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354

李珍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重建情况。结果:间歇性导尿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较拔管时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间歇性导尿1个月后的膀胱容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膀胱功能重建,值得推广使用。

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下载:65 浏览:458

童晓轩 黄海艳 方婷 董冉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则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服用溴吡斯的明(30/60mg,tid)和酚苄明(10mg,tid),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评定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道压力、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尿动力学检查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能有效增加膀胱逼尿肌及膀胱压力、降低尿道括约肌压力,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残余尿量,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94 浏览:1142

罗晶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入选者4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2.03-2023.03,并依据入院顺序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基础护理、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膀胱功能,护理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结论: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开展集束化康复护理+膀胱功能训练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下载:98 浏览:1147

王庆玲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并评价,在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管理中,应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的积极价值。方法:限定研究时段于2022年6月-2023年10月,纳入我院8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其康复护理管理中,根据“简单随机化”分组处理。对照组实施间歇性导尿,观察组结合便携式膀胱扫描仪进行间歇性导尿。结果:观察组最大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工作的开展,是促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的关键,更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根本措施。

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工具的研制 下载:22 浏览:430

方蘅英1 梁骊敏1 蔡文智2 王凯3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制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工具,以早期发现危险人群。方法调查11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尿动力学和泌尿系影像学资料,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根据准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较高的模型形成风险评估工具。结果决策树模型的准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84.8%,0.909)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73.2%,0.842),据此形成了包含尿道功能、性别、最大腹压、最大膀胱内压4个指标的风险评估表。结论本研究研制的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表,为临床筛选危险人群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工具。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 下载:27 浏览:302

贾健 魏小利 刘亚峰 杨祎 张星楠 徐亚红 柳瑛 张维周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 下载:21 浏览:224

龚肖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法: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总例数为84;其中,42例在对照组中收入,42例在实验组中收入,2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1年11月,结束于2023年5月,在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综合康复护理为实验组提供,就2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最终康复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对比,护理前,膀胱功能各项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下尿路症候群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膀胱容量比对照组多,P<0.05;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诊疗期间,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够从较为全面角度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以此来优化患者生存质量。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与治疗 下载:94 浏览:966

叶晨1 毛建华2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病因复杂,治疗手段多样,但目前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对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严重损害。通过泌尿系超声、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早期诊断,从而实现早期干预。除了清洁间歇导尿、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等保守治疗外,骶神经调控、膀胱扩大成形、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等手术方式也常见于临床。本文就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特征、近年来的常见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帮助患儿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影响 下载:95 浏览:979

柏萍1 胡艳2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共计60例,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2小组,对照组(30例)采用清洁间歇导尿治疗,试验组(30例)则采用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对2组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对比2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膀胱安全容量、膀胱顺应性均高,逼尿肌露尿点压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为20%,试验组为23.33%,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有助于保护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膀胱功能,且不会增加感染风险,值得应用。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577

​周玉 高倩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科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6例,分为两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照组3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采取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255 浏览:2970

李靖 熊芳 常春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神经源性膀胱是因脊髓损伤诱发疾病,对患者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神经源性膀胱可引起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肾积水、肾衰竭,为后期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研究将重点分析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康复策略 下载:293 浏览:3019

刘霞 栗莉 李静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脊髓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神经源性膀胱,常表现为尿失禁、急性尿潴留、肾功能衰竭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尿毒症、菌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对国内外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分类、处理原则与康复护理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例脊髓损伤患者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护理实践 下载:168 浏览:1174

胡常蕖 胡晓 朱亭燕 何珍仪 《中国中医药》 2024年5期

摘要:
总结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对1例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护理体会,为临床个体化护理提供依据。对收治的1例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脊髓损伤患者,指导其饮水计划、排尿日记,并予残余尿量及膀胱压力与容量测定系统评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制定个体间歇导尿方案,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残余尿量、泌尿感染、间歇导尿时间等护理管理;同时,运用中医康复护理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临床特征为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形象。干预后患者不用长期留置尿管,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疾病的信心。间歇导尿作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的金标准,最安全的首选措施,起到恢复膀胱功能的作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与形象。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