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牵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6 浏览:315

顾海燕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牵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84例,按1~84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n=42),采取常规卧位行颈椎牵引治疗,双号纳入观察组(n=42),采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进行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牵引复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随访3~6个月,采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患者颈椎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牵引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对患者牵引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使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进行牵引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牵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0 浏览:250

顾海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牵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84例,按1~84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n=42),采取常规卧位行颈椎牵引治疗,双号纳入观察组(n=42),采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进行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牵引复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随访3~6个月,采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患者颈椎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牵引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对患者牵引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使用新型颈椎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进行牵引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下载:230 浏览:2951

石敬涛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讨论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接诊收治的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则为在颈椎牵引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施以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下载:85 浏览:2051

徐燕 《当代中医药》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联合使用中医针灸推拿与牵引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分成对照组(牵引治疗)和实验组(中医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各39例,比较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结果:患者腰椎侧屈活动度、屈曲活动度以及旋转活动度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腰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给予牵引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推拿,可促进患者腰椎活动度改善。

下肢骨牵引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 下载:56 浏览:653

符浩1 朱明雨1 程超1 张娜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观察和评价下肢骨牵引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均自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牵引治疗,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49)患儿应用传统垂直悬吊牵引,观察组(n=49)患儿应用弧形外展牵引床治疗,比较两组牵引时间、牵引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牵引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牵引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患儿理想,两组患儿牵引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骨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低于对照组,CE角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股骨前倾角、CE角与髋臼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下肢骨牵引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其中弧形外展牵引床的牵引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更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