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婚姻缔结行为的效力瑕疵——兼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相关规定 下载:78 浏览:471

李昊1 王文娜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婚姻缔结行为指的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旨在通过缔结婚姻的意思表示取得结婚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婚姻缔结行为的调整应与民法总则规定的法律行为体系相协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确立了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的二元效力瑕疵体系,这不同于德国民法典创设的面向未来无效的婚姻可废止制度。从具体的效力瑕疵事由来看,"二审稿"以封闭性规范明确了导致婚姻无效的事由,以开放模式规定了导致婚姻可撤销的事由,但仍存在与民法总则进一步协调的空间。在导致婚姻无效的事由方面,应删除"二审稿"第828条第4项规定的婚姻无效情形,增加通谋虚伪"假结婚"导致婚姻无效的规定。在导致婚姻可撤销的事由方面,民法总则有关欺诈、胁迫的规定可适用于婚姻缔结行为,应删除"二审稿"第829条和第830条的重复性规定,而民法总则规定的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不构成婚姻可撤销事由,需要在婚姻家庭编中明确规定其不予适用。婚姻家庭编还需明确存在形式瑕疵的婚姻亦为可撤销婚姻。

家庭智能升降马桶的包容性设计研究 下载:35 浏览:224

施香香 吴绍兰 《设计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探究包容性设计在家庭智能马桶中的应用。从目标用户、智能升降马桶、家庭环境三重要素入手,结合包容性设计原理,以提升家庭升降马桶的包容性。包容性设计原则、方法对家庭智能升降马桶具有理论指导性、实践可行性,能较好提升用户的心理感觉、生理知觉、认知及操作的体验。包容性设计可为家庭智能升降马桶的创新研究提供现实意义。

晚清西方视角中的中国家庭法——以哲美森译《刑案汇览》为中心 下载:95 浏览:469

于明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哲美森在《中国评论》上发表的"中国刑法案例",是目前所见《刑案汇览》最早的英文翻译。哲美森的翻译,既源自他的中国民法研究计划,也来自英国法律人对于民事习惯与判例的关注。通过对哲美森著《中国家庭法与商事法》与其所译《刑案汇览》案例的对勘,可见哲美森对中国家庭法中的婚约效力、嫁娶违律、立嗣继承等问题的独到观察与深入研究,并由此折射19世纪下半叶西方人对中国家庭法的一般看法。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学术背景之中,哲美森的中国家庭法研究来自于梅因等人所开创的比较历史人类学的研究传统,其中既有对已有研究的继承,也有汉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与智识贡献。同时,由于殖民者的视野局限,这种比较研究的背后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偏见与不足。

协助决定取代成年监护替代决定——兼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监护与协助的增设 下载:78 浏览:473

李霞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承认心智残疾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协助决定制度,与传统民法否认心智残疾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替代决定制度根本不同。协助决定制度作为21世纪的新制度,广泛应用于两大法系的立法和实践中且获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民间和司法实践也较为丰富。藉民法典编纂之机,监护应作为一章增设在婚姻家庭编草案收养章之后,区分儿童监护和成年监护,成年监护又区分监护和协助。成年监护之监护一节应增设最后监护原则和最小监护原则,明确监护和协助的适用顺序,从而逐步架空完全监护的适用并为其废除做准备;应赋予残疾人诉权以保障本人的程序参与;应增加"尊重本人自我决定"作为监护人执行职务的标准;应新设特定监护措施。协助一节应对民法总则第33条进行规范续造,增设持续性代理协议和医疗预先指示的规定。

基于GSM彩信模块的家庭防盗系统设计 下载:51 浏览:374

王希 友解雷 朱岩纯 孙林港 《中国仪器》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GSM彩信模块家庭防盗系统以STC12C5A32S2单片机为核心,组成一个图像采集,彩信发送,短信无线控制等子系统的家庭防盗系统。系统具有简单清晰的控制方法,可以在+5V直流电源下正常工作,能够准确及时地采集现场图像,并将图像通过GSM模块发送到目的手机。实际调试表明,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现场采集的图像可以传输到目的手机,通过判断后选择性报警,能够实现家庭防盗。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初探 下载:23 浏览:225

白海珍 《体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体育家庭作业作为"阳光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内容形式,达到增强身体素质,奠定体育素养基础,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目的。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初探 下载:51 浏览:241

白海珍 《体育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体育家庭作业作为"阳光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内容形式,达到增强身体素质,奠定体育素养基础,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目的。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于电商模式的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46 浏览:466

陈方圆1 杨存园1 施建军2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摘要:
城市中的小户型家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有着广泛的物品收纳需求。越来越多的日用品企业开始转战电商平台,产品将从满足消费者的普适性需求到个性化需求进行转变。文章以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实践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电商模式对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的影响,提出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原则,最后以衣物收纳产品设计实践为例,通过对特定用户行为习惯的充分研究,设计出满足用户痛点需求的产品,为相关日用品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浅析成长型家庭的未来卫浴空间设计 下载:87 浏览:354

孙晨晨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对成长型的家庭未来所需求的卫浴空间提出假设和探究,根据一个家庭从刚刚组建到生子,再到养育孩子期间对于卫浴空间使用需求的改变,探讨合理的卫浴空间应具备的特点。本文既从单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变化入手,将卫浴产品作为交互节点,纵向分析每个家庭成员的使用需求;又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整体,横向分析卫浴系统内各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更好地辅助儿童的成长及家庭成员关系的发展,构建新型的卫浴空间概念模型,满足家庭各个时期的生活需求,同时降低资源的消耗,与环境及社会相适应。

基于家庭网关构建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的研究 下载:70 浏览:391

陈伟豪 代康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化成为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网络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家庭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应用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网络技术为建立家庭网关提供了便利。现阶段,家庭网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庭网关使得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成为了可能。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通过一些家庭网关的物联网功能软件和移动电信家庭物联网应用平台建立,为人们提供智能化、安全化和便捷化的服务。物联网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由人拓展到了物。家庭网关推动智能家庭的发展,未来的物联网家庭应用将会延伸到智能家居、智能社区和智能医疗等方面。目前,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构建需要家庭网关的参与,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认知、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 下载:84 浏览:372

杨宝玉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北平社会调查所与1920年代的生活费调查研究 下载:74 浏览:366

王亚奇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前期,我国国内有关生活费的调查便已有所展开,但规模尚小且不完善。1926年社会调查部(1929年改称北平社会调查所)成立后,迅速成为近代社会调查的主要推动机关。作为一个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北平社会调查所在创办初期即以劳工生活费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取得了丰硕的调查研究成果,留下大量可资利用的调查资料,同时在具体调查方法的推介和生活费指数的编制问题上,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在政府相关调查统计尚未开展的情况下,调查所通过生活费调查,进而根据其结果编制生活费指数,为了解劳工生活、解决劳资纠纷提供了重要参考。

公共价值与20世纪末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福利改革话语的构建 下载:69 浏览:390

吕洪艳 梁茂信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福利政策,通常是彰显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征。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彻底摒弃了旧有济贫模式,经历了从"重救济"到"重就业与重家庭"的功能嬗变。彼时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福利政策主导价值观念的变化,福利国家可能存在的道德危险,知识界与媒体对美国国民与决策者的价值导向宣传,共同构成了1996年美国单亲家庭福利改革的重要背景。

家暴如何证明?——以《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家暴证明为视角 下载:60 浏览:395

宁武阳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在国家的重视、学界的呼吁、实务的需求共同推动下,《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人身安全保护令被首次正式写入国家法律体系中,至今已施行两年有余,该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家庭和睦,维护了社会稳定。鉴于我国目前并没有独立的民事令状制度,该法第四章共10条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了规定,虽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仍存在实体与程序交织、内容与形式杂糅之处,且过于原则,由此带来法律适用上的困境。故此,本文抽丝剥茧,试图拨开迷雾,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特别是其中的家暴证明规则予以厘清。本文通过实务解析——理论思考——进路构建的脉络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据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初步构建了其证明规则。首先,通过实务解析,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其适用现状进行探讨。其次,引发理论思考,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律性质尚不明确、签发要件及内容仍较原则及相关证据问题需予以厘清。最后,提出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建立的家暴证明规则,从证据形式、证明目的、证明责任、证明方式、证明标准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构建,并提出初步建议稿,以期抛砖引玉,对该法的不断完善有所裨益,则已实现本文初衷。

妇女家庭劳力何去何从:晚清政治经济学新词汇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228

王燕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晚清以来,中国妇女的家庭劳力被边缘化,这与"工业""制造""生利"等新词汇在晚清不同历史时期译介和传播有关。这些新词汇、新概念持续不断地为晚清士人建构国族需要的经济"公"观念,把集体和个人的劳力引导到生产性劳动,特别是机器制造工业,与整个世界的资本市场循环衔接。这些词汇虽然译介途径不同,但环环相扣,各有侧重。"工业""制造"聚焦于机器工业;"生利"以工业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工业,它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导向国族,并将个人劳力置于经济"公"观念的审视之下。这些新词汇是促进经济"公"观念兴起的思维工具,却与晚清的历史现实产生一定距离。当探讨晚清的妇女家庭劳力时,"制造""生利"等词汇评价失据,制造了矛盾。

“大社会”与“小家庭”——精准扶贫的情感治理经验探析 下载:55 浏览:357

高旸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既包含国家政策之纵向构建,亦涉及社会成员之横向团结。实践经验表明,精准扶贫以制度治理为依据,以技术治理为手段,以情感治理为辅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治理路径。情感不仅能加强基层社会的凝聚力,还可以为基层工作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情感力量。中国乡村社会原子化趋势虽不可逆转,但传统村社情感活力依然强劲,乡村并不会在城市化进程中消亡,合理引导、激发群众情感,可为精准扶贫成果巩固及后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内生动力。但在基层情感治理中,治理者需尊重个体情感表达,推动基层情感治理观念由"融情"向"懂情"转变。

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为例 下载:25 浏览:431

倪浩1 刘志民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深入探索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OLS方法、优势分析法和交互效应分析法研究家庭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对家庭农场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最重要因素;网络规模和网络学习对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促进作用,预期收益与网络学习在影响农场主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显著正向交互作用。据此,提出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展农场主社会网络范围等建议。

身份·人伦·集体:新世纪华语家庭题材电影的伦理记忆 下载:58 浏览:326

郭增强 杨柏岭 《当代艺术》 2020年12期

摘要:
在电影伦理学的语境下,以符号叙事为方法,诠释新世纪华语家庭题材电影,梳理出伦理记忆的文化意涵。在代际叙事的聚合与组合关系中,父辈以漂泊体验体悟着身份焦虑的记忆;子辈以情感形式确证着身份认同的记忆。在家庭结构的能指和所指的叙事维度中,家宅作为伦理感知的记忆之场,婚姻出入于伦理宿命的围城,伦理观念被社会建构。在家庭场域的外延与内涵的功能叙事中,家庭与社会的互文性,融合着导演的创作记忆,影像作品储存着社会凝聚性结构的时代记忆。

家庭结构的政治哲学考察——论精神分析对政治哲学一个被忽视的贡献 下载:51 浏览:465

吴冠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人被亚里士多德界定为"政治的动物",但自古希腊以降的政治哲学,家庭始终被排斥在政治之外,其结构也被理解为前政治性的"自然联合"。当把精神分析引入政治哲学时,我们恰好可以对家庭展开一个政治哲学考察:家庭不仅典范性地展示了人类共同体的根本性结构,而且映射出了共同体内部"权力"的运作机理。在此意义上,弗洛伊德与拉康关于家庭的精神分析论说,对政治哲学的研究作出了极富价值的学理贡献。

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422

张亚亚1,2 范红霞3,2 潘敏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两个研究探索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一,采用自我参照R/K范式探索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研究二,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孕妇家庭亲密关系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1)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核心为自我参照和配偶参照,母亲参照、父亲参照和子女参照居于第二位,婆婆参照、公公参照居于第三位;(2)孕妇的自我参照水平影响自身焦虑情绪,配偶参照水平影响孕妇的抑郁情绪。
[1/14]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