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5W理论的广西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推广现状及优化建议 下载:33 浏览:231

覃莹莹1 邓艳香1 何静芳1 薛崴月1 肖程伟2 伍小羽1 王雪冰1 《体育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运用内容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5W理论切入,探究广西高校校园体育赛事在推广主体、内容、媒介、受众、效果上的特征及影响赛事发展的因素。主要结论: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推广主体各部门协调不完善;推广内容不够全面,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各推广媒介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推广受众参与及热情程度随年级的增长而递减;新媒体线上互动效果欠佳。建议:加强PGC推广主体管理建设;加强推广内容创新、合理增加体育人文精神报道比例;加强传播媒介的特色化建设;通过创新赛事举办形式,加强体育意识教育等提高受众参与热情;提升赛事报道内容质量及媒介发言人的新闻素养,人性化互动内容。

盐胁迫对紫苏叶片光合特性及离子平衡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219

易家宁 王康才 董雨青 张琪绮 毛晓敏 邓艳婷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以紫苏实生苗为材料,以正常供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盐胁迫程度对紫苏叶片光合特性及离子平衡的影响,以期为紫苏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紫苏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光合参数(Pn、Gs、Ci、Tr)则均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强而下降;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光合色素含量则在NaCl浓度为25 mmol L-1时达到最大值,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则在Na Cl浓度为40 mmol L-1时达到最大值。紫苏叶片中Na+、K+、Ca2+含量在低盐浓度条件下变化缓慢,在高盐浓度下Na+含量显著增加而K+、Ca2+含量则显著下降。本试验结果说明紫苏能够忍耐一定程度的盐胁迫伤害,对盐有一定的适应性。

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现状分析及禁渔效果初步评估 下载:75 浏览:490

王银平1 邓艳敏1,2 刘思磊1 李佩杰1 刘凯1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于2021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长江下游鱼类群落进行4次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鉴定鱼类84种,分属10目18科63属,其中47.62%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但鱼类种类较历史记录偏少。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鱼类种类数、种群数量和重量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群落优势种为光泽黄颡鱼、鳊、鲢、短颌鲚、贝氏等9种。4种摄食功能群中,肉食性(47.62%)和杂食性(40.47%)鱼类物种比例较高;洄游习性方面,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6.19%);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6.43%)。大型经济鱼类占总量比例低,但个体相对较大,因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更高。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指数为3.28,水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长江下游鱼类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禁渔效果初步显现,鱼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均有所增加。建议进一步加强禁捕期科研监测,加大监管力度,保障长江下游鱼类资源得以有效恢复,巩固禁捕成效。本研究可掌握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基本特征及变动趋势,为长江下游禁渔效果评估和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提供支撑。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 下载:236 浏览:1984

邓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对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06月至2022年4月之间收集的产后出血产妇110例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采取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每组55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同阶段的宫缩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疗效理想,可减少出血量,改善宫缩,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探究 下载:163 浏览:2546

李凤菊 邓艳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找到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针对主要问题总结有效护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保证更多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放化疗治疗的12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行PICC置管后采取疑似感染患者的标本,按照相关规定展开局部感染因素,包括导管置入部位、放化疗时间、细胞免疫功能、皮肤过敏情况的分析,另外做好血栓生成因素的调查,从而发现血液相关的感染因素。确定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促进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提高,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后续诊疗工作有序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结果: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行PICC导管的感染率为(18.34%),其中局部感染患者17例,感染发生率为(77.29%),血液感染患者5例,感染发生率为(22.71%),相关性感染因素越多,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越大,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该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分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期间行PICC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因素,在此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案,注意规范操作,并根据患者与家属的实际需求,提前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避免PICC置管后肿瘤患者发生局部感染、血液感染等情况,应用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措施,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显得至关重要,医院得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 下载:239 浏览:2380

邓艳花 《体育学报》 2022年8期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与关注,在此背景下,对任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更为严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对策,以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