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强化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下载:56 浏览:347

王健 张道全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强化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N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临床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能减轻病情,提升病患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家属满意度。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73 浏览:1469

王晓萌 《心理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587 浏览:5503

刘雅飞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当前,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当中越来越重要。而在与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时,除了语言以外就是肢体沟通,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在儿科护理过程当中,非语言沟通护理也可以称为哑科的特殊护理,儿科患儿年纪较小,有些甚至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因此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患儿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儿80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式,研究组患儿在语言沟通基础之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比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2.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关系,对患儿治疗具有重要帮助,也使儿科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23 浏览:1765

彭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探讨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语言沟通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和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建议将非语言沟通技巧积极广泛地开展推广和应用。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94 浏览:1851

王晓萌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94 浏览:1056

龙瑶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 观察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60例患儿,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9月-2023年10月。结果 观察组干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平均体温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提升家属干预满意度,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研析 下载:117 浏览:1540

王蕊 《国际护理学》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焦虑症患者护理中运用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研究时间为2021.01-2022.06,研究对象为上述时间段内就诊的焦虑症患者,总数量为6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以1:1的比例分组,34例/组(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分别为其提供常规护理、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精神状态。结果: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比对照组低,NOSIE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焦虑症患者提供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服务在缓解其焦虑情绪和精神状态方面的效果显著,为预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值得大力推广。

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68 浏览:1280

李炜嘉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对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一共96例,通过随机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8例。在临床护理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沟通方式。护理后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等方面,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7.92%;对照组为83.33%;显然研究组患儿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在患儿临床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方面,研究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显然研究组患儿更加配合(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和患儿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常规语言沟通基础上,通过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技巧来实施护理工作,不仅可促进护理人员和患儿的距离,而且患儿也更加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促进了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和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非语言沟通技巧可在儿科护理中加强推广。

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对于焦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213 浏览:1906

杨可心 《中国护理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对焦虑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对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的相关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66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将患者分为(随机数表分组法)两组:研究组、对照组。上述组别分别对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常规护理,以上每组患者各33例,对比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依从性,评估语言沟通+心理护理的有效性。研究患者入选开始、结束时间分别为:2021年02月、2022年02月。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有意义;研究组依从性高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大,P<0.05,提示分析有意义。结论: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在疾病护理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提升依从性,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预后效果显著。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