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稀土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71

熊斌1 程玉渊2 张学伟3 杨懿德4 李常军5 宁尚辉6 王生才7 景延秋8 王林1 《中国土壤》 2019年11期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了CK(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稀土肥基施)、T2(常规施肥+稀土肥灌根)和T3(常规施肥+稀土肥叶面喷施)四个处理,研究了稀土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光合色素和香味物质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稀土肥明显提高了烤后烟叶中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和钾的含量,调节了糖碱比和钾氯比,协调化学成分;明显增加了烟叶中叶绿素和各类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叶面喷施稀土肥能明显提高烟叶品质。

拉拉铜矿集中开采区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研究 下载:76 浏览:472

周建伟1 周家云2 代力2 钟金先1 刘兆鑫1 朱占雄1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确定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意义重大,选择恰当的基线值计算方法对基于矿集区尺度精细评价尤为关键。本研究以拉拉铜矿集中开采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学法和标准化法分别计算不同地质单元分区内土壤中As、Co、Cr、Cu、Fe、Hg、Mo、Ni、Pb、Zn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与区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呈显著的分带性,在Pt区和TJK区分别计算各分区基线值比笼统计算区域性单一基线值更有实际意义;在矿集区内采用标准化法计算的土壤基线值略大于统计学法计算的基线值;在人类活动扰动小的TJK区内两种计算方法均适用,在人类活动扰动相对较大的Pt区内采用统计学法较标准化法更为适用。

锂-空气二次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下载:57 浏览:404

刘清朝1,2 马诗喻1 徐吉静2 李中军1 张新波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锂-空气二次电池因拥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及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成为下一代高性能化学电源.高效、稳定电极的制备以及新型锂-空气电池器件的开发是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促进其应用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空气正极材料的开发与设计、锂负极的修饰保护以及锂-空气二次电池器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该领域进行总结展望.

我国一般稀土定价权根植性增进的集群化创新研究 下载:83 浏览:482

袁中许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现实和理论分析提出开采加工龙头企业自主集群化是一般稀土产业定价权增进的必然选择。进而,构建对应自主三环节集群化创新路径,并阐释其根植性增进一般稀土产业定价权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一般稀土产业定价权根植性增进推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稀土期货交易平台 下载:53 浏览:362

闫阳 孙若莹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大部分的交易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但如何应用于稀土期货交易平台还有待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区块链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特点,然后给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稀土期货交易平台架构的设计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对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在稀土期货交易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稀土电解槽三维电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54 浏览:478

刘雨1 于兵2 侯磊1 刘兴志1 《冶金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以稀土熔盐电解槽为对象,取COMSOLE软件进行有限元的模拟计算,从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出,电解槽电场的分布基本上能够分成三大区域,耦合前后,发现电场在阴阳极之间的分布与耦合前相比比较混杂,耦合前后额分布数值之间存在0.03的差别。

硫酸法钛白废液萃取富集钪 下载:68 浏览:471

卢阶主 张亮玖 《冶金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采用P204-TBP-磺化煤油体系,从硫酸法钛白废液中萃取富集钪。工业试验证实,该工艺可简单有效富集钪,富集过程中钪的回收率达到83.48%,粗钪的钪含量可以达到36.2%。

寻乌县稀土尾砂地植被修复效益综合评价 下载:87 浏览:498

胡根华1 鲁向晖2 刘明兰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2期

摘要:
稀土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但稀土采选会产生大量的尾砂,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桉树是江西省稀土矿区尾砂地植被恢复常用的树种,为科学认识桉树在稀土尾砂地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以寻乌县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和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选取了26个反映桉树生长对稀土尾砂地修复影响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桉树修复稀土尾砂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桉树种植修复稀土尾砂的生态效益为中、社会效益为良、经济效益为中、综合效益为中;总体评估态势为:17%为优,28%为良,30%为中,21%为差,4%为劣。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选用桉树对稀土尾砂进行植被修复是可行的。同时,对桉树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给出了建议。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 下载:87 浏览:478

熊恬 苇江丰 齐述华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2期

摘要: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回溯法确定1990—2015年稀土矿开采范围的变化及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稀土矿区总面积为58.23 km2,其中定南和寻乌县的开采面积分别为18.23和16.27 km2,分别占开采总面积的31.31%和27.94%;稀土矿开采的工艺以堆浸法为主,对地表植被破坏大;稀土开采在1990—2000年呈快速扩张趋势,在国家采取矿区管控措施后,稀土矿无序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0—2005年开采面积减少,2010—2015年开采面积减少到9.21 km2;以原地浸矿法为主开采稀土的龙南县,矿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他各县的矿区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稀土高温功能涂层研究进展 下载:75 浏览:476

邓春明1 肖娟 2曹家旭1,3 张小锋1 牛少鹏1 毛杰1 邓子谦1 宋琛1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其在改进材料性能,尤其是高温功能涂层性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技术通过粉末材料和工艺调整,可实现材料的气、液、固多相沉积,从而获得不同结构的功能涂层,如柱状热障涂层、高致密电解质薄层等,是当前表面工程的研究热点.总结了广东省新材料研究在稀土高温功能涂层材料以及采用PS-PVD沉积热障涂层、环境障涂层、混合导体透氧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稀土高温功能涂层材料在高端武器装备、新能源等中的重要性,强调我国应该加强精加工、投入开发高品质稀土高温功能涂层材料.

稀土元素对Al-Si-Cu-Mg系压铸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86

朱锐祥 秦新宇 胡南 陆良宇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单项试验法分别向压铸铝合金ADC12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e,La和Sm稀土元素,通过拉伸试验数据及金相组织分析,研究稀土元素的加入对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元素的加入,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均有着不同程度地提高与细化.单项试验中,当Ce,La及Sm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4%,0.4%和0.2%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分别比基体合金提高了10.9%,7.0%和16.1%,同时延伸率也分别比基体合金提高了8.1%,19.3%和20.6%.在Sm元素含量为0.2%时,合金组织的细化效果最为明显,稀土元素对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细化的影响顺序为Sm>Ce>La.

合金元素Cu及稀土La对压铸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7

陆良宇 苏勇 胡南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主要研究了合金元素Cu及稀土元素La对铝合金压铸件性能的影响.通过在铝合金压铸件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和La元素,对比分析不同含量的各组试样的硬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数据及断口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1.98%的Cu和0.32%的La元素时铝合金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佳,其硬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相比于原始基础材料分别提高了61.2%,51.5%和63.9%,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载:91 浏览:496

王英1 孙文1,2 唐仁衡1 肖方明1 黄玲1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商品化纳米硅粉和沥青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热解法制得Si@C复合物.将Si@C复合物和人造石墨混合,制得Si@C/G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Si@C复合物和Si@C/G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硅碳复合材料中Si@C复合物和石墨的质量比为15∶85时,在100mA/g的恒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95.4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6.1%,循环80周后容量仍有596.6mAh/g.

直接还原工艺在稀有金属伴生铁矿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下载:93 浏览:488

刘牡丹 刘勇 刘珍珍 周吉奎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以云南某稀土-铌伴生铁矿选矿获得的铁粗精矿为原料,采用直接还原-磁选工艺进行铁与稀有金属分离和富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1180℃、还原时间150min、添加剂碳酸钙和硫酸钠用量分别为10%和15%、磨矿细度为-0.074mm占85.4%及磁场强度800Oe的最佳条件下,当铁粗精矿中w(TFe)为38.25%,w(REO)为1.43%,w(Nb2O5)为1.62%时,获得磁性物的铁品位为90.48%,铁回收率为90.08%;稀土和铌均富集在非磁性物中,其含量分别为2.59%和2.61%;两者的回收率分别为91.9%和81.75%.

钕铁硼永磁材料晶界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504

张四奇1 周庆1 彭玲香1,2 彭能1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不仅与主相的内禀性能有关,而且还受到晶界相显微组织结构、分布和体积分数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晶界调控生产高性价比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47 浏览:327

曹瀚升1,2 邓忆雯1,2 陈法锦1,2 蒲晓强1,2 《海洋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利用ICP-MS和XRF方法,对湛江湾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丰度测试,并利用5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对湛江湾临港产业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高于大洋玄武岩,LREE和HREE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Eu和Ce表现均为负异常特征,其来源可能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地质积累指数法表明,沉积物Cu与Zn少量超标,具有中等程度污染,而Cd超标严重,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分析表明,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发生概率在21%左右,其中以Cu,Zn和Cd为主。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生态风险等级为Cd>Cu>Zn>Pb>Cr,其中Cr具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且存在增大的趋势,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有机-无机分子杂化稀土发光材料研究 下载:53 浏览:556

曹守香 唐建国 王瑶 刘继宪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利用无机正硅酸乙酯(TEOS)和有机聚乙二醇(PEG),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材料.首先将TEOS在酸性条件下预水解,再与PEG共水解、共缩聚以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引入稀土离子来制备发光材料.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得到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透明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YG8-RE硬质合金研究 下载:86 浏览:496

董学涛 栾道成 杨梨容 向黎 蒲超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利用高能球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YG8-RE硬质合金.考察了球磨时间对粒度及烧结试样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稀土加入量及烧结温度的影响.通过密度、硬度、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观测等检测手段对以上各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制得了性能较好的纳米YG8-RE硬质合金。

小型台式EDXRF现场快速测定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 下载:63 浏览:438

张颖 汪虹敏 张辉 王赛 朱爱美 何连花 刘季花 李传顺 《海洋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了提高海上现场调查中沉积物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测定的准确度,采用小型台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一个航次取得的3类(远洋黏土 、硅质软泥和钙质软泥)75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Nd和Y的质量分数进行现场测定.与实验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结果进行对比与相关性分析,建立现场测定深海沉积物中Nd和Y质量分数与15种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方程,以及沉积物中Nd与轻稀土总量 、Y与重稀土总量的转换关系,3种类型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间相关关系基本可用同一线性关系表征,3种关系的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采用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同类型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验证,通过转换关系估算出的轻 、重稀土质量分数和总稀土量与实验室ICP-MS测定值基本吻合,相对偏差小于20%.结果表明,在大洋调查中小型台式EDXRF可应用于样品现场稀土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这为调查现场及时了解大洋深海沉积物中稀土资源分布情况提供了一种重要可行测试手段.

北部湾SO-50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下载:49 浏览:330

张爱梅1 陈敏1 甘华阳2 陈秋明1 兰斌彬1 方琦1 《海洋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通过对北部湾SO-50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Sr-Nd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及AMS14 C分析,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可以划分为两段,即上段(0~540cm,0~3.0ka BP)和下段(540~571cm,3.0~3.3ka BP),它们反映了不同的物质源区贡献。下段较上段砂含量相对较高,主量元素(除SiO2外)及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减少,87Sr/86Sr与εNd除异常点外,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研究结果显示SO-50柱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比较稳定,具有强烈的陆源特征,下段沉积物的源区主要是琼州海峡东侧原有沉积物的再搬运和台湾岛河流携带沉积物的混合,上段沉积物除了琼州海峡东侧和台湾岛的贡献外,周边陆区海岸侵蚀物的贡献相对加强。根据SO-50柱状沉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东部泥质区的物质来源除了琼州海峡东侧沉积物和沿岸侵蚀物的贡献外,台湾岛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对其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