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长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的近视进展及眼部安全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下载:44 浏览:369

杨吟1,2 李冬锋1 杜念1 杨棹夕2 吴峥峥1,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的近视进展及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20例(40只眼),平均年龄(10. 99±1. 43)岁,平均等效球镜(-3. 46±1. 85) D,总体平均随访期为(4. 76±0. 23)年。于配镜前、配戴1 d、配戴1周、配戴1月及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每次检查内容包括:(1)裸眼视力、(2)裂隙灯(含镜片配适)、(3)角膜地形图。每戴镜满6个月,加做IOLMaster;每戴镜满1年,加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泪液分泌试验、眼压。比较戴镜前和戴镜(4. 76±0. 23)年后各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 (1)所有试验眼的平均眼轴增长量为(0. 20±0. 019) mm/年,(4. 76±0. 23)年的总体平均眼轴增长量为(0. 95±0. 09) mm;(2)所有试验眼白天的裸眼视力均较好,平均为0. 86±0. 13;(3)浅层点状角膜病变的发生率为35%,均在短期使用人工泪液后消失;(4)镜片偏位的发生率为15%,均未引起明显裸眼视力异常,在换片时通过调整镜片参数得以改善;(5)相比戴镜前,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0. 546,P=0. 59)、泪液分泌试验结果(t=0. 547,P=0. 59)及眼压(t=-0. 154,P=0. 88)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及眼部安全性,如何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发挥近视控制效果的因素、对比研究其针对不同地区青少年近视者的长期配戴的效果及安全性、及对比角膜塑形镜与其他近视控制措施的作用高低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社会成因研究 下载:82 浏览:496

徐瑞骐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滑,成为国家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国家出台相关促进文件,但是收效甚微。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对中小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在现有学生体质状态不良的情况下,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学生体质下降进行各式各样的分析,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提升制定出更多的促进措施。

中国中小学生综合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 下载:48 浏览:220

张冲1 官群2 孟万金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共同追求。幸福社会基础在民生,关键靠教育,重心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本研究以中国特色世界视野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基础,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5029名中小学生的测量,编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综合幸福感量表。量表由道德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学业幸福感、健康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五大分量表构成,包括17个因子,共113个项目,力争科学、系统、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评中国中小学生的综合幸福感发展状况。

中小学生校园阅读推进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小学为例 下载:44 浏览:224

高瑞翔 1胡景悦2 杨洁3 范尹晴1 莫雷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全民阅读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校园阅读是其中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校园阅读的开展并不理想。通过在广州市中小学进行大规模阅读状况调研发现,校园阅读工作开展一直面临"难知、难导、难管"的瓶颈,实际成效不佳。对此,该研究提出了通过构建"互联网+中小学生成长阅读平台"推进校园阅读的创新举措,并在广州市越秀区20多所小学实施试点实验;历时半年,成效显著,学生在阅读的重视程度、投入时间、阅读课外图书的意义性与均衡性、阅读的方式方法及家校支持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据此,提出推进校园阅读的三点建议: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建立系统管理与评价机制,应形成家校合作的支持网络,应推广共建学生校园阅读综合信息平台。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化对中小学生肥胖综合干预模式构建 下载:35 浏览:330

秦龙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而超重肥胖会对中小学生带来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带来心理问题,影响学习,甚至将来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中小学生肥胖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遗传因素、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其中可以从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干预,通过家庭干预、学校干预、社会干预、多场所合作干预来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肥胖。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意义及策略 下载:224 浏览:2391

肖瑛 陈瑜芸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为其音乐核心素养以及音乐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可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合理的办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五育并举、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 下载:160 浏览:2651

宫万绪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立足课程常态化角度,从加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认知,培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促进中小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研究 下载:236 浏览:1674

刘孟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中国文化起源并传承发展于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历史最深厚的见证者。在以树立并弘扬文化自信为目的之一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学.科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还要在学科教学环节全面渗透文化教育,推进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将结合自己在英语这一教学岗位上任职多年总结的经验,重点探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各位英语教师渗透文化教育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实践。

家庭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309 浏览:1300

蔡翠桃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其精神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学校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果表明,我国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原因,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开展。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家庭的养育方式,以及家庭的环境来实现的。

听力多项匹配题对中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作用探析——从聚焦性训练到拓展性自学 下载:47 浏览:455

孙桐1 相晓姣2 《英语教学》 2020年12期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和传统英语教学形式不断翻新,教学资源日渐丰富,获取资源也更加便捷。然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课堂任务设计。本文聚焦听力测试中一种常见的任务——多项匹配题,介绍了这类任务的特色、应用原则和使用方法,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其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价值。

中小学生“存在获得感”的教育价值 下载:91 浏览:491

侯亚萍 沈贵鹏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3期

摘要:
"存在获得感"是一种主观体验,让学生拥有存在获得感则是一种教育理念。中小学生"存在获得感"的教育价值良多,不可忽视,它渗透着对中小学生自主性发挥的直接表达,传达着主人翁地位得到尊重以及暗示着信任,也是促进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小学生"存在获得感"缺失严重。因此,应从"重视选择,还应有自由;重视时机,学会掌控自己的事情;重视兴趣培养,做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等方面增强中小学生的"存在获得感"。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实证研究 下载:96 浏览:502

王蔚辉 刘晓巍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期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使用数码产品的现象变得非常普遍。为此,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与频率、年级与性别差异等方面展开实证调查很有必要。经数据分析发现,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近似于正态分布,日均值不足1小时;使用目的以游戏的频度最高;在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上,学校主要是以禁止或限制为主,而家长主要是时间干预。事实证明,使用手机确实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其原因既有手机本身技术上的问题,也有教育管理上的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中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江苏、上海两地样本数据的分析 下载:95 浏览:505

王益富1 李洪兰2 叶敏3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期

摘要: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社会创新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是贯彻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但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实施的外部保障不力,教学主体的专业力量不强,教学目标把握不精准,教学过程的科学品质不突出。因此,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大创造力和科学素养在教学评价和升学考试中的权重;加强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科学研究及校本化开发。

对中小学学生欺凌问题的思考 下载:82 浏览:520

王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学生欺凌概念的明晰界定是认识、研究和应对中小学校学生欺凌的前提,界定中小学生欺凌的定义、要素和性质并将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和近似行为区分开来,才能为中小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对中小学生欺凌提供理论指导。学校是应对中小学生欺凌的主要可控场域变量,突显中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是应对中小学生欺凌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美中小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发展的差异研究 下载:71 浏览:448

周少娜1 BaoLei2 陈佐满3 何雨泽1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选取8549名中美小学五年级到高三学生为被测试者,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awson教授团队开发的LCTSR测试量表为研究工具,对中美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各维度的表现进行差异性研究。研究发现:(1)中美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但随着年级增加均呈增长趋势;(2)在科学推理能力发展速度上,中国低年级学生远落后于美国低年级学生,但到初高中阶段,中国学生赶上并超过美国学生;(3)在科学推理能力的不同维度上,美国三个年段学生在概率推理水平均保持明显优势,而中国学生在守恒推理和比例推理显著优于美国学生。

依赖中的资源争夺: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及出路 下载:97 浏览:516

杨柳1 罗生全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力图解决但却难以根治的历史性问题。依赖中的资源争夺所引发的校际与校内关系的复杂存在,影响了减负工作的深入推进,成为中小学生减负路上的主要拦路虎。突破减负困境,可通过推动基础教育从传统静态、集中走向现代动态、均衡发展,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重新思考民办与公办教育的关系及功能定位,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和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低竞争、低控制、真评价的教育生态环境等举措合力助推。希望以此为我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行动借鉴和理论参考。

尊重主体差异,协同合作“减负” 下载:59 浏览:293

王睿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影响"减负"成效的因素诸多,学生的自由发展始终面临着实践困境,各利益相关主体缺乏协同合作。因此,需要尊重"减负"的主体差异,家校协同合作,建立"减负"评估监督机制,实现学生主体发展。

个性化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下载:36 浏览:383

赵燕良1 薛正斌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符合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促进其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在个性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中小学教师面临很大挑战,诸如强调教育统一性的观念严重、大班额问题严重、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等。基于此,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对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能力。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管理研究 下载:145 浏览:1653

孙柏全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价值观、核心素养的培养均起到相对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传统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内容局限、形式单一等问题,社会实践丰富中小学劳动教育形式,更拓展劳动教育渠道。从管理视角做好中小学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工作,更有助于增强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其劳动水平。为此,有必要开发符合社会发展特征、打造满足时代生活需求、带来迎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劳动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职业体验活动,以此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于实处。

中小学生眼放松行为现状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下载:142 浏览:1447

张艳玲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 探析中小学生眼放松行为现状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所应用到的方法为分层整群抽样,分析对象为吉林省松原市910名中小学生,为其发放自拟“中小学生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了解眼放松行为现状,并开展视力检查,分析各项调查结果。结果 在910名入选中小学生,经视力检查显示有视力不良的有567名,视力良好有343名,视力不良率为62.31%,不同性别视力不良发生率对比:男生(55.93%)<女生(69.46%),对比差异显著(X2=17.698,P<0.05);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65.51%)明显高于郊区学生(58.57%),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36,P<0.05);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不良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21.135,P<0.05),视力不良率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加;计眼放松行为中最为常用的闭目、远眺、看绿色植物,其次为做眼保健操、户外运动、滴眼药水,不同性别眼放松行为选择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城区学生闭目、远眺、户外运动选择率明显高于郊区学生(P<0.05);不同学段各种眼放松行为选择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学段越高眼保健操选择率越低,闭目、远眺、滴眼药水学段越高选择率越高;选择远眺和未进行远眺的中小学生左/右眼视力变化差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选择滴眼药水学生左/右眼视力改善效果远优于未选择滴眼药水学生(P<0.05) 。结论 性别、地区、学段均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闭目、远眺、滴加眼药水等眼放松行为在综合应用时可以改善视力水平,推荐中小学生在日常中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