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元网络视角下高新区建设项目组织演化中的知识传播研究 下载:61 浏览:374

何清华1 刘晓雪1 王歌2 耿达飞1 万静远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7期

摘要:
在火炬计划的影响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项目密集涌现。随着PPP模式的广泛推广,高新区建设项目呈现出规模体量大、需求复杂性高、投资主体多元、政府主导性强等特征,对建设项目组织的知识传播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引入元网络的分析视角,以济南高新区建设项目为例,探究项目组织演化过程中知识传播网络的密度、中心度、关键节点等问题。研究结论为研究组织知识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高新区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组织的知识传播特征,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提供了实践启示。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工程叉车涂装设计方法探究 下载:19 浏览:207

皮正阳 刘晓颖 《设计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以工程叉车为设计实例,对色彩心理学在工程叉车涂装设计方法理理论及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对现有叉车色彩应用方向及现状、存在缺陷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色彩心理学相关研究方法等探讨工程叉车外形设计的色彩调和比例与方法,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色彩心理学在工程叉车的应用可以帮助大型叉车设备实现色彩搭配应用与外观造型上的突破,对外观与功能有双重提升且满足用户对于情感和功能的双重需求。

茶具中的传统文化符号意蕴与创新设计 下载:42 浏览:353

董婉 刘晓斌 《设计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文化几千年传承的主要物质载体便是茶具,茶具的形式美体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文章通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传承我国优秀茶文化,并以给予使用者人文关怀为目的,对茶具造型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形式美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从深层次挖掘能够体现浓厚的历史积淀的形式美法则,得出传统文化符号在茶具设计中的借鉴意义和现代茶具设计发展的启示。

231例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下载:56 浏览:373

闫璐1 刘晓弟1 丁琳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临床类型、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231例(290只眼)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男性124例,女性107例,男女比例1. 16:l,患者平均年龄(43. 9±17. 5)岁;汉族93例(40. 26%),维吾尔族101例(43. 7%),其他37例(16. 01%)。按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138例(59. 74%),中间葡萄膜炎11例(4. 76%),后葡萄膜炎25例(10. 82%),全葡萄膜炎57例(24. 68%)。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患者109例(47. 19%),其余为特发性葡萄膜炎122例(52. 81%)。结论葡萄膜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整体上稍多于女性,少数民族整体多于汉族。就诊后很大一部分患者因伴随眼部并发症视力不理想。除特发性葡萄膜炎外,以强直性脊柱炎、VKH综合征、Behcet病所致的葡萄膜炎最为常见。

基于PDCA理论与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电网企业“放管服”改革成效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22 浏览:322

马晓飞1 刘晓宇1 马洁2 单冰喆1 谭文玉2 杨军3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当前电网企业"放管服"改革成效难以客观量化评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DCA理论与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模型的电网企业"放管服"改革评估方法。对电网企业"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MART原则与PDCA理论构建"放管服"改革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hapley方法计算各指标初始权值的风险值,建立基于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的"放管服"改革成效评价模型,通过某省级电网"放管服"改革情况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能够科学的量化评价"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效果,为今后电网企业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下载:98 浏览:512

张立鹏 刘晓倩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光伏电池输出功率受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从光伏电池的模型及其输出特性出发,分析优化数学模型、扰动自寻优、智能控制的3类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指出各个方法在实现时的难易程度、经济成本、跟踪速度与精度等因素,最后展望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研究发展的方向。

认知视角下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调适研究 下载:26 浏览:331

唐经薇 刘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现有研究,从职业技能大赛选手的心理调适内涵、心理调适作用机制等方面,构建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调适框架,阐述影响选手心理波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路径。心理调适实施过程要注意区分不同竞赛阶段选手的认知评价,从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入手,根据不同阶段选手的具体心理需求,使用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选手已有的心理问题,提升心理技能。

基于TPCK模型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下载:29 浏览:316

左伍衡 李济凤 刘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摘要:
结合TPCK模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框架,对培训的形式和主题进行了设计研究,并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相关探索。

我国职业学校危机管理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 下载:70 浏览:416

刘婉昆 刘晓 2019年6期

摘要:
职业学校是危机多发机构,危机管理是职业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对我国职业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正在从自然灾害、政治等领域的问题向着职业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危机问题发展,但研究依旧处于边缘地位。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职业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和分类,梳理危机发生前后的管理阶段及各阶段应用策略,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社会发展动态,提出了细化研究对象、加强学科互动、把握职教特色和结合技术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

技能强国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命题解析与提升路径 下载:90 浏览:500

刘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10期

摘要:
技能强国战略既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在技能强国战略的引领之下进行具体的提炼和建构,应该在规模、质量、普及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表现出应有的特征。对比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在职业教育的文化环境、社会认识、国际竞争力方面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拓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高职实训课程优化策略 下载:92 浏览:505

黄庆儿1 刘晓2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摘要:
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实训课程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模块化实训教学和项目化实训教学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项目化实训效果不及模块化实训。为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通信服务相关专业的实训课程,仍需在实训课程的落实和实训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进行优化,以实现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合理设置和应用。

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运输支架强度有限元分析 下载:81 浏览:487

洪超 廖晖 刘晓梅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9期

摘要:
为可靠计算某4 MW级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运输支架强度,对该运输支架结构及工作与受载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运输支架实际工作状态仿真的强度计算方法。以ANSYS Workbench为平台,通过设置摩擦接触和构造绑扎模型模拟运输支架作业时在车上的放置和绑定情形,考虑机组运输中的道路坡度、车辆转弯和加减速的影响施加极限载荷,对运输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优化实现了所需计算收敛性。结果显示,运输支架最大等效应力为193.48 MPa,最大变形为1.191 2 mm,强度满足要求。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该结果更符合实际。本次计算结果为该运输支架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所用方法可为类似强度计算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

渭河流域西安段水体中DBP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58 浏览:438

胡卫星1,2 刘晓宇3 陈贝4 陈爱侠1,2 李萌1,2 王雪平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解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污染状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于2018年1、5和8月检测分析了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中DBP的含量和污染分布特征,并采用物种敏感分布曲线法(SSD)对水体中的DBP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1、5和8月流域水体中DBP浓度分别为nd~58.28("nd"表示未检出)、2.78~42.61和1.45~39.34μg/L,平均浓度分别为15.60、12.87和12.71μg/L。受点源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影响,泾河水体中DBP含量最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及4条支流全年水体中DBP存在的风险大小为泾河﹥皂河﹥渭河干流﹥灞河﹥沣河。与国内外其他流域水体中DBP含量比较,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体中DBP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污水厂废水排放、工业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是流域水环境中DBP的主要来源。

压电液压快速工具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载:52 浏览:325

刘晓飞 张堃 宋国翠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研究基于压电液压快速工具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具有积分作用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器(LQGi)作为内环控制器。采用高增益反馈(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跟踪谐波分量和前馈迭代学习控制(ILC)相结合的方法去实现对重复非谐波分量的跟踪。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达到了伺服系统充分发挥其响应快、精度高的目的。

β-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其在乳清行业中的应用 下载:45 浏览:393

李冠龙 刘晓兰 波利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摘要: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固定化载体对2种β-半乳糖苷酶(Lactozym酶和源于米曲霉的β-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温度和pH对酶活力的影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水解乳清中乳糖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与游离酶相比较,固定化酶在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乳糖水解和重复利用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壳聚糖固定化酶比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效果好,其中壳聚糖固定化源于米曲霉的β-半乳糖苷酶效果更为突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50℃,最适反应pH为3.0,在相同加酶量的条件下水解乳清2 h后,乳糖水解率为72.99%,重复利用6次后,乳糖水解率仍能达到68.58%,重复利用性高,减少成本。研究为利用固定化酶工业化水解乳清中乳糖奠定了一定基础。

4种杂粮预熟化工艺及其复配产品的研究 下载:24 浏览:265

刘晓松1 付亭亭2 姚佳2 陈钊2 宋善武3 李先明3 谢文军3 兰向东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期

摘要:
以绿豆、红豆、燕麦、黑米、玉米糁、糙米、薏米为实验对象,根据氨基酸评分法将其与大米进行复配,而后通过同煮实验判定绿豆、红豆、糙米与薏米需要经过预熟化后方能与大米实现同熟。为确保复配杂粮米外观完整并与大米同熟,实验以糊化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预熟化工艺。结果表明:杂粮预熟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薏米为40℃浸泡4 h,蒸煮10min;红豆为35℃浸泡4 h,蒸煮15 min;绿豆为27℃浸泡4 h,蒸煮5 min;糙米为27℃浸泡3 h,蒸煮5 min。在此条件下,薏米、红豆、绿豆和糙米的糊化度分别为56%、53%、45%和32%,能与大米实现同煮同熟并获得了平均分在89分的感官评价。

论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研究理路:回到马克思“资本批判”原初语境 下载:53 浏览:384

刘晓薇1 胡刘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城市问题随着时代转换而日益凸显,现代社会不断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使城市问题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马克思将城市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的重要场域,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现代城市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研究。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解与诠释,必须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回到其"资本批判"的原初语境当中,沿着从"本质抽象"到"现象具体"的逻辑理路来深入探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这种研究理路的寻绎和发挥,将助深化、拓展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研究,彰显其对新时代城市发展问题转换的回应。

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调节效应 下载:47 浏览:350

冯墨女1,2 刘晓明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影响。采用3(情绪体验:中性、积极、消极)×2(行动控制风格:行动导向、状态导向)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延迟匹配记忆任务实验。研究发现,中性与积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结果差异显著,行动导向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高氯酸对土壤消解测定铅元素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378

侯明韬1,2 郭风巧3 金晓冬4 刘晓飞2 张瑞艳2 张雪中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期

摘要:
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土壤标物,考察了微波-电热板消解法处理土壤时高氯酸的存在对铅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ICP-MS的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使用高氯酸对土壤进行前处理,不同土壤称样量下的铅元素测定均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PS分析证明,土壤消解后产生的残渣不含铅元素,也不具备颗粒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其不会对铅元素测定的准确度产生影响。实验证明,使用微波-电热板法消解土壤测定铅元素的过程中,高氯酸的使用是可以避免的。

基于文献链接信息分析的科技资源风险评估 下载:31 浏览:288

罗准辰1 赵赫2 叶宇铭1 刘晓鹏1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8期

摘要:
文献中的链接将文献与数据、代码、文档、网页等科技资源相关联,资源链接引用的上下文信息反映了科研活动中科研主体与科技资源形成的关系。该文通过对文献中的链接信息进行细粒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对其关联的科技资源种类和引用目的进行知识建模的方法,并在大规模文献数据集上进行了实证。同时从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利用情况出发,对科技资源的重要程度、发展方向、使用风险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该文可为了解国内外前沿技术进展,以及我国科研活动中科技资源风险评估判定提供科学依据,且对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对科技文献文本的分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1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