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技术创新与基础环境对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60 浏览:352

罗明英 卢明湘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运用2000~2014年建筑业相关数据,建立技术创新及基础环境与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建筑业技术创新及基础环境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表明:主要技术人员和R&D人员全时当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即技术人才、创新人才是提高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关键,其中技术人才是基础环境的保障,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建筑业R&D人员全时当量相当少,目前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无显著影响,但从预测值及影响程度分析,技术创新能提升能源效率。中国建筑业最重要的是注重培养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走人才强业、技术兴业之路。

从人格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看大学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下载:62 浏览:444

孟昭霞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人格是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人格的形成既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也受环境、教育、成熟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不同的人格特征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同。大学教育中,从人格角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有利于创新的人格特质,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下载:61 浏览:328

陈标新1 徐元俊2 罗明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背景及其现实条件,分析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并指出东莞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提出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人才队伍与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推进制造业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精神生产视域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64 浏览:330

王圆圆 巴莹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创新驱动从实质上来说是人才驱动,作为发展第一资源,创新人才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创新人才培养对于夺取国际竞争战略主动权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创新人才以知识或技能为立身基础,以创造性实践为本质属性,以积极贡献经济社会发展为价值取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是积极培养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精神生产无疑是这一使命的最好诠释,并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论支撑。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下载:51 浏览:359

夏爱玲 《电子商务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实施,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探索研究高职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提出注重学生技能与人文素养培养、优化课程结构与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视野下的跨域校企合作"四个标准"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培养创新人才 下载:76 浏览:244

王羡 《数学应用》 2018年10期

摘要: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阐述教学方式改进的重要性.以实例讲述了启发式、对比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的运作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

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感知行成合一”创新人才模式探讨 下载:17 浏览:214

田亚平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感知行成合一"创新人才模式,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和文化(STEIC)"五元知识链"的创意工程视野、从机成创造的新理念,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问题,探讨提出了用"感知行成合一"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工程人才的对策建议。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剖析 下载:31 浏览:436

杨漫漫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将知识图谱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相结合,选取中国知网2002年到2018年的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几年间,相关研究涌现出"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学科""课程体系"等热点;聚类依时间展开,揭示了伴随国家政策而生的"创新型人才""美国""培养体系""学院""合作培训""教育部"等话题的演进路径。

中职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下载:46 浏览:344

乔克华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5年4期

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有很多缺点,在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了,所以我们应该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用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职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说明了中职思政课混合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素质中的重要性。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研究 下载:86 浏览:498

​张怀彬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人才,河南省农业要有长足的进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当前,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不够完善、培育资金缺乏、总量少、结构失衡、培养体系不健全。对此,应该根据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情况,以农业科技人才为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相关政策,建立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499

郭建如1 邓峰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高校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项目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从学校、院系和个体层面考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层级高校或学科分类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教学活动各环节对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影响有限,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以及师生互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效果;高质量的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作用。因此,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充分认识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高校实施“强基计划”的缘由、目标与路径 下载:49 浏览:522

王新凤 钟秉林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8期

摘要:
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高校"强基计划"是基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珠峰计划"等改革经验提出来的。它聚焦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保持以往政策延续性的同时,其政策目标与实施重点也有所突破。"强基计划"的稳妥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等有序推进和政策协同,通过采取规范招生程序、加强科教融合、实施跟踪评价等措施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经验及其启示 下载:67 浏览:504

吴雪萍 袁李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9期

摘要: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美国研究型大学以丰富的跨学科课程为基础,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保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学习平台并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探索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搭建良好学习平台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新工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 下载:72 浏览:494

秦炜炜1 王穗东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新工科教育普遍面临无既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分离、课程体系单一和教育资源国际化不足等问题。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作为新工科学院的典型代表,通过创建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的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学段贯通、学科交叉融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多方协同的国际资源融合平台,构建形成了纳米科技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其"学科先行、专业后发再并行"的发展思路,超前把握学科增长点、快速占据学科制高点的办学路径,全方位开放和深度自主的办学机制对新工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70 浏览:435

邓星桥 张婉茂 何少妮 任了行 唐莉娟 刘斯俊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机械类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工业设计类人才未来走向的关键,也是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保证人才量的同时能在工业设计领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人才是我国在该领域教育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研究着眼于一般本科院校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对课程的改革设置、工作室制的建立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讨与试验。研究一直试图将机械类工科思维、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美学进行有机统一并尝试与多领域结合努力构造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和形成自身专业特色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下载:52 浏览:587

王璐 《化学研究前沿》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领域亟需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在初中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构建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对教育理念的实践,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响应。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改变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人才——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52 浏览:540

王璐 《化学研究前沿》 2025年4期

摘要:
在当代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所有学科都必须要重视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本文将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仅增长知识,更发展出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成长。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研究 下载:63 浏览:671

湛小雪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研究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通过分析当前教育背景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建立多维度、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评估方法,以优化和确保普通高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且行之有效的参考,以期许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实施策略研究 下载:80 浏览:819

权义坤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5年4期

摘要:
当今社会,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的重要衔接阶段,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普通高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探究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活动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 下载:183 浏览:2510

邓秋霞 《中国法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领域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教学中,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素质,掌握创新方法,让初中生具备基本的创新潜质和能力基础。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