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研究 下载:59 浏览:289

谢永飞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自愿到医院接受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心理情况,心理状况通过焦虑直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SAS以及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SAS以及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明显,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病人心理波动,能有效加强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了解,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从而缓解病人不良情绪,有利于病人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强化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下载:56 浏览:346

王健 张道全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强化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N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临床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能减轻病情,提升病患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家属满意度。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381

刘凯 赵慧敏 郭慧君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产妇分娩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待产的12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60例归入常规组,剩余60例归入干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但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剖宫产率(6.67%)、产后出血率(1.67%)均低于常规组(28.33%、11.67%),自然分娩率(76.67%)高于常规组(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期间,给予其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可避免其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中的护理干预效果 下载:66 浏览:394

刘乃真 谢文吉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血压、心率、焦虑与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两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态,维持血压和心率的稳定。

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67 浏览:384

袁丛丽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心理组(3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住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心理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低于常规组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康复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术后心理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55 浏览:387

缪艳 朱红芬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术后心理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心理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术前心理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耐受性中的应用 下载:62 浏览:368

徐乐平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耐受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手术耐受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分、SDS评分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耐受性优良率为8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 89%(P<0.05)。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手术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值得推广使用。

心理护理在癌症疼痛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56 浏览:433

吴桂玲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癌症疼痛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本院进行治疗的癌症疼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癌症疼痛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癌症疼痛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使其疼痛程度得以减轻,缓解不良情绪。

冠心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下载:162 浏览:1359

王艺菲 吴杰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当前,冠心病为非常严重的疾病,容易威胁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较为多见的,所以,要高度的关注,作为这类病人康复的关键参与角色,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与同事一起进行创新护理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反过来,冠心病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护理,更可获取高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提升冠心病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带你了解一下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都有哪些 下载:125 浏览:1271

黄兴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康复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患者功能康复、疾病治愈的必经过程。尽管康复护理无法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但其对于改善患者后遗症、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提升、促进患者社会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健康理念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四位一体模式,这也体现出康复医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疾病症状的消失并不能够代表疾病的治愈,只有开展科学的康复护理才能够改善患者功能,消除患者因患病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而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积极的生活状态,达到疾病治愈的标准。下文将带大家了解常见的康复护理内容,减轻患者治疗阶段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治愈的信心。

心理护理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47 浏览:2656

陈莉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红皮病型银屑病在心理护理开展期间对护理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诊的8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组抽得4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研究对象在常规疾病护理中强化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后组研究对象则以常规护理为主要护理路径,就两组分别干预后的不良情绪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展开对比。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于本科室护理工作开展前,焦虑感、抑郁感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续干预得出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在护理前,生活质量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续干预得出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强化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进一步降低其不良情绪,使之疾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心理护理联合舞动疗法对焦虑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下载:128 浏览:1701

曾燕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舞动疗法对焦虑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40例,均于2022.04-2023.04入院,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舞动疗法,对比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对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评分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焦虑障碍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舞动疗法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下载:62 浏览:685

王美寒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了该学科在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应对与预防心理危机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在门诊护理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评估方法识别并满足患者多元化心理需求,同时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及预防心理危机,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就医体验。此外,强调了提升护士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培训在深化护理心理学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 下载:65 浏览:682

王秋菊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治疗的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96例为探究对象,将其采取双盲法分为两组,各组均48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指导的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间干预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生活希望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措施指导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生活积极性。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PCI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下载:61 浏览:692

段艳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剖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2例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单双数字作为1:1分组的基点,接受术前常规护理的41例命名为参照组,实行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的41例命名为研讨组,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相较,研讨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术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实施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运用。

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 下载:106 浏览:1153

马倩 卢雪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采用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吞咽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再进行疗效和吞咽功能的对比。结果显示,经过针对性护理,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存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其吞咽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38

凌燕 冯林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138 浏览:1524

王静 香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2023.1~2023.12期间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低(P<0.05),总满意率: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不仅利于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评价 下载:79 浏览:1203

李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干预中的优势。方法:以8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 下载:102 浏览:1010

李黄金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2023.1~2023.12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满意率: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1/18]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