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美国法院“自助资源中心”民事法律援助模式研究 下载:70 浏览:420

徐颖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在诉讼普遍朝向专业化发展的今天,美国以"自助资源中心"的模式在法律援助制度上另辟蹊径。该模式通过法院与其他机构合作的形式,为无代理律师的当事人提供程序性的咨询服务,使当事人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自助"地应对诉讼。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习和调研经历,对美国洛杉矶自助资源中心作了介绍和评析。同时,笔者对北京市的法律援助机构和基层人民法院做了对比调研。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借鉴美国"自助资源中心"模式的制度构想。

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目标之路径 下载:58 浏览:420

娄秋琴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扩大试点工作,为达到更好效果,一方面要吸取8个省市试行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探寻实现全覆盖目标的路径。根据现有的司法现状,对于覆盖的案件、诉讼阶段和人群,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大力发展法律援助制度,鼓励其他社会力量提供辩护工作,为目标实现提供人力保障;对程序性制裁进行立法,准确定位值班律师的实质性辩护功能,以及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并提高辩护质量,为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具体适用分析 下载:92 浏览:1125

邱毅荣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设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第二个阶段是2007年12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参照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规定为一般劳动仲裁时效和特殊劳动仲裁时效两种,一般劳动仲裁时效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特殊劳动仲裁时效仅限于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从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起1年。笔者在具体仲裁实务中发现,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适用中,存在简单从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之日起计算的倾向。

司法行政工作中电子档案的应用及管理 下载:265 浏览:1674

​闫巍 《电路系统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随着社会化的不断改革,司法行政档案管理也在进一步的完善当中,然而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发生,如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制度较为落后,整体的管理压力也比较大,而相关的管理模式不当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在司法行政上的管理。从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开始,档案管理需要在整体的管理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改革,而相关的管理上终究还是存在较多的欠缺,所以在整体的司法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档案的特征以及数字化管理档案的意义,全面保证相关管理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综合的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的实践思考探讨 下载:49 浏览:541

刘福军 《法学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维护我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国家开始进行法律援助建设,如今,法律援助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法律援助这一项工作的出现,既有效的维护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相关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大部分法律问题得以解决,社会渐趋稳定,进而充分体现出我国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为了有效提升法律援助安全处理的有效性,加强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此,本文对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展开了相关讨论。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本土化发展 下载:49 浏览:739

王楠楠 《法学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历经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变迁,从空白立法到出台相关的行政法规和法律规范,标志着我国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且与法治化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国家责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方共同架构下,该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着强大的保障功能。然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该制度存在一些缺憾。因此,必须促进《法律援助法》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作用,并佐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克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困境和解决路径 下载:396 浏览:2026

徐欣怡 《法学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也使律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中也存在着律师政治属性有待强化、律师党建水平不均、律师事务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等问题。强化律师行业党建,关键在于发挥一个作用,扎实两个覆盖,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四个结合。

浅议法律援助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发挥 下载:417 浏览:2372

姜吉华 《法学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法律援助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本文主要浅议当前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西部公共法律服务现状——以法律援助为例 下载:465 浏览:2437

石家豪 《法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法律援助。但我国幅员辽阔,公共法律服务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即便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中西部法律服务业也并未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蓬勃发展。本文对中西部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法律援助为例,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期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浅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 下载:491 浏览:2609

曹佳 《法学学报》 2022年10期

摘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1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刑事法律援助被视为法律援助的重要分支,在法律援助体系中占有着极其
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接着阐述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刑事法律援助遭遇到的三个困难,继而对当下刑事法律援助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刑事法律援助不足的改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探索 下载:561 浏览:2874

田旭 《法学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法律界的重点关注。在对未成年犯罪事件进行处理时,由于未成年人思想处于发展阶段,行为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应与成年人犯罪相区别。

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援助辩护有效性研究 下载:577 浏览:3337

蒋敏芝 《法学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我国法律援助辩护服务渐渐呈标准化趋势,但仍然不能够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尤其是死刑复核案件的法律援助辩护的有效性远未达到标准。除了法律援助律师权利得不到保障、援助律师辩护门槛低、政府对法律援助投入资金低等常规性问题外还存在这一个重要问题,法律援助律师对待辩护工作敷衍导致辩护质量低下。故要通过保障法律援助律师的会见权和阅卷权、增加法律援助辩护门槛的要求、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以及构建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援助辩护的评估机制等措施来提高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律援助辩护的有效性。

我国法律援助困境之分析 下载:584 浏览:3035

高建波 《法学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虽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也遇到了相应的困境。

浅析法律援助中辩护律师职能的实现 下载:582 浏览:3007

石瑶 《法学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法律援助制度是为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有法律服务需求而又没有能力支付相关的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一定的减、免收费,以便为相关当事人成功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的地位相对独立,其职责意义重大。辩护律师在法律援助制度中起到了扶弱助困、平衡控辩、实现司法公正等作用。但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职能实现过程中依然任重道远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完善建议。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概况 下载:584 浏览:3097

高建波 《法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法制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诉求。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之一,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经过了几十余年的发展,其对于促进法律制度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刑辩律师全覆盖背景下法律援助制度探索 下载:635 浏览:3020

翁丽华 《法学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主要包括被告人自行委托律师辩护以及借助于法律援助的方式获得律师辩护。刑辩律师全覆盖本就是提高由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来扩大刑事案件律师辩护范围,由国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刑辩律师全覆盖扩大了《刑要一环,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的助推剂,是为每一个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的重要努力,提高办案效率,提升审判质效。。刑辩律师全覆盖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刑事案件辩护率,辩护范围明显扩大。但是在实践中遇到法律援助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服务质量偏低、政府财政补贴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法律援助制度面临困境。如何保质保量实现刑辩律师全覆盖制度落地,法律援助律师供给走出困境,需要政部门和法律协会共同努力,从制度和资金上优化制度模型,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制度效率。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质量监督机制的构建 下载:669 浏览:3824

曹世达 《法学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体现司法制度公平公正性以及公民法律权益的重要表现。但是,当前在刑事法律的援助过程中,对于刑事法律的援助质量问题,却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管理,在法律援助过程中面临着辩护缺乏相关标准机制、司法经费制约、法律援助律师自身职业责任感问题等多种矛盾,为了让法律援助制度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其保障人民法律权益的作用价值,应该在刑事法律援助过程中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且设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以及法律援助评估机构,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费用的投入,有效地提升法律援助承办律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辩护责任心。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刑事法律援助质量监督机制的构建方式,希望能够为不断提升刑事法律援助的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改革探究 下载:688 浏览:3993

曹世达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伴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政府主导下的政府责任、律师义务、社会参与构成了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法律援助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模式实施时存在的弊端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导致法律服务资源输入方式具备不可持续性,影响我国法律模式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法律援助中国模式特点深入的分析,提出更加科学的改革方案,充分地发挥法律援助本身的优势,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

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载:776 浏览:3552

刘洪佳 《法学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效益,但与此同时,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一系列资源成了部分优势群体的便捷渠道,使得社会中大部分人被动地演化为弱势群体,不仅社会地位逐渐下降,而且生活状况也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尤其在基层法律援助工作当中,这部分弱势群体由于资源有限,而且资金匮乏,主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再加上监督流于形式以及法律意识的欠缺,使得这部分群体鲜少有接受法律援助的机会,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