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观察 下载:234 浏览:2442

赵静 陈凤玲 张晶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住院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像,随机分成对照组50名和观察组50名。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方面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和不同的护理后,患者预后影响效果均恢复到良好状态,且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16.0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105 浏览:1064

李亮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从医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中挑选出9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取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研究组血压、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血脂,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丁苯酞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观察 下载:224 浏览:3030

郑会城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阿魏酸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96例I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联合阿魏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S)、血小板聚集(PAL)、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DNS、PAL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ICD患者效果确切,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98 浏览:2912

过智伟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单溶栓治疗,观察组进行溶栓加普通球扩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脑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脑功能状态。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下载:251 浏览:2960

董中君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围绕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后病人临床症状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促进病人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为各医院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治疗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在2019年4月份到2020年5月份,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入我院神经科进行治疗,研究人员在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为了收集到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从以上这100名病人的治疗资料中提取了研究所需的各项资料。将病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进行分析比较,常规组的病人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而研究组病人则是使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最终对两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参与本次研究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但是经过治疗之后,常规组病人的以上这两个指标中的得分都明显低于研究组病人。结论:医院在对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除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模式之外,还需要使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促进病人最终治疗效果的提升,并改善病人的Bae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66 浏览:1708

​李娜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4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期间入选患者一共为106例,本次研究中共设置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小组,并分别为其提供常规护理以及在其综合康复护理,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患者在预后效果的各项指标方面,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分析 下载:184 浏览:1442

赵伽焜 《当代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福泉市中医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根据摸球法,将其分成比较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给予全部患者西医治疗,对实验组加用中医辅助治疗,比较组间临床效果、临床指标、血压和血脂水平、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比较组(P<0.05);治疗后,比较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差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水平优于比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加用中医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压和血脂水平,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196 浏览:1680

吕育娟 刘昌龙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有效率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运动能力评分基本相同,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能力评分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较为明显的实现患者NIHSS评分及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139 浏览:1537

张喜军 周凌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展开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在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5年时间内,均给予介入诊断,其中筛选出55名符合应用支架形成手术的病患展开介入治疗,之后明确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的应用疗效以及常见并发症类型,前提是在所有病患应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基础之下。结果: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诊断结果、血管介入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等详细数据见正文表格处,基于SP SS19.0针对所有数据进行记录、比对、分析。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最终结果表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使用可以强化介入治疗的评估依据,并且支架形成术式临床期间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类实用手段。

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46 浏览:2696

叶子政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48例符合条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治疗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24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为治疗模式,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年,研究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Vs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个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值得推广。

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下载:53 浏览:571

康利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探究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状态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