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高中教育而言,一方面要为初中毕业生提供更深入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培育创新人才是高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涵。刘金星、李翠茂将人才培养模式理解为一种培育人的具体方案,教育者需依据方案培育出符合需求的创新人才。
模式,即一种标准样式,人们可以满足既定条件复制或模仿。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理论和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以相对成熟的教学内容、管理体系、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培养出符合目标人才的过教育过程。
多元化是趋向多样性的过程和结果,通俗的理解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就是普通高中为满足不同学情、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机制,形成可复制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方案。
近几年来,我校提出充分提升学生潜能的育人目标。一方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多举措抓基础教育好的学生,为高校输送人才,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培养有专长的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如飞行员的培养,体育生、美术生等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多管齐下,助力学生成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设置课程设置多元化,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当代中学生高考压力很大,学生需要知识全面且能做到知识熟练运用才能够升入理想大学。但是知识全面的人才凤毛麟角,将青少年培育成全面型人才的教育也不适合大多数人,只传授高考知识肯定会制约绝大多数人的发展。面对有差异的需求,学校应实施有差异的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无疑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虽然部分课程在当前高考的选拔当中无法助力实现升入名校的梦想,但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新思路、好策略。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选修课,从根本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将学生有差异的、不均衡的智能得到一定的补充及持续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多元化,营造创新发展新空间。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还需要教师革新教学方式,推广学科融合式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突出学科特性,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的特点转换教学方式,如实验探究的学习需采用实验室教学和分析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综合素养;古诗文的学习可采用学生自我分析、教师点评并对比类似诗文内容或写作手法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另外课程设计还需要根据学情进行及时调整,以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熟练的多媒体的辅助下,根据教学的需要与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方式随机呈现素材,向学生提供符合学情的感知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校园社团活动多元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努力为学生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满足学生创新发展的相关需求,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导向的教育方式。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就是促进学生个体张扬、多元化发展的最佳方案。通过不同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也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多种平台,让他们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实现各个成才的育人目标。而多元化的社团活动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育人载体。
我校是河南省文明校园,拥有完备的足球场、音乐室、美术室等场地,各类教学仪器和设备较为完善,并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选拔与培养师资团队。目前学校有足球队、书画协会等社团18个,涉及体育、文学、艺术、科技四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弘扬长征精神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施展自我才华,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拓展他们的创新视野和创新空间。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通过社团活动发掘和培养专业化人才,已成为我校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举措,也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专业化人才,助力我校的进一步发展。
四、评价机制多样化,发掘多元化创新人才。
教学评价机制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普通高中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一个前提,就要变革陈旧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导向的评价机制,建立更完善的立体教育评价机制。要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全面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保证。实施多元化评价要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基础知识评价和专业才艺评价,为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建设起到导向作用。
五、升学路径多样化,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渠道。
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需要通过高考实现自己升入理想大学的梦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升学机制势必给学校、家长及学生带来巨大的升学压力。在这种情形下,要实现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拓宽学生和家长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多元化的升学路径就非常重要。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天赋能在普通高中得到充分的培育,促进青少年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性的发展,进而为高校和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如学校在开展普通类教育时,也可以进行数、理、化、生及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等竞赛知识的教学,使那些单科特别优秀的学生能够以另一种选拔方式脱颖而出;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过硬、有报国梦想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参加海军、空军、民航等招飞工作,以这种特殊类别的招生形式考入心仪的大学。普通高中在教育教学中能进一步拓宽升学教育的办学思想,那些综合成绩不是很高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就能考上梦寐以求的高校,这无疑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掘。
总之,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当务之急,普通高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也是基于这一方向进行的。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也是普通高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多元化是特色化的基石,特色化是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标志。我校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办有灵魂的教育”为教学理念,让学生健康成长,让教师持续进步,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摸索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力争为我市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丛平、吴大明:《关于普通高中人才培养多元化问题的思考》,《现代教育》2010年第1期,第26-27页。
[2]于银广:《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探索》,《现代教育》2017年第20期,第31-32页。
[3]初海丰:《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通讯》2019年第22期,第95-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