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BKca蛋白通过调节SR-B1的表达介导胆固醇转运 下载:94 浏览:509

黄涛1 李光2 李妙龄2 毕红亲1 董亚辉1 杨探1 于风旭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BKca通道蛋白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表达和调控胆固醇转运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传代培养2~5代,分为对照组、过表达BKca组和基因干扰BKca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BKca的α及β亚基、SR-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胆固醇流出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Kca过表达后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和基因干扰BKca后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BKca过表达后胆固醇流出水平明显升高,而基因干扰BKca后的胆固醇流出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BKca通道蛋白上调SR-B1的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

神经电生理分析椎管内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 下载:67 浏览:451

张明耿 宋施岐 武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为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电生理监测及预后评价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和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监测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监测组患者术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对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死亡和再次接受手术情况,并采用评价JOA评分和肌力分级标准分别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监测组4例患者术中出现体感诱发电位下降的情况,肿瘤全部切除率达到95.24%,术后肌力分级0级、1级、2级的比例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加重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再次手术及死亡的例数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监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情况,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CD、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 下载:58 浏览:459

许晖 董江涛 王惠 王世龙 王刚刚 焦曦 于春玲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174例,预后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174例,采用经颅多普勒的诊断技术(TCD)、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疾病资料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测。结果 348例重型脑损伤患者GCS得分为(9.34±3.25)分,预后不良组年龄≥60者占66.7%,低血压者占74.1%,瞳孔散大者占57.5%,对光反射消失者占70.7%,有心脑血管病者占70.7%,肺部感染者占55.2%、经颅多普勒检查血管重度痉挛者占32.8%,脑电图重度异常者占35.1%,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占58.0%,运动诱发电位阳性者占66.7%,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内的紊乱程度,临床评价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患者经颅多普勒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结果及疾病状况等综合进行分析,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症状性颞叶癫痫与颞叶外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电生理特征的对比研究 下载:83 浏览:499

​张斌1 张桂莲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分析结构影像显示有局部病变的症状性颞叶癫痫(TLE)及颞叶外癫痫(ETLE)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s)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构影像显示有单一局部病变的257例癫痫患者的电生理及临床资料。根据病变分布的位置分为TLE和ETLE两组,另根据IEDs的分布与病变位置关系将TLE及ETLE又各分为3个亚组:TLE-1/ETLE-1:间期EEG正常;TLE-2/ETLE-2:IEDs与病变定位一致;TLE-3/ETLE-3:IEDs与病变定位不一致。结果 TLE-1所占比例明显低于ETLE-1(P<0.01)而TLE-2所占比例明显高于ETLE-2(P<0.01)。TLE-3亚组所占比例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而ETLE-3亚组所占比例随发作频率的下降及首发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结论症状性TLE患者间期EEG监测的阳性率及痫样放电的定位准确率均明显高于ETLE患者。TLE患者中IEDs的分布更易受癫痫病程影响,而ETLE患者IEDs的分布更易受发作频率及首发年龄的影响。

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电生理、骨骼肌和肝脏病理及基因研究 下载:76 浏览:508

​牛丰南1 常蕾蕾2 黎琪1 陈骏1 刘卓2 赵燕2 徐运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和总结糖原累积病(GSD)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SD患者EMG、骨骼肌病理、肝脏病理及二代测序结果。结果 GSD慢性起病、波动性,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累及膈肌可发生呼吸困难。EMG多为肌源性损害,偶可正常或神经源性损害。骨骼肌活检可见肌纤维胞浆内出现空泡(糖原流失)及嗜碱性颗粒物(糖原蓄积);PAS染色示空泡内异常糖原颗粒沉积。电镜示肌原纤维间糖原贮积伴溶酶体或髓样小体形成。4例患者行肝脏活检示肝细胞肿胀,呈植物细胞壁样镶嵌状排列;胞质内见红色粉尘样物,PAS强阳性证实为糖原。6例患者行二代测序,5例发现GAA杂合突变。7例患者病情迅速进展,5年内死亡;7例缓慢进展,存活5~9年;4例失访。结论 (1)GSD早期仅有单纯肌无力症状或低血糖、EMG缺少特异性,多系统受累伴有呼吸困难、肝肿大等提示本病。(2)肌肉和肝脏病理出现大量PAS染色阳性的糖原颗粒对确诊GSD有重要作用。肌活检空泡肌纤维抗线粒体抗体增高提示GSD伴发线粒体代谢紊乱。Dysferlin蛋白免疫组化呈斑片状肌膜和肌质染色,提示钙介导的肌膜融合修复受损可引起继发性肌膜受损。(3)GAA复合杂合突变导致Pompe病(GSDⅡ型)。

腕部夹板联合口服药物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下载:79 浏览:499

​孙成梅 戴月 杨林丽 蒋瑞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口服药物联合腕部夹板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轻中度CTS患者70例,随机分成夜间腕部夹板组、口服药物组、夹板及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时对各组患者进行包含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状态评分(FSS)的波士顿腕管量表(BCT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包括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波幅(SNAP)在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在4周时BCTQ评分、VAS评分及DML、SCV、SNAP指标改善,12周时较4周SSS及VAS评分及DML、SCV值进一步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在4周时的BCTQ评分、VAS评分及电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夹板组和(或)口服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夜间腕部夹板及口服药物联合治疗能在短期内缓解CTS患者病情,并能长期持续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可应用于临床CTS患者。

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1 浏览:522

​张津华1 蔡慧敏2 赵燕3 张宁2 李江坤1 付志新3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CIP)的发生率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14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和1个月后各进行1次四肢EMG检查,观察并统计:(1)CIP发生率。(2)并发CIP的患者和未并发CIP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3)并发CIP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共有23例患者并发CIP(15.54%)。(2)并发CIP和未并发CIP的两组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在性别比例、基础疾病构成、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昏迷、高血糖、静脉使用神经阻滞剂和静脉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并发CIP患者在年龄、并发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建立人工气道情况、有创机械通气、并发营养不良和使用肠外营养方面显著高于未并发CIP患者(均P<0.05)。(3)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危险因素有60岁以上、脓毒症、MOF、建立人工气道、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和使用肠外营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独立危险因素。

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分子遗传学特点分析 下载:84 浏览:518

​李书剑 王丽丽 秦灵芝 邵文君 李玮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探讨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分子遗传学特征, 为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3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毛细血管电泳法检测所有患者雄激素受体(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异常重复扩增次数。结果 13例患者均为慢性病程, 主要以四肢肌肉萎缩、舌肌萎缩和球麻痹为临床表现。10例患者出现乳房女性化, 11例患者性激素水平紊乱。电生理检查显示多数患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 波幅增高;出现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及正锐波等自发电活动。13例患者均可见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异常重复扩增, 重复次数为40~54次。结论肯尼迪病以下运动神经元系统损害、球麻痹以及激素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特征, 电生理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AR基因突变检测是诊断金标准。

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 下载:35 浏览:395

宗振方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RF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PSVT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Carto3指导下导管RFA,参照组给予X线透视下常规消融法。比较两组的消融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消融成功率为96.88%,高于参照组的81.25%(P<0.05);研究组的肺静脉定口时间、环肺静脉消融时间、X线辐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o3指导下导管RFA治疗PSVT患者可提高消融成功率,缩短肺静脉定口时间、环肺静脉消融时间、X线辐射时间。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效果评价及作用 下载:88 浏览:922

邱小青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在临床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的成效。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以12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样本量,所有患者均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析传导速度结果;有无神经病变表现者异常结果。结果:124例患者经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有102例为糖尿病神经病变,66例为临床周围神经表现,36例无临床周围神经表现。存在周围神经表现患者,在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等对比无临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神经患者上述的各项指标对比无糖尿病神经病变,存在差异(p<0.05);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62例/30例,占比93.9%/45.5%;无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异常为26例/6例,占比72.2%/16.7%;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诊断出下肢腓浅,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神经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87 浏览:920

赖观香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价值。方法: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为样本量,360例面神经炎患者参与本次分析。记录各项差异结果。结果:360例患者中,BR波形缺失96例、面神经F波异常率94.00%、面肌针极EMG异常率85.00%、面神经M波异常率68.00%。其中BR异常率和F波无差异性(P>0.05)。BR异常率同F波、EMG、M波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炎诊断中,BR、F波诊断阳性率更高,EMG则和病程有联系性。

腕管综合征诊断中肌电图检测的价值研究 下载:321 浏览:3484

尹晓梅 段玉琼 刘卫玲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的意义。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腕管综合征病人42例进行针电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观察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指4的感觉电位在腕之间的差异;结果:42例病人在腕的正中混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而正中与尺神经指IV-腕感觉传导潜伏期差大于0.4毫秒,36例远端潜伏期延长,幅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8名患者正中神经未引出,34名患者在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8个拇短展肌出现纤颤、正锐波,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12个病例重收缩时呈单纯相。结论:肌电图在诊断和鉴别腕管综合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专职技师进修带教体会 下载:172 浏览:2530

付霜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脑电图是评价脑功能的重要工具,是协助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一项检查,但很多医院没有配备专职的小儿脑电技术人员,或有的脑电图技术人员是由其他工作转行而来或兼职脑电图工作,很少能得到专业的培训及知识上的更新扩展,而我院为三甲教学医院,我科为儿童神经科神经电生理中心,所以每年会有大量的进修生来我科进修学习脑电图相关知识,由于小儿发作性事件比成人发作更加频繁,形式复杂多变,在加上小儿天性活泼好动,会对监测产生各种干扰伪差;为了要得到真实、高质量的脑电图对于阅图出报告的老师和临床诊断至关重要,因此进修带教是培养合格的电生理脑电专职技术人员的重点;但由于进修人员基础及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不同,在带教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难度。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