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下载:57 浏览:365

杨家翼 贺涛 邢怡桥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下玻璃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和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切除术(PPV)患者310例(323只眼)。比较患者性别、术前原发病、术中操作、眼内填充物和是否伴有高度近视,以了解高眼压的发生率,分析PPV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结果有43只眼出现高眼压,发生率为13. 3%。视网膜脱离、IV期及以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单纯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4. 3%、15. 1%、6. 9%和1.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行光凝和未行光凝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7. 5%和5. 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行冷凝和未行冷凝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7. 6%和7.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1)。术中行硅油填充、气体填充和未行眼内填充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9. 4%、15. 8%和0. 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1)。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PPV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并且高眼压的发生和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 214,P <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光凝、冷凝、硅油填充和气体填充是PPV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PV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和原发病、术中操作和眼内填充物有着密切关系。高度近视与术后高眼压的发生明显相关。光凝、冷凝和眼内填充是PPV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PV术后患者应严密监测眼压变化,尤其是视网膜脱离和IV期及以上DR患者。

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康复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181

黄世霞 《诊断医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康复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分娩且6w后复查诊断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136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产后半年,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尿频率、漏尿量、病情对生活的不良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较常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类非线性随机非自治SIRS传染病模型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 下载:53 浏览:445

吕学进 孟新柱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随机非自治SIR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首先,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得到了疾病灭绝的充分条件.然后,通过Has′minskii的周期解理论,分成3个区域证明了该系统至少存在1个非平凡的正周期解.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了数值模拟来说明理论结果.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64

纪阴心 林丽芬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对压疮发生率、压疮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实施脊柱后路手术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每组72例。对两组术中压疮发生情况、压疮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压疮恢复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12.50%;研究组压疮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压疮恢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降低颅脑动脉瘤术后便秘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下载:54 浏览:374

毛信妹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动脉瘤夹闭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本院收治的动脉瘤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系统化管理,系统比较两组便秘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品管圈模式对提高手术室器械清点率及减少差错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74

郑小燕 颜阿梅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实施品管圈模式提高手术室器械清点率及减少差错的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2016年3-8月开展品管圈模式收治的112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组,另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未开展品管圈模式收治的136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分析两组器械清点符合率和差错发生率。结果:品管圈组器械清点符合率99.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组器械差错发生率1.7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品管圈模式,不仅能降低差错发生率,还能提高器械清点符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全程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的临床疗效影响 下载:68 浏览:421

黄伙珍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7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于围生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后临床效果、妊娠结局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孕妇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实施护理,可有效降低孕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其心功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全程护理干预在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围术期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51 浏览:379

林云1 周巧芳2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围术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行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异物清除率、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异物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围术期护理中,不仅可以提高异物清除率,还可以缓解不良心理、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下载:64 浏览:395

余爱娥 吴丽凤 余祚金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选择92例通过根治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 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 26%(P<0. 05);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VAS疼痛评分较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配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护理效果十分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人文关怀结合责任制护理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15 浏览:1163

田瑞 赵向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人文关怀结合责任制护理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接受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结合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结合责任制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其恢复效果的提升。

保护动机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下载:101 浏览:1162

朱丽 王雨婷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脑卒中病患接受保护动机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改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60例脑卒中病患,时间区间段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经计算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推行常规康复护理,归入30例,实验组推行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归入30例,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进行比较。结果: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方面,比较参照组与实验组,后者在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估结果更加优越,差异对比P<0.05;在统计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参照组与实验组,后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6.67%VS33.33%)更加优越,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期间,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能够强化病患的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的影响 下载:110 浏览:1185

徐萍霞 阿依西古丽·哈米提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骨创伤患者(2022.5~2023.5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护理值得推广。

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下载:68 浏览:455

周云慧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14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比经过60天护理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组内对比,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ADL取得的结果明显优于护理前;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ADL取得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81%明显于低于对照组12.67%,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59%明显优于对照组86.20%,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鼻饲反流误吸的作用探讨 下载:72 浏览:430

王园园 王璐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鼻饲反流误吸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显著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探究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618

赵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 下载:38 浏览:755

张旭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时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倍他乐克治疗)与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案),两组均为22例患者,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倍他乐克对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于患者各个方面的指标均有着正向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生活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情况,值得应用与推广。

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下载:223 浏览:3287

黄振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析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妇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106例。遵从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基础、研究2组,前一组执行基础方式护理,后一组执行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生长发育情况(出院时)、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分析,研究组护理后短于基础组(P<0.05);从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研究组护理后好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护理满意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执行在母婴服务中,可拓展产妇健康知识,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值得使用。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及与IL-6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 下载:74 浏览:408

隋世华1 蔡雪峰1 杨斌2 苏亚梅2 郭春荣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抑郁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中的的发生率,并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抑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分析119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等条件下抑郁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伴发抑郁与未伴发抑郁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不同性别患者中,男性患者抑郁率为62.92%,与女性36.76%的抑郁率比较明显高(P<0.05);年龄越低抑郁发生率越高,各年龄段由低到高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00.00%、73.91%、61.90%和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4.21%,较小学及以下(52.83%)和初中(48.93%)文化程度患者抑郁发生率更高,抑郁程度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患者抑郁发生率增高,且抑郁程度更加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较中度及轻度抑郁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抑郁程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有关,IL-6及TNF-α水平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或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抑郁风险。

HbA1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与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39

顾方方 韦凡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术前静脉HbA1c水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HbA1c值<8%,而B组患者HbA1c值≥8%,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水平、左心房大小(LAd)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随访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LVDd、LAd及LVEF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高HbA1c水平可能影响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导致MACE和死亡风险上升。

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下载:66 浏览:428

李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容易导致低钠血症的因素加以控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