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旱区集雨种植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7

刘宏胜1,2 吴兵3 高玉红4 崔红艳5 李映2 牛俊义4 武江燕2 南炳江6 《中国土壤》 2018年5期

摘要:
水分是限制西北黄土高原旱区春小麦增产的一大瓶颈,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有限降水的生产潜力,实现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是该区春小麦高产高效种植的关键所在。试验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露地穴播为对照,分析了3种不同集雨覆膜种植方式(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对麦田耗水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促进春小麦增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全生育期,覆膜处理0~2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明显高于露地穴播处理53.35 mm,以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最多,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了49.78%,而其他两种覆膜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覆膜处理的春小麦总耗水量差别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5.23%。覆膜种植增加了春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阶段的耗水,此阶段的耗水量和耗水比例均最大,平均分别为124.49 mm和46.25%,而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在此阶段的耗水量最高,显著高于露地穴播处理21.33%。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处理分别可使春小麦增产21.08%、21.92%和9.64%。3种覆膜栽培方式下以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二者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5.36%和13.24%,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处理的最低,与对照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和垄作两种集雨覆膜栽培模式均可以实现旱地春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但还需要进一步筛选适合西北黄土高原旱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玉米间作种植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51

刘鹏飞1 红梅1,2 平翠枝3 美丽1 王文东1 赵乌英嘎1 《土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中小型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不同种植方式导致农田土壤空间格局改变将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本文通过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在玉米生长季的不同月份调查取样,研究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多样性和不同功能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 473只,隶属于40个类群;玉米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这种降低趋势在不同月份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下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体趋势为腐食性>杂食性>捕食性+植食性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增加了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改变了不同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腐食性、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增加,腐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但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内生菌的影响 下载:246 浏览:2781

杨强 《中国农业》 2022年4期

摘要: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设A为玉米间作黄草乌根部尼龙网分隔(1株玉米+1株黄草乌)、B为玉米单作根部尼龙网分隔(1株玉米+1株玉米)及C为玉米与空白根部尼龙网分隔(CK,1株玉米+空白)。【结果】玉米内生细菌和真菌,A处理分别有12属22株、11属18株,B处理分别有8属12株、9属12株, C处理(CK)分别有5属7株、5属7株, 3个处理玉米根、茎、叶中,A处理分别分离出9属15株、7属12株、8属13株,B处理分离出6属10株、6属7株、5属7株,C处理分离出5属7株、3属4株、2属3株,A处理的内生细菌和真菌均比B和C处理多;其中,有益内生菌,A处理有6属9株,B处理有5属6株,C处理有2属2株;总体上,A处理内生菌数量最多、有益内生菌也最多,也说明了玉米与黄草乌间作增加了玉米内生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浅析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下载:284 浏览:2666

张佳 《中国农业》 2022年2期

摘要:
草莓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水果得到人们的喜爱,草莓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种,且品种繁多,不仅柔软多汁、还散发出浓郁的香甜味道,草莓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与其他水果相比,草莓的生长周期较短,且产量较高,但是对种植环境要求高,尤其在北方地区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大棚种植的方式,从而实现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等条件的良好控制,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种植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318 浏览:3123

玉应叫 《中国农业》 2021年2期

摘要:
本文以勐海地区主要栽种的品种粤糖93-159,作为此次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调查这一品种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种植出来的甘蔗在田间的农艺性状以及这些甘蔗品种最终的产量,包括这些甘蔗糖分的差异。种植方式分别是双沟种植机、单沟种植机和人工种植机这三种种植方式。研究结果已经表明了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种植出来的甘蔗,从多个方面可以表现出来差异和不同,甘蔗的产量以及甘蔗的农艺性状有着很大的区别。甘蔗的锤度和甘蔗中的糖分含量也有着一定的不同。本文将详细的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对有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