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能化改造对我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26 浏览:271

韩会朝 徐康宁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但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实证研究表明,人力成本压力越大、行业竞争性越强、国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有动力摘取智能化这一新技术"低垂的果实"。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智能化改造使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8.5%,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反事实"与内生性问题后,企业智能化改造的这一效应为3.9%。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智能化改造对非国有企业、大企业与东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揭示了新技术革命在微观层次上对企业的复杂性影响,在政策含义上,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政策刺激,更需要培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大社会”与“小家庭”——精准扶贫的情感治理经验探析 下载:55 浏览:357

高旸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既包含国家政策之纵向构建,亦涉及社会成员之横向团结。实践经验表明,精准扶贫以制度治理为依据,以技术治理为手段,以情感治理为辅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治理路径。情感不仅能加强基层社会的凝聚力,还可以为基层工作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情感力量。中国乡村社会原子化趋势虽不可逆转,但传统村社情感活力依然强劲,乡村并不会在城市化进程中消亡,合理引导、激发群众情感,可为精准扶贫成果巩固及后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内生动力。但在基层情感治理中,治理者需尊重个体情感表达,推动基层情感治理观念由"融情"向"懂情"转变。

科技扶贫系统:理论模型、机制构建及保障架构 下载:50 浏览:256

乌兰 李沃源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8期

摘要:
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的全面激发是实现稳定、可持续、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保障。科技扶贫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扶贫举措。科技扶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科技扶贫系统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耦合机制、协同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评估机制。为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需要从制度、组织、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构建保障架构。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即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政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377

费太安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呈全球化持续传播,从内外两方面深度冲击我国经济。宏观应对政策既要有短期的应急之策,更要着眼长远影响,研究储备长久政策手段。即期重点是对市场主体和困难人群的有效识别和施救,同时在国资上挖掘和创新,财政增收减支,削减风险。中长期需立足国内市场,在产权和人力资本领域挖掘巨大改革红利,激发三类人活力,加快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培育绿色都市圈形成经济新增长极。

基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视角下的乡村复兴 下载:74 浏览:407

李云1,2 刘毓锦1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地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经历着长期的生产要素流出过程,乡村衰落日益明显。2017年中共"十九大"会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复兴的前景仍不明朗,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内生动力探索的道路依然漫长。本文基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推导出基础设施对于修复乡村生态、巩固乡村传统文化及发掘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意义,并为乡村基础设施及配置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乡村复兴理论提供新思路。

提升社会医疗保险服务质量路径选择 下载:215 浏览:1805

邓丽红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本文对社会医疗保险服务过程中的自身管理质量提升进行浅要的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促进和提升社会医疗保险自身管理质量的工作建议。

乡村振兴主体内生动力及其激发路径研究——以零陵区香零山村为例 下载:117 浏览:1204

彭薇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1期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外部资源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意识,实现农村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零陵香零山村为例,探讨了村支两委牵头,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城乡互动,重建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互信关系,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农民内生动力可以通过“村骨干参与村集体活动—村民广泛参与产业发展—打工青年返乡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来助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