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017年“艺术与科学”对话现状概述 下载:93 浏览:501

张雪荣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2017年,"艺术与科学"对话的相关主题论坛和研讨会频繁召开。究其原因,宏观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论经济、政治、科技以及文化上都给予社会各层面稳定发展的保障;微观层面上,从社会各阶层的个人到高校、科研院所,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遵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自身诉求"意义化生存"和"文明化生活"的探索做起,期望从艺术上寻求自我拯救。随着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思考"人工智能(AI)艺术"会不会成为新的艺术种类的同时,认为艺术边界的界桩确立应该以守候艺术本体为方法论。对这一年度"艺术与科学"的对话现状研究,让我们明确现阶段除了将研究重点放在"科学对艺术的影响作用"上,还可以放在"艺术对科学的启示"上;未来需要深刻探讨"艺术与科学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群"建设和发展问题,需要思考"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两者如何相辅相成地发展下去。

基于HRED模型的中文多轮对话任务方法研究 下载:54 浏览:318

王孟宇 俞鼎耀 严睿 胡文鹏 赵东岩 《中文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多轮对话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之一,该任务要求系统在产生通顺回答语句的同时能够照顾到上下文信息。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以HRED(hierarchical recurrent encoder-decoder)模型为基础的多轮对话模型,其运用多层级的循环神经网络来编码上下文信息,并在Movie-DiC等英文对话数据集上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在2018年京东举办的中文多轮对话大赛中,京东向参赛选手公布了一批高质量的真实客服对话语料。该文在此数据上进行实验,针对HRED模型的缺点以及在中文语料下的表现进行改进,提出基于注意力和跨步融合机制与HRED模型结合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取得了较大的性能提升。

基于对话结构和联合学习的情感和意图分类 下载:42 浏览:236

张伟生 王中卿 李寿山 周国栋 《中文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在社交媒体中存在大量的对话文本,而在这些对话中,说话人的情感和意图通常是相关的。不仅如此,对话的整体结构也会影响对话的情感和意图,因此,需要对对话中的情感和意图进行联合学习。为此,该文提出了基于对话结构的情感、意图联合学习模型,考虑对话内潜在的情感与意图的关联性,并且利用对话的内在结构与说话人的情感和意图之间的关系,提升多轮对话文本的每一子句情感及其意图的分类性能。同时,通过使用注意力机制,利用对话的前后联系来综合考虑上下文对对话情感的影响。实验表明,联合学习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对话子句情感及意图分类的性能。

鲁迅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对话——以《工人绥惠略夫》的翻译为媒介 下载:64 浏览:346

范国富 《中国文学》 2020年4期

摘要:
列夫·托尔斯泰并非如尼采那样内置于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而是作为鲁迅经常与之对话的对象存在着。鲁迅与托尔斯泰展开的对话,并不止于托尔斯泰的思想与文学本身,而且延伸至托尔斯泰影响下的文学传统以及文化学说。本文以鲁迅翻译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为媒介,联系其周边的历史事件,考察鲁迅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对话。与以往"影响研究""比较研究"范式相比,本文着重以"对话"介入鲁迅与列夫·托尔斯泰及其外延托尔斯泰主义关系的考察,且在立体化的历史语境下,发掘"托尼学说"深的意味。

近代文明对话中东亚佛教知识的重构——以“大乘佛教”为中心 下载:58 浏览:415

何燕生1,2,3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作为近代东西文明对话中反映在东亚佛教领域的知识重构,"大乘佛教"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能够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东方佛教学者、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木村泰贤的"大乘佛教"观,带有强烈的日本佛教意识,其强调在家主义、批判出家主义,目的在于为日本佛教的在家主义倾向寻找"合法性"依据。西方哲学家、世界轴心文明论者雅斯贝尔斯积极吸收当时欧洲和日本的佛教研究成果,关注佛教的哲学智慧,主张"大乘佛教"是佛教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传播,印证了佛教是一个宽容的宗教。雅斯贝尔斯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试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基督教中心主义的全新的"历史哲学"。二人的文化背景和学问取向尽管不尽相同,但透过他们的言说,可以从一个侧面对比了解佛教知识在近代东西方是如何被重构、如何回应现代性的。

谈谈阐释学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下载:60 浏览:423

陈嘉映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通常认为,被认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跟我们怎样认知它无关。但文本这一类东西不是这样,对文本的认知既改变认知者也改变被认知者。近代阐释学发展出来的一些核心观念,例如文本解释的对话性质,须从这种双向牵连来理解。这些新观念拓展了阐释学的范围,加深了阐释学的内涵,但也带来了对相关概念的混淆和误用。在阐释学发展的当今阶段,应让阐释、对话、误读等等概念各归本己。

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的路径选择 下载:56 浏览:393

傅永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面对着复杂的形势。在外部,面对西方诠释学的刺激,需搭建中西对话平台,引西方诠释学为中国诠释传统完成现代转变的参照镜像,建构问题域并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引下实现"化西为中"的对话目的。在内部,因应"古今之辨",需搭建由古通今之桥,将中国经典注释学由一个"古典论题"转变为"现代论题",打开从经典注释学转型为经典诠释学的通道。只有对中国经典诠释传统转型的诠释学处境作出准确分析与判断,才能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古典-现代形态转换找到最佳路径。

跨圈层视域下方内方外两个世界的直接对话——《山游唱和诗》解读系列之二 下载:47 浏览:287

吕肖奂 《国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儒释之"道"因为有"异",而分为方内、方外两个世界,尊奉其"道"的人也因此而分为官员与僧人两个社会圈层;也正因为"道"有"异"而互相补充互相吸引,两个圈层之间才经常发生各种交集。当时方内与方外两个世界有着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礼仪法则:"山林"中"论道不论势","人世"间则"论势不论道",两个圈层中的官员和僧人在交往时常常根据个人的理解及性情在"道与势"之间调节以取得平衡。即便是在两个圈层共享的"诗与山水"——似乎可以超越"道与势"的审美世界,也因为无法完全剥离其身份教养及社会属性,而流露出鲜明的圈层意识与气息。

鲁迅对朱光潜的批评缘起重考 下载:48 浏览:344

姜彩燕 《文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对于鲁迅和朱光潜的论争,以往的研究多着眼于他们在政治立场、思想派别、美学观点、治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歧,鲜少注意到他们都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正是由于这一共同关注,使他们产生了思想上的交集,也由此引发了鲁迅对朱光潜的不满与批评。从1926年《写在〈坟〉后面》中曲折隐晦的回应,到1933年《"人话"》中虽不点名但溢于言表的反感,再到1935年底《"题未定"草七》中的点名批评,鲁迅对朱光潜的批评经历了从间接到直接、从隐晦到公开的过程。朱光潜的沉默或回避,使两人之间的文字交往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知识分子的"对话",而只能以一种曲折、隐晦甚至难以察觉的"潜对话"方式存在。

《新月派诗选》与《新月诗选》的“历史对话” 下载:49 浏览:334

白杰 《文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时隔半个世纪,陈梦家《新月诗选》在1981年影印重版,此后蓝棣之又编选了《新月派诗选》。新月诗派及其倚重的现代主义诗脉、艺术审美维度在新时期语境中获得合法地位,有力推进了文坛学界的"历史重叙"。《新月派诗选》整体承续了《新月诗选》的编选原则和艺术理念,但又在新的历史基点上着力凸显文学史的整体观照,通过选篇、目次、序文等调整完善新月诗派的边界范围和诗史坐标,更为完整地勾勒诗派发展脉络、演进轨迹。不过受限于诗派分界、人事纠葛及意识形态导向等因素,新月诗派仍有待在选本空间内展开更深层次的修复与重叙。

基于BERT的任务导向对话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的改进模型与调优方法 下载:30 浏览:323

周奇安 李舟军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7期

摘要:
任务导向对话系统的自然语言理解,其目的就是解析用户以自然语言形式输入的语句,并提取出可以被计算机所理解的结构化信息,其包含意图识别和槽填充两个子任务。BERT是近期提出来的一种自然语言处理预训练模型,已有研究者提出基于BERT的任务导向对话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其编码器使用BERT,而解码器基于LSTM与注意力机制构建。同时,该文提出了该模型的两种调优方法:锁定模型参数的训练方法、使用区分大小写的预训练模型版本。在基线模型与改进模型上,这些调优方法均能够显著改进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改进后的模型与调优方法,可以分别在ATIS和Snips两个数据集上得到0.883 3和0.925 1的句子级准确率。

面向非任务型对话系统的人工标注中文数据集 下载:37 浏览:320

李菁 张海松 宋彦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10期

摘要:
该文针对非任务导向型对话的回复质量构建了一个大规模的人工标注中文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从社交媒体收集到的超过27 000个对话问题以及超过82 000个对话问题的回复①。为了产生高质量的标注数据,邀请了专业人员根据对话回复的相关性、连贯性、信息性、趣味性,以及是否潜在地具有让对话继续延续的特性进行标注,在标注中定义了一个五级评分方法,分别是:极差的、较差的、一般的、较好的、极好的。为了测试标注产生的数据集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对话回复选择为任务,在标注数据集上测试了多种无监督和有监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据集对于提升对话回复选择的质量有显著效果。

基于神经主题模型的对话情感分析 下载:54 浏览:397

王建成 徐扬 刘启元 吴良庆 李寿山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1期

摘要:
对话情感分析旨在识别出一段对话中每个句子的情感倾向,其在电商客服数据分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于对单个句子的情感分析,对话中句子的情感倾向依赖于其在对话中的上下文。目前已有的方法主要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建模句子之间的关系,但是忽略了对话作为一个整体所呈现的特点。建立在多任务学习的框架下,该文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法,同时推测一段对话的主题分布和每个句子的情感倾向。对话的主题分布,作为一种全局信息,被嵌入到每个词以及句子的表示中。通过这种方法,每个词和句子被赋予了在特定对话主题下的含义。在电商客服对话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能充分利用对话主题信息,与不考虑主题信息的基线模型相比,Macro-F1值均有明显提升。

面向情绪感知的多功能对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58 浏览:461

王明键 梁浩纯 高大拯 冯时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现如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人机对话,还能从对话中提取出用户所表达的情感。本文中所介绍的对话系统将以上两项技术结合起来,使用Web开发相关技术构建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多功能对话系统,不仅具有查询天气、新闻、一对一闲聊等基础功能,还可以将用户的实时情绪统计展示出来,进而分析用户情绪变化趋势生成图表。本文对此系统整体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用到的HTML、Django和数据库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话教育研究 下载:46 浏览:453

彭小兰 高凌云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愈来愈具有交互性。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亟须探讨以"对话"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教师间及与自我以语言为载体进行沟通、交流、对话,实现信息交换、情感交流和国家认同。在平等交流的对话教育中,教育双方不断与课程教材对话,从而产生意义理解。以"人机界面"为媒介的对话中,教育主体以计算机程序为框架,推进教育双方与在线互动分享平台对话、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对话,同时加强教育双方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管理文化和校园评估文化的对话,践行"活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 下载:54 浏览:482

陆玉辉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文章从营造和谐对话氛围,不断丰富对话形式,充分挖掘对话深度三个方面,探索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引导深度对话 培养数学思维 下载:55 浏览:491

严红梅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与语言存在紧密的联系,课堂对话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借助引导性对话,指明思维方向;借助启发性对话,疏通思维路径;借助追问性对话,推进思维深度;借助跟进性对话,引导思维反思"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高效课堂对话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下载:62 浏览:504

朱安凤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考虑核心素养如何养成这一关键问题.班级授课制的背景,决定了课堂对话是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主要形式,因而核心素养必定就要依靠课堂对话来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高效的课堂对话可以保证核心素养的养成,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评估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也应当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对话 下载:69 浏览:257

潘懋元1 贺祖斌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潘懋元认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应坚持统筹兼顾、多元发展;大学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出人才,有了人才再出成果,为此必须加强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地方师范大学协调发展要保持师范本色;未来的高等教育既要培养自然人,也要培养"机器人"。

文本阅读要有的四种意识 下载:65 浏览:331

尹小燕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语文教师对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不断深入,文本去"概念化"阅读、文本细读、文本深度阅读等都是积极的尝试。培养并增强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对话意识、比较意识、积累意识和写作意识,是文本阅读教学的另一种探索,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尝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