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 下载:24 浏览:309

邢晓萌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红色歌曲繁荣传唱的现状与其概念的拓宽,是社会政治发展需要和旅游经济兴盛共同作用的结果。红色歌曲并不是以体裁来界定的,是以它凝聚的文化精神内涵命名的。红色歌曲是民族精神的传递,是对民族气节的颂扬,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红色歌曲的概念及类型进行梳理界定,并对红色歌曲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索。

红色题材舞蹈的发展历程 下载:97 浏览:499

高杨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红色题材舞蹈,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未间断过,而在这不同的时期,红色题材舞蹈的发展历程有着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红色题材舞蹈本身对于中国革命历史有着自身独特的解读,所以在新中国的文艺发展史上,一直是个热门的研究视点。本文通过红色题材舞蹈发展历程当中不同时期的视角切入,一方面对新中国舞蹈发展史上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红色题材舞蹈进行梳理;另一方面是对于这不同时期当中红色题材舞蹈的内容形式、表达思想、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融媒体时代下正面报道的符号建构与创新——以新华社《红色气质》可视化全媒体产品为例 下载:88 浏览:385

包学敏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红色气质》作为主流媒体适应微时代传播特点的媒体融合产品,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通过符号学式的重新解读,我们看到了影片在叙事结构的"双轴关系"、视听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数字技术的"刺点安排"三个方面的符号建构与创新,而这种创新形式也为主旋律作品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宣传开辟了新途径。

当代媒体新闻观中的“红色基因” 下载:68 浏览:375

蔡杰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当代新闻媒体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舆论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对当代媒体新闻观中的"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充分的挖掘。当代媒体只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本质内涵才能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力与影响力充分地发挥出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指导新闻媒体工作者发现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当代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研究透彻,同时积极地吸收马克思主义中的自我批判精神,在动态的发展当中实现前进,并建立外在的自我防御机制。

学校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之“红色体育”的渗透 下载:70 浏览:339

李银清 《体育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红色体育不仅蕴含了革命思想,同样也是体育的运动项目,把红色体育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文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及时转变,红色教育和体育课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融合。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弘扬我国传统革命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探析了在体育课中融入红色体育的概念,并对科学教学路径展开了讨论,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融媒体视域下微电影《红色气质》叙事与创新初探 下载:42 浏览:333

李昂泽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5期

摘要:
微电影《红色气质》是新华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期间创作的一部优秀影片。作为一部在融媒体投放的影片,其用9分05秒时长浓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在电视、互联网等平台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影片架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文字叙事、音乐叙事的方法,在表现方式、叙述结构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影像档案馆中的历史图片与现代创新技术结合,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突出表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中心主题。

类型、功能与叙事策略——红色叙事中的“酷刑” 下载:67 浏览:471

段晓琳 《中国文学》 2018年8期

摘要:
红色叙事中的酷刑主要有两种类型:作为公共景观的酷刑与作为个人角力场的酷刑。作为公共景观的酷刑在红色叙事中具备控诉功能、英雄形象塑造功能和彰显群众革命力量、歌颂我党革命信仰的功能。作为个人角力场的酷刑主要有三种:敌我斗争的角力场、自我斗争的角力场和精神斗争的角力场。三种角力场的酷刑叙事功能各不相同而又互有交集。尽管酷刑在红色叙事中十分常见,但与晚清文学、新时期小说以及现代谍战作品中的酷刑叙事相比,大部分红色经典中的酷刑叙事都十分节制,笔触不会在酷刑过程本身和革命者的身体上过度停留,"不在场的酷刑"既是红色文艺经常采取的酷刑叙事策略,也是红色叙事对鲁迅酷刑叙事传统的内在继承。

浅谈红色儿童剧在幼儿园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下载:255 浏览:1051

张皓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11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红色主题儿童剧在幼儿园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红色主题儿童剧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幼儿园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本文探讨了红色主题儿童剧在幼儿园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红色主题儿童剧在幼儿园思政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政素质和爱国情感。

红色旅游质量、满意度与游客忠诚研究——以井冈山景区为例 下载:92 浏览:427

卢小丽1,2 付帼1 《当代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游客忠诚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旅游产品的人际传播和市场占有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为例,分析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的影响。论文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建立了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收集到的134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揭示红色旅游质量、满意度与游客忠诚之间的关系,剖析提升游客忠诚的途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旅游质量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游客忠诚,满意度对旅游质量与游客忠诚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红色旅游质量对游客忠诚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趋势,提高红色旅游游客忠诚的重点是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特征质量。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龟裂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72 浏览:496

张鹏琼1,2 陈留勤1,2 郭福生1,2 潘志新3 刘鑫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罗盘测量裂隙走向,同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分析龟裂地貌形成的原因。野外观察发现,龟裂地貌主要发育在颗粒相对均匀的厚层细粒砂岩中,可产在砂岩层面或其它暴露面上,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5 cm。在偏光显微镜下,砂岩样品的碎屑颗粒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填隙物中含有方解石胶结物。在扫描电镜下,颗粒胶结疏松,颗粒表面的溶蚀小孔和裂隙比较常见。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本文认为岩性是龟裂地貌发育的基本要素,裂隙走向的玫瑰花图显示,断裂构造控制了一部分龟裂的形成,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硅、铁、锰氧化物沉淀而在砂岩表层形成薄层结壳,后由于应力拉张使结壳破裂,形成细小的裂隙,流水沿着裂隙侵蚀使其扩大,最终形成龟裂地貌。最后,提出龟裂地貌的四个阶段演化模式。

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磁化率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下载:91 浏览:498

金书晨 李永化 魏东岚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以大连市金州七顶山、石河华农村和滨海假日花园红色风化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磁化率特征曲线。按照20 cm为间距在金州七顶山取样20个、50 cm为间距在石河华农村取样8个、20 cm为间距在滨海假日花园取样2个,进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的磁化率变化曲线均存在先增加而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难以得到相对统一的变化趋势,频率磁化率百分数变化曲线表现为相对一致的增加趋势,能够更清晰的反应红色风化壳成壤强度。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与山东庙岛群岛风化壳同发育于新近纪。红色风化壳是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风化产物,上覆黄土说明经历了热带或亚热带湿热气候随后变为干寒气候。

红色歌曲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下载:54 浏览:684

刘薇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7期

摘要:
红色歌曲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音乐,它是一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保存的、充满了正面和正面力量的音乐。红色歌曲既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又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红色歌曲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既可以充分体现音乐的价值,又可以充分地反映其深刻的德育和教育性。

基于红色音乐文化融合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下载:46 浏览:682

冯爽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红色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遗产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作为红色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音乐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的红色音乐素材,而这些素材,则都是培育小学生红色精神、家国情怀的重要源泉。

赣南苏区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下载:287 浏览:3000

温泉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将红色音乐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是践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良好策略。教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红色音乐文化对于培育学生红色精神,砥砺学生前行动力的重要意义,采取多元化策略推进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用红色歌曲为思政课堂注入高尚灵魂,让学生在红色歌曲传唱中坚定信仰,推动音乐与思政同向同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尚存缺憾,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尚需调动,为更好促进贛南苏区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达到双赢局面,双方应主动建立合作关系,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浅谈学唱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下载:286 浏览:3422

乔梦晴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音乐教育首当其冲。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学唱红色歌曲,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还能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红色歌曲里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建立正确的民族观与价值观。因此,本文将对学唱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

基层党校培训中红色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下载:162 浏览:2689

刘晓曦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当前,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增强党员爱党、爱国情感,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各级党校进行了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渴的动力;红色资源的存在能够使其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不竭的催化剂;因此,将红色教育资源应用到基层党校培训中,有利于丰富基层党校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其吸引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党性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完善。

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165 浏览:2700

叶宏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文章对当前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现状、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原则遵循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抓好“三个渠道”、打造“三个平台”、突出“三个重点”的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以红色文化资源提高党校党性教育成效研究 ——基于云南曲靖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 下载:125 浏览:1316

史静 史涛 宋家美 陈艺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活教材”,具有独特的基因、内容、方法和效能优势。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系统性不强、教学形式缺乏创新、教学内容不足、硬实力薄弱、软实力欠缺等瓶颈,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优势,需从局部或者重点关节上逐一突破,增强系统性,创新教学形式,规划内容框架,夯实软硬实力,不断“精耕细作”,释放党性教育的效果合力,以此提高党性教育质效,真正做到引红色文化资源之“源”,活党性教育之“水”。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下载:165 浏览:2683

修翰江 赵宇虹 柳叶 赵雨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红色文化是我国现代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更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从红色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红色文化传承的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方式的强化进行探讨和分析。

红色文化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融合研究 下载:167 浏览:2680

吕盛源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内涵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同时红色文化也可以说是我国革命传统以及精神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培养当前小学生爱国情怀的绝佳素材。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相对来说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发展以及建设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通过对红色文化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融合进行研究,提出融合措施建议,促进小学生红色思想的形成。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