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混合式教学在纳米材料课程中的探索 下载:243 浏览:1289

​徐红燕 《文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在纳米材料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指导、考核机制四大模块。本文基于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体系等方面实施了混合式教学研究。

工程伦理课程中的人文思想辨识 下载:138 浏览:1355

刘洋 《国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其兼具理性思维和感性认知是工程伦理课程开设的重要目的。本文分析了人文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在工程设计、施工等各环节中的体现和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人文思想阐释结合工程人文案例解析的授课方案以提高理工专业学生学习伦理知识的兴趣,使其树立正确的人文思想工程价值观。

工程伦理教学中典型人物案例选取与解析 下载:138 浏览:1484

刘洋 《国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工程伦理是面对工科类学生普及工程伦理问题、伦理规范及责任的一门学科。案例教学以其独特优势,可有效破解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枯燥、逻辑顺序不清、代入感差等问题。其中典型人物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是关乎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选取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核工程中的典型人物案例对其进行剖析以期为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树立可靠的工程人物解析及伦理问题分析模板。

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伦理教学设计 下载:121 浏览:1335

​孙金凤 刘洋 梁龙伟 《国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理念,毕业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工程伦理素养。结合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实际,对工程伦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对工程伦理相关规范的认知以及工程决策能力。希望能够对其它院校材料专业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工程伦理案例教学方法探究 下载:129 浏览:1290

刘洋 刘训道 李加杰 《国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工程伦理是面对工科类学生普及工程伦理问题、伦理规范及责任的一门学科。案例教学以其独特优势,可有效破解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枯燥、逻辑顺序不清、代入感差等问题。然而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是关乎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提出问题化筛选、情景融入、底层伦理问题剖析及多样考核等手段建立创新性案例教学模式,结合课堂授课、课下学习及相关考察方式的革新入手,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期为破解工程伦理课程授课瓶颈提供新的思路。

工程伦理教学探讨与实践 下载:271 浏览:2706

​孙金凤 《国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程活动的日益复杂,工程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传统的工程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工程伦理的培养。本文结合工程伦理授课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工程伦理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分析了当前工程伦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其次,结合工程伦理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改革措施。在具体实施上,引入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辩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发现改革后的工程伦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的研究为工程伦理教学的改革、培养具备高尚工程伦理素养的工程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现代工程伦理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下载:254 浏览:2579

麻鲁鲁 关瑞芳 陈其凤 丁妍羽 亓滨 任保胜 《国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随着全球科技迅猛发展,工程活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的重要力量。然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对工程师的伦理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伦理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社会责任感、道德判断力和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与道德智慧,为现代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资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现代工程伦理教育中有效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OBE理念下融入思政教育的《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载:75 浏览:765

李丽1 王敏2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指导下,如何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对课程目标的重构、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本文旨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材料电化学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下载:149 浏览:1169

赵振路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针对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通过分析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挑战,结合可持续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领导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同时,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最后,文章给出了该模式的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

以科研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250 浏览:2522

梁龙伟 《中国设备》 2023年10期

摘要: 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拓展课,其内容涵盖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两方面,它对培养科研和实践能力并重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型人才的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粉体工程与设备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本文主要概述了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现状,提出了以科研和实践能力并重型人才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和考核方式。

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75 浏览:702

李金凯 《材料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逐渐引入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尤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人工智能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及需求,实施定制化的教学资源与辅导,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显著增强教学成效。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于教学领域的应用实况,探讨其在课程构建、学习成效评定及学习互动环节的具体运用,进而提炼出针对性教学策略与实施措施。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材料专业粉体工程与设备为例 下载:211 浏览:2136

梁龙伟1 孙金凤2 刘洋3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粉体工程与设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阐述了目前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介绍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在粉体工程学教学中的优势,结合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优势、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对该课程的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的尝试,以期为相关专业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下载:502 浏览:1591

康俊峰 宋鹏 张维娟 屈雅 《中国教育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以地方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00852-39622725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