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信用风险传染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信用债违约的视角 下载:80 浏览:500

宁博1 潘越1 陈秋平2 肖金利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融资风险传染模型应用研究 下载:79 浏览:487

徐攀1,2 于雪3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长期以来,互助担保过程中大量逆向选择的存在以及外部约束机制的缺失,造成集群企业不断蕴育风险,并产生风险传染效应。本文从"复杂网络"理论角度出发,基于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网络风险传染与流行病传播的特征相似性,选择SIRS模型构建风险传染模型,并分析各模型参数在风险传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本文通过提取"天煜建设"案例数据设定模型参数,对SIRS模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从降低有效传染率和提高风险阈值两个角度控制传染效应,对中小企业预防控制集群互助担保融资违约风险的传染具有实践意义。

复杂网络视角下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研究 下载:104 浏览:787

延林芳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效应,并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决策和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通过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传染路径和脆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同时从复杂网络视角深入探究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效应。通过研究金融科技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以促进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性。

金融科技风险传染网络的形成机制 下载:103 浏览:780

延林芳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金融科技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复杂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金融科技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作为节点,彼此之间的关系代表了复杂网络中节点的延伸和相互联系。金融科技风险源于复杂传染网络的脆弱性,系统性金融科技风险是由节点的脆弱性和关联性所导致的复杂网络风险。在研究金融科技风险时,需要在复杂网络框架下分析其产生和传播机制。这个复杂网络具有自组织和自相似的特征,以及“二八效应”。金融科技行业和传统金融行业组成了一个新的复杂网络结构,其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功能和结构的节点。这个新网络表现出结构复杂性、融合性和网络进化性等特征,其结构不断变化,节点之间相互融合和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复杂融合性的风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