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后疫情时代城市分级诊疗体系:改革方向与治理策略 下载:29 浏览:208

张录法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事关医改的成败,虽经多年的改革仍存在很多的突出问题,其严重性和紧迫性在新冠疫情下更加彰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级诊疗体系的价值基础,阐释了理想分级诊疗体系的运作模式,进而阐释了分级诊疗体系中涉及的主体及其核心利益诉求;然后,基于利益相关者框架分析了当前分级诊疗体系主要问题的形成机理;探究了新冠疫情对分级诊疗体系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从不同利益主体视角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分级诊疗切实奏效的综合策略。

合作伙伴、内部人力资本对于金融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载:56 浏览:464

张珺涵1 罗守贵2,3 罗津4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通过迭代分类法筛选出上海639家金融科技企业2008~2016年1 307个样本,并对样本进行金融属性更强和科技属性更强的分类,基于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理论,通过面板负二项模型的固定效应以及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伙伴、内部人力资本对其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活动人员、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用户广度对不同属性金融科技企业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影响。

寻找个人知识:现代国家治理的知识逻辑 下载:23 浏览:418

韩志明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现代国家治理不仅依赖于制度化的官僚知识,还需要充分集中和利用分散的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是基于个体需求、经验和实践而形成的知识,具有个体性、分散性、情境性和隐含性等特点。传统国家的治理是以高度标准化和理性化的官僚知识为基础的,但现代国家的民主治理需要良好的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具有修正官僚知识弊病的作用,能够提高国家治理的适应性和回应性,但也会导致"钻空子"等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国家治理的效率。在现代国家治理转型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化的治理形势,必须要努力呈现和利用个人知识,其中主要有"自上而下的吸纳"和"自下而上的呈现"两种途径。虽然国家治理也以不同方式获取个人知识,但发现和利用个人知识不可避免面临着个人知识自身特性、公民参与制度不健全以及公民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问题需要发展面向个人的治理技术来予以改进。

城市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国际化城市治理 下载:63 浏览:423

李岩1 江文路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国际化城市在全球资源配置和城市网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国际化城市治理的本土化方案。中国特色国际化城市治理的核心内涵是把城市治理的标准和要求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有序可控地融入世界城市体系和参与全球治理。其基本框架主要包含国际化城市的政务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3个维度。这3个维度各有其内在要求和治理特点,反映了政府权力在行政管理、政社互动、公共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差异化运行机制。国际化城市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治理模式的差异化类型,丰富了世界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探索——河湖长制研究 下载:68 浏览:471

朱德米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河湖治理是典型的公共事务顽疾问题。河湖长制是我国当下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创新探索。运用制度理论和自然资源管理理论,对河湖长制的运行实践,从体制、机制与技术三个层面的匹配程度进行系统研究。在制度设计层面,河湖长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以流域的自然属性(流域空间)为基本管理单位、一体化管理、动态管理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河湖长制具有发现、反应、督查和责任四类机制。在技术层面,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图像技术的发展,为河湖长制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研究结论是河湖长制在实践运行中体制、机制与技术三者匹配程度较低,导致治理效能不高及治理效果难以持续。建议以河湖长制为平台,将体制、机制与技术进行连接与匹配,以实现河流湖泊的长效治理。

中国大都市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及优化研究 下载:42 浏览:375

张录法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国大都市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均衡性及变化状况。本文认为,从总体配置指标来看,医疗机构数提升比较明显,床位和卫计人员等资源提升不明显;从纵向配置指标来看,虽然医院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医疗资源都在增加,但是倒三角配置格局更加严重。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总体相对较差;社区医疗资源的配置均衡性相对较好,但由于所占有总体医疗资源有限,社区医疗资源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建议在增量方面要适度增加优质资源的供给,补齐卫生人力资源短板;在存量方面要加大基层倾斜力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的合理流动;在机制层面充分利用智慧医疗等技术手段,促进医疗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机构、跨时间的高效利用。

公权限制财产权的合法性辨析:兼论城市治理中的“公共利益” 下载:45 浏览:408

张雪帆 何艳玲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对私有财产权进行限制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源于多元社会价值与保护私有财产权之间的价值冲突。公共部门在特定条件下需要一定程度地对财产权进行限制从而平衡价值冲突,因此精细化地判断财产权限制的合法性非常重要,这是相关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治理过程特别是城市治理过程正当性的基础。然而,现有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财产权限制的审判和分析都采取了回避对具体案情进行价值分析的路径,这使得对相关法理讨论过度简单化,甚至有违反逻辑的情况。通过细分财产权限制不同类型背后的法理逻辑,以详细的判例梳理不同法理逻辑对于价值冲突的不同辨析和论证,可以为真正分析特定案例下财产权限制的合法性奠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也为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公共利益"提供清晰的操作化路径。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能促进污染物减排吗?——基于城市的三重差分研究 下载:93 浏览:478

赵志华1 吴建南2,3 《当代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区域特征明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5年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DDD)研究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从全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而此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子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显著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但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在促进不同污染物减排时存在差异,减排难度较低的污染物往往被优先完成。从时间效应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且这种时滞性在不同污染物减排之间存在差异。

全球大都市城际信息网络的测度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研究 下载:43 浏览:348

徐庭伟1 罗守贵1,2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全球化视角下,城市间频繁且巨量的信息交互承载了丰富的社会经济内涵。以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公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录中55个Alpha级城市为基础,编写Python程序完成了基于谷歌搜索的上述城市城际信息网络构建和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全球视角下城市信息流总量的社会经济意义及城际信息流量与区域发展水平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回归算法,验证了城市信息流总量与其人口、GDP增速、高级服务型跨国公司机构数量、生活消费水平、旅游业规模等指标显著相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中心性、聚类系数等角度分析了全球大都市城际信息网络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了城际信息网络在研究全球城市及区域发展和联系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结论为研究城市影响力和城际关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高管地缘关系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考察 下载:75 浏览:484

俞俊利1 金鑫2 梁上坤3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关系治理内涵的重新界定,尝试从社会关系中的同乡地缘关系视角出发研究内部控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数据探讨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地缘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地缘关系越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且国有企业中这种效应显著弱于非国有企业;进一步发现,连锁商业网络的构建(外部关系治理)有助于改善地缘关系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反向作用。本研究丰富了新兴市场企业地缘关系对公司治理与实践的研究领域文献,也为企业管理团队选拔策略和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提供借鉴意义。

空间包容性语境下的非正规城市治理研究——以重庆沙坪坝区饮水村片区为例 下载:94 浏览:510

靳泓 李和平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摘要:
目前我国对非正规城市空间开发、改造和治理常以大拆大建方式进行推倒重建,使原有地区的城市肌理及空间网络全面瓦解。其次,当前对非正规城市空间方法的研究多是对非正规城市当前空间环境的描述和分析,忽视对其历史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成长机制的深入研究。该文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包容性发展理念,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探寻城市非正规城市的包容性治理路径,以历史空间研究为视点,力图揭示城市非正规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特征,以期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政策的引导下,为我国城乡治理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支持。最后笔者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饮水村片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具体阐述和说明。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策略研究 下载:297 浏览:3123

孔晓庆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近年来,市域社会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以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部分根据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和解决对策为内容体系,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社会治理现代化具体路径的构建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视频数据汇聚共享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应用实践 下载:113 浏览:1544

张愿 王世明 刘聪 杨就 汪丽君 《数据与科学》 2023年3期

摘要:
为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谋求城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建设力度,推进视频数据联网整合、共享应用,坚持依规建设、按需联网、整合资源、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原则,推动本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夯实视频联网整合应用基础,促进视频应用与政府职能相融合,初步建立起智能化、自动化的预警防范机制,为政府决策指挥提供智慧支持,促进城市管理治理智慧化水平提升。通过搭建视频汇聚共享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对某区一类、二类和三类监控视频汇聚,视频共享、视频应用服务,对接市级视频专网。各部门利用视频资源进行城市运行监测、态势预测、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智能交通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等管理工作

大数据时代生态智慧城市治理的四维进路论析 下载:117 浏览:1556

刘晓明 《数据与科学》 2023年2期

摘要: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制度创新是在城市实践中创造摸索出来的,诸多发展举措的出台,呼应了来自城市的发展意愿,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变革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面对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城市治理现代化变革是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高度契合,将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