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下载:45 浏览:346

黄志敏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章主要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隐性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并分析了实行的方法,即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以及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教师优化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 下载:65 浏览:372

蒋国生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教师的教学问题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优化教学问题设计应做到遵循基本准则,遵从基本规范,体现基本意蕴,彰显基本价值。

浅析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案例探索 下载:52 浏览:538

鲍丽 王雪涵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思政课程,学生将通过这门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等等。由此可见,这门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明确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继续奋进,也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融入到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案例中,不仅有助于思政课教师丰富教材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思政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科学性建设。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下载:96 浏览:1006

刘仁江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文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点对策,即通过学习课标、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使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101 浏览:1020

吴珍琳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德育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笔者对中学德育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下载:95 浏览:1021

黄东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力”则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它是一个人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能力,包括多角度发散思维力、多层次分析思维力、综合性辩证思维力等,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关键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研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德法素养”的圆融、提升,让学生过上有意义、有价值、比较崇高的“有道德的生活”!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 下载:98 浏览:1043

杨雪梅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小学作为道德启蒙的重要阶段,如果教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加以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体验式教学可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原本晦涩的人生道理,并促使其端正自身的态度,约束自身的行为。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教师需要科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精彩纷呈。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文化素材的运用策略 下载:124 浏览:1562

于冬梅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随着新课标体系的全面推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教师积极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锤炼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很多知识点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教师能够引入生活元素,就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性,也有利于他们将自身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应用到生活环境中。目前很多教师都已经着手引入生活素材,并依托于此增加课堂环境中的生活气息。但是结合当前教学成效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没有发挥生活素材的作用与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与分析。

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 下载:120 浏览:1518

凤蕾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即时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进行实时评估,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目的,相比于事后评价,即时评价应当体现及时性、激励性、全面性与公正性的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利用即时评价的方法,既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153 浏览:1937

李妍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以熏陶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为旨归。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输出教学内容基础上关注学生情感、行为习惯、个人能力等方面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增强综合素质,在学习中掌握终身受用知识与技能,如何践行新课改要求并优化教学活动,成为教师要解决育人难题之一。本文论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和主动性。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农村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渗透 下载:153 浏览:1915

陆满珍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包含我的家庭生活,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指导家庭成员应该互相体谅,学习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方法。同样,也设有我们的学校生活部分,让学生通过集体生活体会同学情谊、学会与同学相处,遵守集体规则。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渗透到离异家庭孩子的心中才能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本文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农村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渗透。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探索 下载:180 浏览:2475

万东霞 《中国法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传授给学生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相关的知识,更关键的是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提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立足课本,深度融合课本资源;巧设问题,强化生活化教学过程的引导性;利用多媒体,优化生活化学习体验;分层教学,整合生活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教学的研究 下载:241 浏览:2358

田佳雨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2021年作为重要的必修内容正式进入课堂。站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深层次的融合,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实践效果,对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行动指南。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来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 下载:159 浏览:1680

黄果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在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教师要深挖《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进行阐述,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家庭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下载:83 浏览:856

白玉金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0期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教育内容的相互补充,更是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深度融合。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期在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下载:97 浏览:768

刘万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道德素质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与德育的有效渗透是一大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下载:148 浏览:861

​热萨来提·达妮娅尔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在品德与生活的延伸,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强调了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法治教育的渗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能力。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维权手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下载:161 浏览:896

​李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导入、课堂模式和开放式教学。这些方法均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其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本研究对于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整合的路径研究 下载:268 浏览:1678

​傅文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教学资源,把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理想,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探究 下载:244 浏览:1365

黄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德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根本目标,要求学校教育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德育思想意识。小学时期的学生思想发展不成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正确引导,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