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请选择 目标期刊

OCTA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390

杜鹃 张月玲 刘媛 顾朝辉 冉振龙 张海江 王丽英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单眼患病且接受OCTA检查。分析OCTA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的一致性;将入选患者分为静止期、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内出血亚组,对比本组内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及OCTA检查结果。结果 OCTA检查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有典型的表现,如动脉分支灰白色圆形病灶、点状黄色渗出物环绕、出血灶情况等,诊断结果与实际病情的符合率为98. 59%;静止期亚组患者不同时间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均高于就诊当天(P <0. 05),眼压、CMT均低于就诊当天(P <0. 05);视网膜前出血亚组患者不同时间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CVA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前;眼压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周<术前; CMT比较,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前;视网膜内出血亚组患者不同时刻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CVA对比,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抗VEGF术前;眼压对比,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周<抗VEGF术前; CMT对比,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周<抗VEGF术前;所有患者治疗后不同时刻经OCTA检查发现逐渐显著好转。结论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疗中OCTA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病情,还可评估治疗效果,均有较高价值。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与正常年轻人眼视觉质量对比分析 下载:57 浏览:371

安琳连 慧芳 陈琛 韦秋红 曾悦 高伟娜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眼与正常年轻人有晶状体眼视力、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分析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10月就诊于我科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中植入多焦点IOL患者13例(21只眼),对照组为正常有晶状体眼的年轻人14例(26只眼)。术后3个月检查各组纳入眼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视远矫正下的近视力(BCNVA)、屈光状态(球、柱镜度数)以及使用i TRACE全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 MIOL组术后裸眼远视力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远视矫正下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术后3个月球镜、柱镜度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m瞳孔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三叶草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慧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 10 15 20 25及30 cpd各空间频率下,MIOL组与正常年轻人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近全程视力、高阶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均接近正常年轻人眼水平,明显改善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 下载:66 浏览:425

赵小妹1 刘永刚1 任翠剑1 王宁1 赵静1 齐伟静1 许云鹤1 曹姗1 高爱民1 周炜2 孙海川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观察脑梗死合并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患者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和支架成形术后神经功能及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选取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住院后行头颅CT、头颅磁共振明确脑梗死,头颈部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筛查颅内外血管,头部CT灌注检查明确脑灌注。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术(DSA)确定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比较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和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脑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变化。结果成功地完成了100例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其中50例成功完成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2周、4周和3个月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和3个月的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在治疗前,两组r CBV和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TT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可减少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残疾程度,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脑灌注。

不同时机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29 浏览:1701

刘艳娟1 侯英1 鲁子逊1 雷辉1 韩红1 李英惠2 《生物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后42-60天复查的产妇进行筛查评估,使用比利时MYO -200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进行评估、筛选出9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A组在产后42-60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于产后6个月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于产后12个月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三组的盆底肌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Ⅰ类肌力、Ⅱ类肌力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产后42-60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增强盆底肌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性生活满意率。

视频眼震电图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中的前庭功能评价与神经可塑性的关联性研究 下载:24 浏览:301

章珂丹1 王诚睿2 陈稳2 张学艳1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视频眼震电图(VNG)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中对前庭功能的评价,并研究其与神经可塑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VNG技术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前庭功能的评价,包括眼球追踪、视动性眼震和冷热测验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VNG指标与神经可塑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在VNG指标方面表现出明显异常。与健康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眼球追踪精确度下降,视动性眼震增加,冷热测验引起的眼震反应异常。此外,通过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VNG指标与神经可塑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VNG异常表现与神经可塑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视频眼震电图可以作为评估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前庭功能的有效工具。VNG指标的异常表现可能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有关,提示了神经可塑性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对面部激光术后皮肤修复的临床观察 下载:569 浏览:3587

李猛 胡跃宁 《光电子进展》 2021年7期

摘要:
对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对面部激光术后皮肤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一共选择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期间56例来我院采取了面部激光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中患者使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进行皮肤修复,观察组患者使用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进行皮肤修复,对比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后效果以及皮肤屏障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皮失水量高于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则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面部激光术后患者进行皮肤修复时,采取皮肤屏障海藻糖凝胶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57 浏览:2966

高丽娜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和分析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了从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这一时间阶段内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共计56人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的分组,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对照组,给予组内患者常规的护理,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观察组,给予组内患者循证护理,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通气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并且氧分压明显比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明显比对照组低,另外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内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对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系统护理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下载:172 浏览:2057

赵聪聪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究系统护理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痛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估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在SF-36量表的躯体角色、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总健康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痛风疼痛程度,提高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早产儿精细化护理中的个性化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92 浏览:817

吴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对早产儿实施精细化护理,是保证早产儿健康发育的关键。因早产儿生理、心理的特殊需要,个性化护理策略的制定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索早产儿精细化护理的个性化护理策略主要有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完善护理资源配置、实行母婴同室及门诊定时随访、加大早产儿发展性护理投入等。实施上述策略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护理质量提高和健康发展。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下载:192 浏览:1971

刘娟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10期

摘要:
对胃肠手术围术期中,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6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所需时间、首次排便所需时间、正常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或缓解患者在手术中受到的身心创伤,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与生活质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