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三学”联动学习单:演绎小学音乐启智课堂智慧生长探讨 下载:56 浏览:696

闵红珍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小学正是学生思维成长与智能高速发展时期,对音乐音符、元素以及乐理知识好奇心强但理解能力欠缺,仍需要教师适当引导,打破传统灌输模式,深化先学、问学、拓学联动学习内涵,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先”模式,革新教学指导理念,在音乐演绎和情境问答中启智课堂,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家“三学”联动学习与启智课堂的概述、在音乐课堂应用意义、现状及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以“做中学”理念建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下载:40 浏览:483

徐燕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在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在此情况下,教师要以"做中学"教学理念为指导,既要重视学生学习该学科知识所取得的成绩,又要对学生该学科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改善教学质量。

基于VR技术的小学劳技作品展示平台的开发研究 下载:94 浏览:314

阙喜元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VR技术(虚拟现实)可谓是近两年科技领域最为火爆的字眼,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文章以御窑文化展示厅为原型,分析利用VR技术开发学校劳技作品虚拟展示平台的目的、意义及可行性,旨在为教师与学生寻找并提供教与学的新方式。

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下载:59 浏览:498

冯静静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学习新的知识的起点是不断探索;学习进步的支撑点是进行问题的探讨;学生进步的转折点是对问题探索的深度;学习进步的突破点是探索后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提升和进步需要不断地探索以及创新.

基于“种子课”背景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与分析——以“小数乘整数”一课教材为例 下载:57 浏览:506

苗培林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种子课"背景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与分析,笔者以小数乘法单元中的"种子课"小数乘整数一课为例,选择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和浙教版等现行的四套教材,从教材情境选择和教材练习题选择这两方面进行了教材之间的比较,最后客观地提出了小数乘整数一课的教学建议。

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下载:433 浏览:1507

徐娟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多元智能理论正好契合了我国现行教育目标的实际要求,因此,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音乐学习的乐趣,促进智利的开发和发展。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经典作品改编课文教学探析 下载:64 浏览:510

谈侨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由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课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主要以文字替代、增删内容、情节改动等形式进入课本,作品原文背后的教学价值亟待发掘。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字词的运用、训练想象说话、品味文章形式结构上的美、拓展生活知识,并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实际运用。

探求寓言教学的有效路径 下载:94 浏览:499

​华英旦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在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强化了寓言教学,中学生对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哲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情,立足寓言文本,探究寓言教学的有效路径。

谈领悟古典诗词意境的鉴赏方法 下载:62 浏览:352

宋莺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提高兴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进而达到使学生领悟古典诗词意境的目的。

吟读·品读·研读·读写 下载:79 浏览:488

茅良荣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吟读、品读、研读、读写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展开文言文学习。在吟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在品读中体会作品的内涵,在研读中感受其文化价值,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

真解读才真有趣 下载:86 浏览:502

许添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面对课堂教学追求功利性的弊端,教师要扎实培养学生文本深层解构的能力,注重在阅读中开掘文本,从而让学生探索文本的妙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温故细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地提升。

高血压脑卒中康复患者静息心率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71 浏览:450

邵俊丽1 惠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在三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下入院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康复治疗的10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各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比较6个月康复治疗后静息心率结果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等。结果 (1)依据入院时RHR的不同水平分为RHR<70次(RHR1组),RHR≥70~<80次(RHR2组),RHR≥80次(RHR3组)三组。患者的出入院RHR差值,RHR1组显著大于RHR2组和RHR3组(P<0.05),入院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随访6个月后MMSE量表评分,RHR1组均显著大于RHR2组(P<0.05)。(2)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RHR和随访6月后RHR是出入院Barthel指数差值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1)慢心率是Barthel指数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2)RHR<70次/分的患者发病时(或者入院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

脑脊液引流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护理 下载:66 浏览:469

许冉冉 胡雁秋 沈振亚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脑脊液引流(CSFD)在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223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存在并发截瘫高危因素患者,术前实施脑脊液引流及围手术期护理,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实施脑脊液引流等措施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并发截瘫的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223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患者3例,10例有截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截瘫,3例截瘫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下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脑脊液引流是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脑脊液引流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护理 下载:37 浏览:276

许冉冉 胡雁秋 沈振亚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CSFD)在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223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存在并发截瘫高危因素患者,术前实施脑脊液引流及围手术期护理,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实施脑脊液引流等措施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并发截瘫的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223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患者3例,10例有截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截瘫,3例截瘫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下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脑脊液引流是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应用研究 下载:20 浏览:746

秦雯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对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效果。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分娩准备;实验组(45例):应用家庭式分娩准备。对比两组初产妇新生儿1minApgar评分、疼痛得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自然分娩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为(9.62±0.46)分、疼痛得分为(7.03±2.24)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为(158.47±30.16)mL,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93.33%(42/45),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家庭式分娩模式在产科的应用,使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提高,且分娩疼痛感得以缓解,出血量少。

试论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2 浏览:323

戈怡乐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5年4期

摘要:
文章先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进行界定及重要性分析,接着讨论数据压缩与解压缩,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数据索引与查询优化的具体运用,然后提出优化软硬件配置,使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利用并行处理与分布式计算技术,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建议、增强信息处理系统可扩展性与灵活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下载:99 浏览:1028

席甜甜 《中国文学》 2024年4期

摘要: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它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理想人格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方面价值日益凸显。小学语文课程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从时代发展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思考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并不断探索实施策略,利用语文课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使他们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浅析中国诗词中的“西楼”意象 下载:250 浏览:2390

蔡健 《中文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本文考察中国古诗词中"西楼"的审美意象,感受作者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时代环境的碰撞交融,分析“西楼”意象的审美意蕴和时代意蕴,从而有效利用意象领会诗词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想情感。

关于小学“1+X”古诗词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索 下载:291 浏览:2552

沈静华 《中文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很多小学生在古诗词这一类型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导致古诗词教学有效性较低。因此在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进“1+X”教学理念,将群文阅读教学和课外拓展教学活动渗透到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在提高拓展学生古诗词知识同时,丰富学生古诗词资源,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从小学1+X古诗词阅读教学注意事项和教学实施策略两方面对"1+X"古诗词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138 浏览:1582

张生 《中国文学》 2023年12期

摘要:
古诗词在我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时间的沉淀,经过岁月的淘洗,逐渐凝聚成我国的文化瑰宝,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以文化强国、以教育强国,古诗词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逐年提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