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近代中意交流格局下的人物图景——佛弼执礼的在华行迹与《酷刑逼供论》译介 下载:41 浏览:270

孙车龙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意大利人佛弼执礼光绪年间来华,侨居中国近五十年,其人汉学渊博,曾长期兼领意大利驻华多地领事之职。他广交名贤,孙中山曾亲笔致信予以称赞,其信可补文献之阙。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佛弼执礼时常扮演为和平奔走的调解者角色。究其原因,既是他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然,也是由意大利在华所处的尴尬境地决定的。此外,作为贝卡里亚名著《论犯罪与刑罚》的最早汉译选本,《酷刑逼供论》的译介是佛弼执礼审时度势后的选择,但深究之,它更是佛弼氏为扭转"三门湾事件"后意大利在华不利局面而做出的尝试。该书虽夹带了一定的私心,但也确实对清末刑讯制度的革除有襄助之功。

“十九世纪文明”的译介与鲁迅早期的文学道路 下载:64 浏览:468

李春 《文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鲁迅在留日期间批判性地吸收了西方的"世纪"这一概念,形成了观察历史的"长时段"思维,并进而构建了"文明史"和"文化比较"的认识方法。其基本特征就是重视历史现象内在的连续性,而不是表面的重大事件。通过"文明史"研究,鲁迅认为,以"物质"和"众数"为主要特色的十九世纪西方文明所面临的危机就是精神的零落;而通过"文化比较",鲁迅认为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具有非功利性、能够撄人之心的文学,便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钥匙。鲁迅的文学因此一直存在着重视"写心"而不是"存史"的倾向。

耳福的伟大发明:外国电影在现代中国的译介技法流变 下载:53 浏览:373

黄勇军1 柳谦2 《当代艺术》 2019年3期

摘要:
从20世纪初叶到40年代末,为克服中国观众观看外国电影的语言障碍,中国电影界不断革故鼎新,探索出"当场口译""电影说明书""译意风""中文字幕""华语配音"等一个又一个"译介良方",不仅为解决观影的语言障碍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了发扬电影艺术的有效手段、辅助教育的重要工具以及中西文明的交流工具,在极大地促进了外国电影在我国的传播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荷兰文版鲁迅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下载:79 浏览:487

易彬 《文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鲁迅翻译过两位荷兰作家的作品,"鲁迅与荷兰"的话题已有了深入的讨论,但"荷兰文鲁迅"的话题显然不为人所知,在"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一类历史勾描之中,鲁迅作品的荷译工作还缺乏知名度。从已知材料来看,自1940年开始,有20余次荷兰文版鲁迅作品的出版、发表或收录的情况,累计篇目70余种。鲁迅的荷兰语轨迹被认为是有助于显示战后荷兰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演变。最初的鲁迅作品翻译带有较大偶然性,之后则是几位左派作家所做的大量工作,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荷兰汉学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文学作品的荷译工作出现新的热潮,在新一代译者的带动下,鲁迅作品在荷兰语的传播有了更为现代、也更为开放的内涵。尽管目前似乎没有新的契机以再次激活鲁迅作品的荷译工作,但基于比较翔实的资料,荷兰语读者接触、了解鲁迅已经具备了多种可能性。

陆文夫作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 下载:75 浏览:490

高建国 《文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陆文夫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他的《美食家》等小说在海内外影响甚广。陆文夫作品走向国际,始于20世纪《中国文学》等外文媒介及出版机构的翻译推广,之后受到各国汉学家的关注和好评,作品被译成德、法、日、俄、英、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广泛传播,影响一直延续数十年,成为世界多国的长销书中国作家。陆文夫作品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主要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真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通俗的语言表述方法,为中国作家走向世界提供了经验。

译与介:米歇尔·鲁阿《郭沫若诗选》法译本分析 下载:75 浏览:397

胡娴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译介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法国米歇尔·鲁阿女士的《郭沫若诗选》法译本,从中发现该译本所承载的跨文化信息。1968年"五月风暴"前后,法国被一种左翼意识形态所笼罩。在此背景下,法国最早关注中国新文学的艾田蒲及其弟子、研究中国新诗的鲁阿,将目光聚焦郭沫若诗歌,通过这一翻译成果,成功地将中国新诗代表作《女神》作者、革命的和爱国的诗人郭沫若介绍给法国读者。而诗人郭沫若的形象,真正代表的是遥远的红色中国,即法国在1960年代末所寻找的一个他者。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蒙学典籍——《弟子规》英语译介国内研究综述 下载:125 浏览:1324

何欣蔓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中国传统蒙学著作《弟子规》流传300多年,其英语译介工作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分析新世纪以来《弟子规》英语译介研究的数量、主题和发展,可以呈现相关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态势,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走向。

从《红高粱》的成功译介探析中国文学外译 下载:292 浏览:1912

白丹 《文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红高粱》作为中国著名作家莫言文学创作生涯的里程碑,经葛浩文翻译出版到西方国家后,莫言也凭借《红高粱》扬名国内外文坛。当前中国文学外译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红高粱》的成功译介对中国文学外译产生的启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试图探寻中国文学外译的有效途径。

5W模式下《红楼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下载:325 浏览:3718

陈晴 王琪 《中国新闻传播》 2021年4期

摘要:
本文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分析《红楼梦》译介与传播,尝试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拓展思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