何海林1,2 郭万富1,2 王并乡2,3 《新材料》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大型2A14铝合金高筒件制造存在的粗大晶粒与第二相聚集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高筒件中温轧制新工艺。借助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与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热轧与中温轧制对2A14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480℃热轧,2A14铝合金在200℃下进行中温轧制并结合热处理可显著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464 MPa、386 MPa、9. 3%。中温轧制以高密度位错形式累积大量存储能,提高了固溶过程的再结晶形核率,使晶粒显著细化;同时,中温轧制协同热处理使合金中粗大第二相化合物充分破碎与溶解,改善了其在基体中的不均匀分布,并促进了2A14铝合金主要强化相S'相的析出。

混凝土流变特性对其稳定性及浇筑后外观质量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30

武斌1 安晓鹏1 史才军2 魏子易1 元强3 《新材料》 2020年7期

摘要:
本实验采用相同的骨料级配和固定的胶凝材料用量,通过改变减水剂用量和水灰比来改变混凝土的流变参数,研究了混凝土流变特性和骨料间的相互作用对不同振捣状态下混凝土稳定性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屈服应力高、塑性粘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因为填充性差而造成浇筑后混凝土构件表面孔洞面积比例提高;当屈服应力低、塑性粘度小时,混凝土容易出现离析,从而造成浇筑后混凝土骨料不均匀排布。在轻振或静置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稳定性受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影响;随着振捣作用的加强,塑性粘度对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此外,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观质量由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共同作用,但随着振捣的加强,塑性粘度的作用被削弱。本工作建立了混凝土流变参数与稳定性和浇筑后外观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在本实验条件下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最佳范围,为通过调整混凝土流变参数控制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外观质量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29 浏览:250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91 浏览:439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