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58 浏览:374

练素斌 王丹莹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SNAP-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23±2.56)d,短于对照组的(25.21±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NAP-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UC患者Fib、DD、PLT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下载:92 浏览:498

林卓明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并探讨Fib、DD、PLT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UC患者83例以及体检健康者40名(对照组)。将UC患者分为活动期组(52例)和缓解期组(31例),并将活动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16例)、重度组(9例)。比较各组Fib、DD、PLT水平,并采用Spearman分析评估Fib、DD、PLT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Fib、DD、PLT与UC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2、0.687、0.291,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Fib、DD、PLT与UC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3、0.876、0.595,P<0.05)。结论 Fib、DD、PLT与UC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UC临床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 下载:10 浏览:382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罗飞翔 2018年11期

摘要:
总结了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特征性皮肤损害,防止原有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预防新的皮肤损害出现;冲洗腔口周围皮肤损害创面、清除浆液性分泌物、预防创面感染;各类厚痂的处理是护理的难点,除鼻腔的厚痂外,其余厚痂均不主张积极清除;预防摩擦性脱发和甲板裂,揭除各类敷贴和粘胶时避免皮肤撕脱伤;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8例在锌摄入治疗9~19 d后皮肤损害完全愈合,治愈出院。

粪便人β-防御素检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97 浏览:487

郭静 金娟 孙慧清 康文清 张耀东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粪便人β-防御素1(HBD1)和人β-防御素2(HBD2)在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NEC早产儿(NEC组)以及38例排除NEC的早产儿(对照组)入院首日、确诊后2 d及出科当日的粪便标本,分析NEC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时间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及粪便HBD1和HBD2含量的差异。结果 NEC组入院首日及确诊后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EC组入院首日、确诊后及出院科当日的粪便HBD1、HBD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EC组重症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明显低于轻症患儿(P<0.05)。结论 NEC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或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NEC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四神丸对慢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536

刘億1 葛巍2 刘雪珂1 陈芳1 张晓云1 刘馥春1 赵海梅3 刘端勇4,5 《中国中医药》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四神丸对慢性复发型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酶(MPO)、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参考文献复制慢性复发型SD大鼠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对照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进行结肠肉眼下及镜下损伤评分,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总蛋白量、化学比色法检测SOD、MPO、MDA、T-AOC、NO和i-NOS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对比,四神丸各组大鼠结肠重量明显减轻,结肠重量指数明显下降,结肠长度增长,同时结肠肉眼下及镜下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而SOD和T-AOC的活性均显著升高,但MPO、MDA、NO和i-NOS的活性却显著降低。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恢复结肠黏膜氧化代谢平衡而达到改善或减轻慢性复发型UC大鼠的目的,但是否通过i-NOS/NO途径仍需进一步研究。

祛风药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86 浏览:527

王亚梅1 董秋梅1 刘春慧1 张志芳1 李雅静1 刘绍能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溃疡性结肠炎乃脾虚湿盛,湿热风毒之邪蕴结大肠脂膜,日久脂络受伤,气滞血瘀,血败肉腐而成,其发病与风邪的关系密切。临证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常用之法如健脾、祛湿、疏肝、活血等的基础上配合祛风药,可有助于健脾升清、祛风胜湿、疏肝理气、辛润活血。总结祛风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有疏风宣肺、活血化瘀、疏理肝气、健脾升清、风能胜湿。

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下载:70 浏览:507

缪志伟1 顾鸣佳2 严晶2 徐艳1 叶柏3 《中国中医药》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语言不限。纳入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UC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研究,共计1102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西药相比,联用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提高UC的临床有效率[RR=1.23,95%CI(1.16,1.29),Z=7.60,P<0.01],和降低复发率[RR=0.31,95%CI(0.18,0.54),Z=4.12,P<0.01]。并能更好的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PLT、FIB,提高MPV水平,以及更好的控制炎性反应,降低患者血清中的IL-6、IL-8、TNF-α水平,而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R=1.17,95%CI(0.69,1.99),Z=0.58,P=0.56]。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UC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考虑到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该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进一步证明。

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49

崔国宁刘喜平曾庆涛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1期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与重点,由于该病迁延易于反复,西医治疗多采取的是对症治疗。近些年临床研究报道中医治疗此病存在优势,其中参苓白术散是被应用于治疗此病最广的一个方剂。从单纯中医方剂治疗、中医灌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方剂联合应用治疗、中医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在本方剂干预作用下的微观环境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以各种方式应用于临床。另外,基础研究发现在参苓白术散的干预作用下,其可以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机体的炎症因子、基因蛋白的表达,这也许能为揭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与血浆中浓度表达意义 下载:85 浏览:521

刘佳丽1 杨坤1 徐爱玲1 刘一东1 谷雪松1 孙平良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结肠组织及血浆中浓度表达意义。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取病变结肠组织与血浆提取miRNA,并采用核酸测定仪测定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完整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溃疡性结肠炎miRNA-146a在组织及血浆中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中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与血浆miRNA-146a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中组织核酸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示浓度、纯度及完整性较血浆好。结论 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与血浆中呈低表达,并且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较血浆更具稳定性可作为UC诊断的指标之一。

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下载:99 浏览:545

徐甜 连雅君 李振汉 樊姝宁 邓楠 马重阳 程发峰 王雪茜 王庆国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得到当归-白芍药对化学成分的口服利用率和药物相似性等参数,并筛选药对的有效成分组。利用UniProt数据库找到当归-白芍药对有效靶点的官方基因名称,并利用CTD数据库进行靶点相关疾病注释。通过DisGeNET数据库得到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并与当归-白芍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揭示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了当归的2个活性成分和白芍的9个活性成分以及63个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MAPK14、PTSG2、PPARG、TNF、IL6、NOS3、BCL2等蛋白质有关。此外,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显著富集于HIF-1、TNF、NF-κB等信号通路中。结论当归-白芍药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以HIF-1、TNF、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

延续性中医护理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 下载:220 浏览:2249

郑霄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延续性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于本院抽选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诊疗资料收集时间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2组,即对照组(2021.02——2022.02)、试验组(2022.03——2023.02),每组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延续性中医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2组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较护理前下降,且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2组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上升,且试验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相关指标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上升,且试验组上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延续性中医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身心应激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下载:201 浏览:1901

刘凯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探讨酚妥拉明泵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酚妥拉明泵维持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就腹胀消失、肠内营养恢复及大便改善时间看,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治疗总有效率看,对照组72%,观察组92%,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免疫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应用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有效性,并实现其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改善,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研究进展 下载:236 浏览:3371

杨静文1 王乐2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已成为导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探索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干预一直是新生儿科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介绍了NEC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并发症及预防的相关进展,以求进一步认识该病,在未来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247 浏览:2611

郑雁芮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探究与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与维生素D的缺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最近一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15例早产儿为本次调查研究样本对象(胎龄小于36周)。以患儿是否产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分组依据,将所有受调查样本分成两组,观察组为NEC组(11例),对照组为非NEC组(204例)。收集所有样本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外周静脉血,并进行25-OHD水平检测,之后对比两组样本早产儿与其母亲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确定早产儿患有NEC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母婴血清中的25-OHD含量显然高于观察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母亲与婴儿之间的维生素D水平符合正相关性。两组早产婴儿维生素D的水平在不同层级的分布上均有统计学上的比较差异。NEC的影响因素可能与胎儿的胎龄、出生时候的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长等有关。结论:母亲与早产婴儿体内血清中的较低25-OHD含量可能是导致婴儿发生NEC的重要影响因素,说明母体应在孕期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以预防早产儿出现NEC。

综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下载:103 浏览:1223

高林林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讨论分析综合观察慢性溃烂性结肠炎的临床功效及其不良反应状况。方法:选择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开展观察的80例慢性溃烂性结肠炎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遵循任意均值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病人。对照组应用柳氮磺吡啶的基本观察方式开展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美常安融合灌肠开展观察。观察两组病人观察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等状况。结果:观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产生率各自为85.00%(34/40)、62.50%(25/40)和5.00%(2/40)、25.00%(10/40),其差别均有统计分析学意义(P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针灸治疗 下载:256 浏览:2583

朱晓华 《中国中医药》 2024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综述了针灸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现状,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能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症状,发挥显著疗效,现有研究表明它能有效缓解腹痛、腹泻,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存在样本量小、治疗方案不一致和机制探讨不足等问题,未来得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还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以验证针灸的长期效果、优化治疗方案,推动其科学化和规范化应用。

观察中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下载:352 浏览:1602

徐成丽 《中国中医药》 2024年10期

摘要:
分析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1年内收治的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实施中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结合比较两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里状态的负面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受检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治疗时,通过中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更加明显,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下载:541 浏览:3291

唐仕燕 陈剑敏 《中国中医药》 2023年3期

摘要:
研讨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效果。方法:给予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74例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共37例,干预组患者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疗方法,共37例,对比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干预组高(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前,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通过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中药汤剂六和汤加减治疗作用分析 下载:88 浏览:1032

曾福银1 邱晓柳2 李向林3 《当代中医药》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应用中药汤剂六和汤加减,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慢性复发型UC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六和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粪钙卫蛋白(F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复发型UC治疗中应用六和汤加减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实验研究 下载:85 浏览:1025

李虎宁 刘秀珍 《当代中医药》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补液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性结肠炎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每天晚上睡觉前,使用柳氮磺胺米啶灌胃,并将柳氮磺胺米啶栓塞于肛门;对观察组的40例病人采用牡丹汤加中草药保留灌肠的方法。结果:在腹泻、腹痛、粘液样脓血便等改善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都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结肠镜表现出明显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7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每天晚上睡觉前服用柳氮磺胺密啶+柳氮磺胺咤啶栓相比,中药芍药汤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