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毫米波复合波导天线零件高压水去毛刺技术研究 下载:64 浏览:327

王志鹏 杨文静 曹来东 肖爱群 王建华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某毫米波复合波导天线零件加工后毛刺多,且与基体附着力强,提出了新的去毛刺要求。通过高压水去毛刺技术实现了"十"字缝、缝隙、功分枝节、窄细筋壁直角等典型结构边缘毛刺的完全去除,零件表面没有损伤,腔体锐边保持完好,解决了该类复合波导天线零件毛刺去除的技术难题。

基于天线选择的MIMO系统能效功率分配优化 下载:58 浏览:368

张永棠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对MIMO系统在毫米波衰落信道下的能效功率分配进行研究,以期实现绿色传输。考虑发送端采用天线选择技术,接收端采用最大比合并技术,给出系统能量效率公式,并构建系统基于能效最大化的目标优化函数。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迭代功率分配方案。利用排序法及朗伯函数给出简单的闭式功率分配方案。利用Matlab软件验证所提功率分配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功率分配方案较穷举搜索法EE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是一种复杂度低的优化算法,能快速收敛到EE最大值。

一种新型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95 浏览:505

解冰一 李春辉 《无线电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现有合成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四路波导分支耦合器,具有驻波好、隔离度高和结构紧凑等优点。介绍了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和波导T型结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对无源网络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优化达到了功放设计所需的性能指标。对有源电路的装配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基于4个16 W功放模块和四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了一种50 W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在所需频段实现了大于50 W的输出功率,整机效率高于18%。

基于2014~2017年Ka毫米波雷达数据分析北京地区云宏观分布特征 下载:85 浏览:435

霍娟 吕达仁 段树 毕永恒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Ka毫米波雷达数据对北京地区云宏观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云出现率方面,4年平均值约36.3%;冬季最低,夏季最大;月出现率值9月最大,12月最小;出现率日变化有季节差异,春夏两季呈现中午(11:00,北京时间,下同)开始逐步升高至下午17:00后逐步下降的特点,增高幅度大于15%;冬、秋两季日变化特征不显著。高度方面,4年平均云底高约4.9 km,平均云顶高约7.2 km;云顶高和云底高的月变化特征明显,从年初1月开始逐步上升,在6月达到峰值,而后下降到12月达到低值;3~10月,高云(云底高>5 km)占约一半左右比例;厚度小于1 km的云在各月中所占比例最高;厚度1~4 km的云,厚度越大所占比例越低;特别地,厚度大于4 km的云所占比例在4~9月中仅次于厚度小于1 km云的比例。4年期间,北京地区单层云居多约占66.7%,两层云占比约25.2%,两层以上云占8.1%;冬季约80%的云为单层云,而6~9月云层分布变化最多,其中9月单层云比例最低约为40%。本文基于4年高时空分辨率雷达数据对北京地区云分布特征,特别是云垂直分布特征在数值上准确刻画,该项工作在已有云气候研究中尚未见开展,所获得的知识将对了解地区气候特征、区域模式云参数化选择提供参考。

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光电混频器研究 下载:50 浏览:246

顾晓文1,2 吴云1,2 曹正义1,2 王琛全1,2 《光电子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研究了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FET)的光电混频器(Optoelectronic Mixer,OEM)。器件采用叉指电极结构,增大了器件的光吸收效率,并避免了顶栅结构栅金属对光的反射作用。采用基于7.62 cm硅基GFET的圆片工艺,实现了栅长为1μm共8指的器件制备。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的工作频率达到20 GHz。在20 GHz工作频率下,器件光探测响应度达到2.8 mA/W,光载20 GHz射频变换到1 GHz中频的混频效率为-15.87 dB。

结合自适应波束形成的NUFFT二维成像算法 下载:24 浏览:281

尚秋峰 郑国强 李炎 《光电子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推导了安检系统近场信号传播方程,并引入了一维近场响应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LMS(Least Mean Square,LMS)自适应波束形成的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Non-uniform Fast Fourier Transform,NUFFT)二维近场成像算法。先对多阵元接收信号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处理,再通过NUFFT重构目标图像。对文中算法与传统的波束形成NUFFT二维成像算法进行了模拟仿真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效果,提高了毫米波近场成像的质量。

双驱动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链路线性化 下载:59 浏览:478

徐争波1 许高明1,2 明舒涛1 《天线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为了降低微波光子链路的三阶互调失真(IMD3),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驱动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D-DPMZM)的微波光子链路线性化方案,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IMD3。该方案通过两个π/2电相移器,一个π光相移器,一个光偏振器并优化DD-DPMZM的偏置来抑制链路中三级互调失真。DD-DPMZM其中一个子调制器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另一个子调制器工作在正交传输点。仿真结果显示,在频率为10GHz与11GHz的双音信号测试下,链路的IMD3被抑制在底噪之下,其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较为吻合。

一款2×2宽带高增益圆极化毫米波天线阵列设计 下载:55 浏览:470

刘继龙1 刘君1 魏建威2 苏琳2 《天线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顺序旋转馈电网,设计了一款宽带高增益2×2圆极化毫米波阵列天线。首先,设计并仿真分析了一款使用印刷脊缝隙波导馈电的圆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然后,利用印刷脊缝隙波导在毫米波频段的低损耗特性,设计了一种紧凑的圆环形顺序旋转馈电网。最后,将所设计单元和馈电网络组成阵列,设计并仿真分析了一款宽带高增益2×2圆极化毫米波阵列天线。仿真结果显示,该天线阵列结构的-10dB阻抗带宽为30.3%(24.1GHz~32.6GHz),3dB轴比带宽为46.7%(22.9GHz~36.0GHz),阵列在整个工作频段上都具有稳定的辐射方向图,并在主射方向上的交叉极化电平低于-15dB。

一种宽波束毫米波引信天线阵的设计 下载:59 浏览:463

张雪佼 《天线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引信系统的宽波束毫米波天线阵。该阵列天线应用于60GHz-64GHz,由四组两两正交布局的1×2波导辐射单元以及SIW(基片集成波导)缝隙耦合馈电组成。由微带线到SIW过渡,可用于与T/R模块连接。基于双脊波导结构以及拓宽的方形波导结构的特点来设计宽波束的辐射结构;设计高集成度,低复杂性的微带线到SIW过渡结构。由HFSS仿真结果表明,在60GHz至64GHz带宽内天线阵列反射系数小于-13dB,并且在增益掉落3dB内,该天线阵列在60GHz、62GHz和64GHz均能实现xoz面和yoz面±50°的波束宽度。

一种毫米波双频共口径波束扫描阵列天线 下载:59 浏览:458

翟志稳 《天线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高增益,宽扫描角度的毫米波双频共口径波束扫描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由八个连续横向切向节(CTS,Continuous Transverse Stub)辐射枝节,平行板波导(PPW,Parallel Plate Waveguide)功分馈电网络以及一种高性能双工器组成。基于CTS技术来设计全并馈的宽频带,高增益辐射结构;一种高性能双工器用于支持阵列天线双频共口径工作。由HFSS仿真结果表明,在20GHz和30GHz时天线最大增益分别超过25.2dBi和28.4dBi,并且在增益掉落3dBi内,该天线在20GHz和30GHz均能实现H面±40°的宽角度扫描。

用于多层PCB板的毫米波功分器设计 下载:55 浏览:447

贺莹 胡云 《天线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根据毫米波射频集成电路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多层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板内层电路的毫米波功分器,功分器采用基片集成同轴线结构。当功分器位于不同金属层时,采用不同方式与隔离电阻相连接以获取较好的性能。根据设计结果,功分器位于第二金属层时,在24 GHz-30 GHz范围内,其输入端口驻波小于1.3,输出端口驻波小于1.15,输出端口隔离度大于20 dB;当功分器位于第四金属层时,在24 GHz-27.5 GHz范围内,输入和输出端口驻波均小于1.4,输出端口隔离度大于20 dB。

60GHz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常用调制方式下的信道容量分析 下载:59 浏览:467

张勇1 袁博文1 储德成2 《天线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60GHz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发展,给出了60GHz毫米波通信系统的链路预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常用的几种调制方式下的系统容量,尤其是推导出系统容量与通信距离的关系,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一定理论基础,最后对文章中提出的公式进行了Matlab仿真,对60GHz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空气填充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设计 下载:51 浏览:465

郭鹏 程陈强 《天线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设计了一款空气填充基片集成波导(SIW)功分器。传统结构的功分器一般采用微带线结构,但在高频段,微带线结构线宽过窄且损耗急剧上升,无法满足系统的要求。本文用上下两层铜板固定中间介质基板,并将一部分基片集成波导中间介质基板挖空,用空气代替介质以减小功分器整体的介质损耗。与传统的微带线结构功分器相比,该功分器具有结构紧凑、回波损耗小、工作频段高等诸多优点。在当今毫米波通信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T型结构的双频高效率功放设计 下载:51 浏览:467

朱佳垟1,2 李军1,2 代法亮1 刘春秀1,2 《天线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通过分析传统功率放大器存在的频带限制问题,本文基于一种新型匹配电路和偏置电路设计了一款高效双频段功率放大器。设计采用一种T型结构方式作为双频功放的偏置电路和输出匹配结构,经理论推导和仿真优化,设计的双频阻抗变换器可实现两个频率上的两个不同复数阻抗到实数阻抗的变换。设计基于GaN HEMT晶体管CGH40010F,通过双频偏置电路实现了在两个工作频率下的扼流。仿真效果表明,该双频功放在1850MHz频点,输出功率高于37dBm、效率高于65%、增益保持在13dB以上,在4150MHz频点,输出功率高于39dBm,效率大于64%,增益在12dB以上,且端口驻波性能良好。

辐射零点可控的HMSIW滤波天线阵列 下载:57 浏览:459

纪真难1 华昌洲1 陈益1,2 《天线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本文利用单层半模基片集成波导(HMSIW)技术提出了一种增益响应具有多个频率可控的辐射零点的滤波天线阵列设计。该滤波天线的工作模式采用TE101模式的半模形式(即TE(0.5)01)。为了获得更好的滤波性能,利用源-负载交叉耦合效应,并加载一对开路枝节,在天线的增益响应中引入了多个辐射零点。设计了中心工作频率在4.86GHz的滤波天线阵列,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在中心工作频率处具有8.8dBi的宽边辐射增益。同时,其增益响应具有多个频率可控的辐射零点,使得该天线具有边带选择性高的优点。

5G宽带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模型验证 下载:53 浏览:460

詹军1 许高明1,2 《天线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是信号失真与频谱再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正在大规模建设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俗称5G)具有非常宽的调制带宽和非常高的调制度,使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宽带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问题成为了5G通信系统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5G功放的非线性,分别采用动态偏差减少(Dynamic deviation reduction,DDR)模型、记忆多项式(Memory Polynomial,MP)模型和广义记忆多项式(Generalized Memory Polynomial,GMP)模型对5G宽带射频功放建立数字预失真器。最后,使用100MHz带宽的5G-NR信号,对中心频率3.5GHz的AB类功放进行预失真线性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DR、MP以及GMP三个数字预失真模型均能对5G功放进行线性化,而且被测功放的相邻信道功率比(ACPR)改善最高可达12dB。DDR、MP和GMP数字预失真器对5G功放的非线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以上三个模型均可应用于5G功放的线性化。

毫米波片上天线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125 浏览:595

​吴美之 《天线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5G通信、导航通信、高速物联网等民用领域的不断向毫米波、宽频带、高集成度和小型化方向发展,使得微系统集成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市面上已有诸如点对点通信、车辆防撞雷达等实际应用芯片,而在研发过程中的芯片数目也在不断增加。片上集成技术是一种利用芯片制造技术在同一块芯片上实现天线和 RF电路的一体化制造,在减小器件体积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器件与集成电路之间的传输特性,从而提升通讯能力。本项目提出一种新型的小型天线测试方法,包括封装天线、集成天线和芯片天线,它具有结构紧凑,工作频率覆盖,动态范围大,馈电方式灵活,测试参数全面等优点。

八珍汤联合毫米波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下载:21 浏览:243

郑跃 刘树岩 尹凤祥 邵明慧 许志妍 王如罡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八珍汤联合毫米波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哈尔滨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癌因性疲乏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分组分为三组,命名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FS评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iper疲乏评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癌因性疲乏症状的患者接受八珍汤+毫米波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症状与功能状态,提升疗效,值得运用和推广。

基于5G毫米波蜂窝技术的D2D通信研究 下载:217 浏览:1603

孙浩 《无线电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毫米波通信是5G网络中的一项前沿的技术,可为移动设备提供高达每秒数千兆的数据速率,通过定向毫米波网络实现D2D通信对于利用大带宽来提高网络容量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毫米波通信的传播特性及其对5G蜂窝网络的影响,介绍了一种基于TDMA的MAC结构的毫米波4G系统架构作为5G蜂窝网络的参考方案,同时提出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方案,允许无干扰的D2D链路同时工作。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251 浏览:2283

魏金星 《物理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信息时代,无线网络相关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与移动终端的广泛性应用,为5G网络系统的高效化、协同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新时期,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求不断转变,为进一步提升通讯系统的接入数量、交互效率、传输安全与通道的稳定性,需要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单位围绕核心物理层建构要求,深化对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拓展通信系统的容量,深度整合频谱资源,全面提升无线通讯用户的信息服务体验。基于此,本文主要从5G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支撑技术的应用优势出发,对5G技术使用特征与发展愿景进行探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