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中小学生综合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 下载:48 浏览:236

张冲1 官群2 孟万金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共同追求。幸福社会基础在民生,关键靠教育,重心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本研究以中国特色世界视野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基础,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5029名中小学生的测量,编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综合幸福感量表。量表由道德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学业幸福感、健康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五大分量表构成,包括17个因子,共113个项目,力争科学、系统、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评中国中小学生的综合幸福感发展状况。

美国大学理事会的管理特点及对CAP课程的启示 下载:96 浏览:345

张志红 周雨青 董科 《物理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本研究通过介绍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各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总结大学理事会管理特点,据此对我国中国教育学会的CAP(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课程管理提供一些有益启示。分析发现,大学理事会在人才管理上具有民主严谨、灵活互通的特点,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兼具空间有效与专业的深度。此外,在课程研究管理上他们还注重学术化和实践的科学性。这些对我国CAP课程管理的启示是:设立代表三方共同利益的CAP课程管理机构,构筑CAP课程管理的共建平台;着重参与高中的CAP课程管理,完善CAP课程质量评估体系等。

初中生风险决策表现的认知建模分析:自尊及性别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430

刘笑笑1 辛涛2 林喆1 刘彦楼3 孙小坚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选取山东省某初中308名学生,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使用"效用-固着"模型对决策包含的动机、认知、反应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建模分析,探究自尊水平和性别对初中生风险决策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初中生的风险决策表现不佳,对损失不敏感。在控制年级的影响后,分层回归分析表明:(1)自尊水平和性别对决策的动机过程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男生无论自尊高低对收益都较为关注,女生中高自尊者更加关注收益。(2)决策成绩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更多选择有着较高损失值的不利选项,而女生更多选择损失频率较低的有利选项。(3)自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动机和认知过程,高自尊水平者在动机过程中更多表现出对损失的规避,在认知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维持之前的决策选择。

在音乐课堂中探索民族音乐的绚美实践报告 下载:56 浏览:705

陶陵宇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多彩的音乐文化,朴实优美的民歌、绚丽的民族器乐,古风和韵的琴曲,无不透露着古老中国灿烂的文化。这些宝贵的凝聚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追求的优秀民族音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了解、喜爱、传唱民族音乐,探索民族音乐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使我们的民族音乐代代传承。

北京市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推进走班制:问题与对策 下载:86 浏览:512

杨清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北京市中考改革既关注义务教育积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赋予学生适当选择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对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走班制的实施势在必行。但在实践中,如何选择恰当的走班模式、有效管理走班班级、促进学生合理选择、提高走班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北京市初中校面临的共同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学校应该基于系统设计推行走班制,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精细安排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通过区域、学校和教师个体的多元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考改革;走班制;选课;

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下载:165 浏览:1509

李逢洁 宫玉玲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发展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农村教育必须要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弥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不足。只有农村教育得到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城乡教育结构的优化等。下文主要针对农村教育现存的问题展开研究以及对策分析。

新中国教育史学七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下载:55 浏览:515

孙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初建、重建、探索和形成五个阶段。新中国教育史学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转型。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教育领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重评孔子、杜威为突破口,教育史学科逐步恢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讨论,开启了从教育史学层面研究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先河。进入21世纪,教育史学科日益摆脱教科书传统的束缚,逐渐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和教育史学科的本来面貌。

有选择的卓越: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布局调整策略——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下载:76 浏览:504

孟照海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二战后高等教育的累积性增长带来了学科布局的无序生长。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下滑和学术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世界一流大学更多地采用"有选择的卓越"策略,依据学科地位、学术声誉和市场需求等指标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裁撤质量不高的学科,重建既有的学科,通过学科资源的重新配置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学科布局调整受到了组织承载力、经济理性主义、学术精英主义和多元知识生产模式等力量的形塑。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的几何教学研究——以人教版“认识图形(二)”一课为例 下载:72 浏览:447

韦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基础和学习知识起点的研究分析,分析在一年级"认识图形(二)",针对形成正确图形表象的学习途径进行教学改进研究,总结得出认识图形的一般教学启示:因学定教,准确定位要求设计活动;重视直观,初步形成几何图形概念;呈现变式,建立正确几何图形概念;利用语言,理解几何图形概念特征;合理想象,深化概念培养空间观念。

从科研兴校到科研强校——以北京市教育科研发展为 下载:81 浏览:519

曾天山 李红恩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摘要:
教育科研是实现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社会转型以及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都要求教育科研应从经验取向转向科学实验取向,这些变化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亟须树立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强校理念下的教育科研实现了从边缘到支撑、从被动到主动、从局部到全面、从跟从到引领的价值转型。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主要表现在教育科研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课题教学的引领、组织管理的变革以及文化环境的营建等方面。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要求立足校本需要做科研、基于真实问题做科研、多方参与做科研、凝神聚力做科研。科研强校已经成为引领北京市教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成为北京市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

在京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基于北京市C区H社区的质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20

王磊1 郝静2 何林3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亲子异地居住、老年人异地照料孙辈现象增多。基于北京市C区H社区进行质性研究,深度访谈在京帮助子女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描述了他们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分析了他们照料孙辈的状态、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发现:H社区在京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以农村户籍、低龄健康女性老年人为主;单独来京的老年人略多于同配偶一起来京的老年人;他们照料孙辈具有暂时性特征,大部分老年人并无长期在京居留的意愿和计划,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延长了他们的在京居留时间。研究建议:为来京外地老年人提供临时社会支持和医疗保障,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托幼服务社会资源供给,以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加强对家庭建设的支持,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程度加深、低生育水平持续的双重挑战。

管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下载:262 浏览:2651

李涛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7期

摘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部门也逐渐看重初中语文的教学,特别是在古诗词方面。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师极为看重的一点。基于古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占据分值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也应紧跟现代化教育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得到较好地传承,进而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