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执行机制研究 下载:56 浏览:443

赵秀文1,2,3,4,5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我国现行商事和解协议可以通过当事人平等协商、调解、诉讼和仲裁程序中达成。通过协商和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主要依据当事人自动履行,在诉讼程序和仲裁程序中达成的和解协议可以得到法院的执行。《新加坡调解公约》项下的国际和解协议指在独立的调解程序中达成的协议,由缔约国按照当地程序规则和公约规定的条件执行。本文结合我国有关执行商事和解协议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就《新加坡调解公约》项下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在我国执行中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包括东道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和解协议的性质、公约项下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在我国的执行程序和执行条件、以及关于我国是否应当在近期内批准加入《新加坡调解公约》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作者认为,无论我国在近期内是否考虑批准加入该公约,都应要尽快做好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事调解法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立法层面上尽快制定和出台规范商事调解制度的法律规则,在司法层面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执行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各项程序规则及相关配套措施。

新加坡商事调解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 下载:60 浏览:364

黄一文1 王婕2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调解作为争议解决的一种重要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加坡调解公约》的签署以及各个国家的陆续批准,和解协议的跨境执行这一障碍也将渐渐得以解决。新加坡被认为是亚太乃至国际领先的争议解决中心,其商事调解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将东方调解的传统以及西方现代的调解制度进行了融合,并在立法、司法、机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其特有的调解制度。新加坡作为具有丰富民间调解历史的东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过许多问题和挑战,其调解的发展能对中国现阶段的调解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本文希望从商事调解立法、商事调解机构建设以及调解专业人士群体发展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中国可以从新加坡商事调解制度与实践获得的启示。

大湾区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建构 下载:65 浏览:372

赵蕾1 于恺2 蔡绿茵3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大湾区在金融体系和纠纷解决体系呈现出的"双重差异性",不利于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也无法满足粤港澳金融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快速有效的跨境解纷需求。对此,根据法治原则、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协同治理原则,整合三地解纷资源,优化调解合作机制;按照纠纷解决金字塔(DRP)、纠纷解决系统设计(DSD),设计以"粤港澳金融调解合作"为中心、以调仲对接、调诉对接为补充的大湾区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提供"一体化"的金融解纷机制和"全链条"的金融治理体系。

《新加坡调解公约》的衔接困境与突围——从调解协议效力的冲突切入 下载:58 浏览:409

赵泽慧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我国调解体系的一元化使得商事调解制度只能依附于人民调解而存在,故此国内商事调解协议与人民调解协议一样,并不具有执行力和终局力,这与我国已经签署的《新加坡调解公约》的要求存在本质冲突。制度冲突所带来的适用的"两难困境"将成为我国履行公约义务的严重阻碍,但我国在"法化"不足的背景下尚不具备条件对国内调解协议与国际和解协议一视同仁。因此可以在调解/和解协议的执行问题上按照国内和国际区分,对国内调解协议仍以司法确认制度赋予其执行力,对国际商事和解协议以直接执行机制辅之以执行审查制度,并明确审查范围及其构建方向,以期在制度衔接困境下寻求突围路径。

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的执行依据 下载:69 浏览:396

张宝成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应为非讼案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裁定书以执行力的。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的执行依据应当是司法确认裁定书,而非之前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调解协议,主要是因为:执行依据须为公文书,执行依据确定的给付内容必须合法,执行依据确定的给付内容必须具有可能性,执行依据确定的给付内容必须适于强制执行。因此,司法确认裁定书中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内容加以"复述"体现,应该包含之前达成的调解结果,尤其是针对只是部分赋予调解协议结果具有执行力的情形。

混合模式的争议解决国际工作组——探索商事案件中调解、评估与仲裁之间的互动 下载:65 浏览:425

Thomas J.Stipanowich1 Veronique Fraser2 黄吉日3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全球文化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使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实践日趋复杂,在这一背景之下,本文深入地探索了仲裁、评估、调解或旨在促成特定合意的其他程序之间的互动,从全新视角更有价值地概述由各种纠纷解决情景组成的光谱。本文基于争议解决的目标、文化、法律传统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提供更系统的考察和比较这些场景下不同的实践与观点的基本方案。此外,本文为国际争议解决实践指南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指引以及国际性的对话平台。

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视域下家事调解前置程序的构建 下载:63 浏览:397

冯振强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家事纠纷数量不断增长,案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一些试点法院结合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探索试行家事调解前置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实践乱象丛生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基础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困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和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家事调解前置试点模式的基础上,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切入,对家事调解前置的概念作出厘定,并提出了筛选家事调解前置案件的方法,进而在理念构建、程序启动、调解流程、保障与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我国建立家事调解前置制度的路径作出设想与展望。

基层调解与法礼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对一起乡村交通事故的法社会学分析 下载:23 浏览:404

陆益龙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调解在纠纷解决中常被运用,从乡村纠纷解决的个案实践中,可以看到基层调解具有化解纠纷的良好效果。基层调解通过实现情境相对正义、权威与信任以及妥协与共赢调解策略等机理而达到有效化解乡村基层纠纷的功能。从本质上看,基层调解之所以能够取得化解基层纠纷的良好效果,关键在于其具备法礼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当前的乡村社会秩序可以说是由法治力量和礼治力量混合、共存的法礼秩序,要更好地化解纠纷实现秩序,就需要将法治与礼治两种力量融合起来,形成合力,将会促进乡村社会的"善治"。

虚拟维修人员与工步等级匹配调解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520

张云荣1 张志利2 李向阳2 徐卫昌1 韩奎侠1 李良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在处理维修工步的并发冲突上不能充分发挥每名维修人员作用的问题,提出了维修工步与维修人员按照权限等级的相互匹配机制,对维修人员的状态信息阐述并对维修工步的难度等级进行划分,给出了维修人员与维修工步相互匹配的过程。采取着色petri网及CPN Tools对匹配过程进行建模及仿真,得到仿真结果表明该匹配机制可以很好解决针对维修工步并发冲突中维修人员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

房建工程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与纠纷解决策略研究 下载:27 浏览:349

王威 《管理与科学》 2025年4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建工程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与纠纷解决策略。针对当前房建工程监理中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展开分析,其中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变更管理不当等方面的挑战。对纠纷解决的策略进行了概述,包括法律诉讼、调解和仲裁等常见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旨在提高房建工程监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通过对合同管理和纠纷解决策略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监理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并促进房建工程监理领域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

基层治理中基层矛盾调解制度研究 下载:83 浏览:1018

王名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当今社会基层矛盾频发多发、种类繁多、变化多端。基层矛盾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基层矛盾的调解制度需要治理主体主动作为、依法作为、科学作为、创新作为,形成科学的基层矛盾治理体系。方式上应当多维思考、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多元共治,立足各地实际大胆探索,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推进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深度融合,不断落实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力构建社会善治新体系,确保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为例 下载:83 浏览:1029

杨景平 罗姗娜 金文玲 岳远云 杨嘉琪 兰天玉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就是政府、社会、公民等多元协同。对于整体的社会治理而言,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把社会治理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基层,解决基层矛盾,防范于未然,对于形成安全、干净、和谐、美丽的社会秩序尤为关键。这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问题与挑战是并存的,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探索社会治理之道,不断攻克社会治理难题,不断弥补现有治理短板,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向有序有效发展,为继续保持领先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衔接研究分析 下载:68 浏览:754

杨培健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当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认可并被大量应用的一个司法新概念,并被纳入了法治范畴。我国的人民调解就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其功能与地位也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对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之间的衔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新时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策探究 下载:65 浏览:804

孟祥平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成为维系经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新时代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相关的调解模式存在着不适应性,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拟就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关于林权争议调解处理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下载:89 浏览:975

张家胜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当前的林业建设目标向生态林业转型,林权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入,人们逐渐提高对林业资源的认识,但众多林权争议纠纷暴露出来,为了稳固林权的改革成果,本文将主要对林权争议的起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平公正地调解好林权争议,提出了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民事诉讼法中调解协议与调解书之比较研究 下载:87 浏览:916

吴徐靓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民事诉讼法中调解协议与调解书的概念、特征、性质、效力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对二者概念、特征、性质的比较,揭示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论我国的传统调解及其现代启示 下载:80 浏览:1023

田应茂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调解在中国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调解理念和独特的调解机制,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之花”。在现代中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调解在化解社会纠纷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但在数量不断增长、类型日趋多样的社会纠纷面前,我国当今的调解制度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因此,本文对我国的传统调解进行分析,汲取传统调解中有益的理念和机制,如适度建立调解前置程序、充分借助民间力量等。

律师调解机制在诉讼法中的构建及作用 下载:81 浏览:1034

刘伟伟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律师调解机制进行概念分析,梳理近十年来律师调解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了解律师调解机制的优势与不足,试图提出律师调解机制之完善途径,以利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法、尚法的风尚。

行政调解:困境掣肘与优化路径 下载:98 浏览:1291

李言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矛盾纠纷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及“诉讼中心主义”理念影响,导致案多人少,法院系统诉讼爆炸。此时,在厘清行政调解制度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作为多元化解纷机制的关键途径之一,其地位应该予以重视。但实践中,行政调解制度的运行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缺失统一的规范体系、行政调解主体瑕疵以及行政调解范围不明。为了使行政调解发挥实效性,应该统一行政调解制度的规范体系、优化行政调解主体资格以及明晰行政调解范围。

联动解纷视角下的矛盾纠纷调解前置机制研究 ——以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为例 下载:96 浏览:1274

林旸燕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用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调解前置制度。调解前置制度既是重构优化民事纠纷解决与司法资源配置平衡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湖里法院近年来在诉前调解工作中的探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参考,进而提出规范完善调解程序、司法确认程序等相关配套措施,进而构建起民事纠纷调解前置的法定化程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