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秸秆生物炭中存留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1

邓美华1,2 沈菁3 叶国华3 罗双琳2 叶雪珠1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项目研究了重金属修复基地水稻、玉米、油菜、高粱4种修复材料秸秆的热重反应,并首次探讨了重金属修复材料在制备生物炭过程中,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留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秸秆热重反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失重主要发生在200~400℃之间,而在400~600℃区间,基本保持恒重。水稻秸秆失重率9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秸秆失重率75%。在不同终点温度条件下(350~550℃),重金属在生物炭中浓度有增加趋势,其百分比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料利用热值则在400℃最高。在不同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下,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的含量随升温速率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生物炭得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热值却随之下降。因此,秸秆生物炭制备过程中为获得较低重金属含量和高热值的生物炭,建议以400℃为终点温度,升温速率不宜过快,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分别在1℃min-1和1 h左右即可。

典型氯代烃污染场地地下水化学氧化修复实验分析 下载:53 浏览:383

余湛 郑阳 胡佳晨 王欢 刘继东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2期

摘要:
以某在产电子加工厂场地内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分析了Fenton试剂、过硫酸盐在不同添加比及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对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氯乙烯和顺-1,2-二氯乙烯浓度超出修复目标值;Fenton试剂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过硫酸盐,但稳定性较过硫酸盐差,实际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过程中可能在未能渗透覆盖到整片污染羽时已经分解;而针对过硫酸盐,通过延长反应时间能将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降低至修复目标值以下。因此,在实际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过程中,建议采用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

城市河泥与城市废炭结合资源化处理的探讨 下载:53 浏览:368

王忠强1 解萌萌1 吴良欢2 胡浩南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8期

摘要:
清淤河泥是城市水体治理的重要内容,河泥急需合理资源化处理;而以厨余垃圾、工农业加工业有机废料和园林修剪物为主的城市废"炭"的处理也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将两者作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结合的资源化处理用于城市生态建设,将有助于两大废物的就地解决和消减。文章综述了城市河泥和废炭资源化处理现状,就二者结合资源化利用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景观-生物膜系统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48 浏览:373

张成1 吴荣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景观-生物膜系统是一种新型废水、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水环境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美人蕉、鸢尾及海寿3种植物在景观-生物膜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情况下,美人蕉的生长状况优于其他两种植物;美人蕉的生物量随运行时间呈"适应生长、快速生长、缓慢生长"三阶段变化特征,而鸢尾和海寿则呈"快速增加、缓慢增加"两阶段变化特征;三种植物对于TN、TP去除均有较好效果,并随时间呈幂函数降低;美人蕉、鸢尾及海寿对于TN的去除率分别为59.4%、50.0%和47.8%,对于TP的去除率分别为54.3%、45.7%和37.1%;植物吸收并不是影响元素去除的唯一因素,美人蕉相较于鸢尾及海寿,具有去除效率高、见效快等优势。

浅谈坝头溪水环境和水文化的打造 下载:90 浏览:470

张爱萍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对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溪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现状,本文提出以"全过程控制、点线面结合"为原则,对坝头溪周边的污染源进行处理和生态修复。同时,结合水库、农田、村落、湿地、盐田等地域环境特点和乡土文化,提出水文化提升内容,为该区的水环境治理和水文化的打造提供参考。

湖北省典型伴生放射性矿区域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下载:35 浏览:380

刘少辉 李少婷 张磊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2期

摘要:
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基础上,筛选出湖北省伴生矿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类型的四个矿点作为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对典型矿点区域各类环境介质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了全面监测(包括陆地γ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氡浓度和氡析出率、气溶胶中总α、总β、固体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水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等);对典型矿点区域的放射性污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了分类统计与分析;对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问题,提出了防控对策与措施以及进一步探讨的建议。

合肥某家居商业地块的污染调查研究 下载:87 浏览:869

陈慧 《电力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合肥某商业家具地块由于土地使用权变更,规划为二类建设用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要求对该地块做了土壤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地块送检的51件土壤样品和3个水样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的二类用地筛选值及IV类水标准。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及资源化利用途径分析 下载:48 浏览:587

陈慧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5年4期

摘要:
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日益严重,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文系统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其他新兴技术,并探讨了修复后土壤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填埋处理、金属回收、绿化土壤及路基填料应用。

《民法典》第1234条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性质探究 下载:149 浏览:2568

刘诺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相较于过往的民事法律体系,《民法典》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领域,侵权人除了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侵犯他人人身与财产权利要担责之外,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侵害也要承担修复责任。关于这项责任的法理基础,有的学者归结为环境权理论,有的学者运用生态义务与生态权利来论证,但都各有其不足之处。本文总结了学界有关生态环境修复民事责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生态环境修复民事责任其实就是对人类生态权益的侵害赔偿责任,在侵权损失救济完全补偿原理中可以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在民事法律体系的法律定位寻在合理基础。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下载:125 浏览:1555

李树栋 邵鹏 《冶金技术》 2023年4期

摘要:
当前,我国由于采矿方法不当和矿山人员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连续露天开采中,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最大。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断分析研究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和周边地质环境恢复,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探讨 下载:127 浏览:1580

刘东华 张瑞 《冶金技术》 2023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周边地区土地、植被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地面沉陷、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现象频发。面对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以及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矿产资源开采行为要更多遵循客观环境,将保护生态环境视为矿山开采的主要任务。同时,重视矿山地质灾害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威胁,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产生了 的不利影响。下面文章将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进行探讨。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分析 下载:74 浏览:845

苏杭 《冶金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矿产资源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内容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考虑到矿山资源开采中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技术、设备、人员等外在因素,也很容易连带出矿山资源开采中的负面影响,加剧质量和安全隐患,尤其是地质灾害问题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当前需能够重点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提高矿山资源开展的综合效益。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下载:128 浏览:1401

​王全财1 王建斌2 《冶金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并行,并希望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通过提高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强化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科学修复,来积极打造我国的绿水青山。基于此,本文以矿山的主要地质灾害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相关原则,从而更深层次的探讨相应的灾害治理和修复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分析 下载:136 浏览:1328

​马金宁 《冶金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目前我国已经大力促使各行各业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矿山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加强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仅要注重提升经济效益,也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需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通过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促进矿山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本文主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以及矿山开采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措施,希望对矿山生态化发展供一定的参考。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下载:169 浏览:1909

牛杰 《冶金学报》 2022年10期

摘要:
现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在进一步恶化,因此,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物质资源逐渐匮乏,特别是对矿山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为了践行我国“绿色环保”的发展理,也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就应提高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视程度, 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护和修复。基于此,本文以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的修复措施。

土地复垦及其社会生态环境修复效益 下载:304 浏览:3132

冯树刚 《土壤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土地复垦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重要手段。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做好土地复垦工作需要从生态空间进行整治,切实地保护原生动植物的生态栖息地,确保能在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下满足生态、生产及生活的需求,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土地整治工作提供良好指导。

水环境监测技术在污染源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48 浏览:1962

董喻春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鉴于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污染源进行溯源是关键。本研究基于成熟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借助高精度监测设备和多元化监测手段,实现对各类水体污染物质的监测和识别。通过收集并分析污染物质的种类、分布、含量及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流域地理、气象以及人为活动等相关数据,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污染源溯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这一技术不仅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水体污染状况,还能有效追踪和定位污染源头,为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将对我国水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修复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析 下载:89 浏览:864

朱跃华 《低碳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生态环境修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策略。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挑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引入生态修复技术和策略,能够从源头上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修复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实施路径,包括自然修复与人工干预的结合、跨部门合作以及政策支持等。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修复措施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生态工程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6 浏览:767

辛崇宝 李群 《环境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环境修复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生态工程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及特点,深入探讨了其在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大气修复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生态工程在环境修复中的成效。同时,对生态工程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对生态工程在环境修复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其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检测的作用与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下载:94 浏览:1030

胡建 《环境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环境检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通过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可以及时监测环境质量,发现污染源,预警潜在环境危机,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环境检测的作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