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研究 下载:53 浏览:683

汤国亮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探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取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50,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研究组(n=50,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比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HR、SpO2、MA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麻醉后HR、SpO2、MAP均有所降低,T0、T1时间点HR、SpO2、MAP无显著差异,P>0.05;T2、T3、T4时间点,研究组HR、SpO2、MAP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取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稳定机体应激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缩短苏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7 浏览:393

张海涛 刘光明 李淑婷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42例(42只眼)泪小管断裂患者。显微镜下寻找患者的泪小管鼻侧断端,取14 cm长度的硬膜外麻醉管,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用酒精灯加热开口端使之形成盲端。扩张上下泪小点后,在探针引导下将硬膜外麻醉管两盲端自上下泪小管插入至鼻泪道,行泪小管吻合后缝合眼睑皮肤裂伤。术后3个月拆除泪道置管。观察术后第6个月患者泪道冲洗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2例患者术后1月脱管;泪小点撕裂者2例。术后第6个月,泪道冲洗通畅者38例,通而不畅者2例,不通者2例。结论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安全有效,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简便,有效率高,花费少,外观影响小,患者满意度高。

全麻眼底手术中麻醉护士在麻醉医师置入可弯曲喉罩中的配合作用 下载:57 浏览:381

段薇 李明颖 杨鸥 吴楠 王振元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全麻眼底手术中可弯曲喉罩(Flexible-LMA)置入过程中与麻醉医师的配合,改善插管条件,减少插管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2~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接受我院治疗的60例择期眼底手术全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由同一位具有主治医师资质的麻醉医师与工作5年以上的麻醉护士行F-LMA置入操作,改良组由麻醉护士双手托下颌辅助麻醉医师采用食指推送喉罩置入法。对照组采用麻醉师左手提下颌,右手执笔正中入路标准食指推送法。记录两种方法置入Flexible-LMA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置入时间、麻醉医师对喉罩置入难易程度评分,术后喉罩沾血和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结果改良组置入喉罩一次成功率(P<0.05或0.01),总成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麻醉医师对喉罩置入难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术后改良组喉罩沾血和咽喉痛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护士辅助麻醉医师置入法能快速,有效地为全麻患者置入Flexible-LMA,时间更短,术后喉罩并发症(咽部疼痛,损伤)更少。

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手术疼痛差异的比较 下载:57 浏览:354

张鹏1 李丹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分次手术时的疼痛差异及对策。方法对40例双眼白内障患者,间隔1~3周分别行两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测两次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并记录分析。结果两眼手术时间及眼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示患者第1眼手术疼痛程度均低于第2眼,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评分比较,两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眼手术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白内障患者分次手术的第2眼手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第1眼,不存在眼别差异,有必要实施干预,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情景模拟训练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手术耐受程度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347

王仕英 管薇 李小静 崔文俊 胡燕 顾永昊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手术耐受程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4月眼科局麻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指导,观察组患者加入情景模拟训练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术前2 h的血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借助视觉模拟评分(VAS)尺完成术中疼痛、恐惧和配合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在入院后第1天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2 h时,观察组的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心率(P<0.01)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疼痛和恐惧评分也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术中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讨论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眼科局科手术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从《美丽新世界》看“麻醉型”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的威胁 下载:58 浏览:357

苏昕1 龚超2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摘要:
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冲突中的安全阀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此处的"社会安全阀"体现了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个侧面,其本质肯定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然而,在阿道司·赫胥黎的文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其虚构社会中的"安全阀"背离了社会冲突理论,而以一种非暴力的、更富欺骗性与麻醉性的形式浸透社会,致使人性的许多侧面在无知觉中消弭。

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160

赵联齐 《诊断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均采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25min后(T2)以及手术完毕时(T3),试验组Cor、AC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麻醉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保持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大肠杆菌UvrB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 下载:72 浏览:480

方佳炜1 张梦2 杨一鸣1 叶依杨1 王中山3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UvrB蛋白,优化其表达和纯化的条件,并初步研究其对抗紫外线伤害的功能。[方法]克隆大肠杆菌MG1655菌株UvrB编码序列,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Waldo-GFP-UvrB,并转入BL21(DE3)表达菌株诱导蛋白质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以及分子筛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质,采用紫外光刺激的方法研究其细胞内功能。[结果]成功构建UvrB表达载体,获得UvrB在BL21(DE3)中重组菌株,其表达条件为22℃,0. 2 mmol/L IPTG诱导20 h,UvrB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SDS-PAGE结果显示UvrB蛋白质分子量约76 k Da与预期相符;经纯化后UvrB蛋白质得率约为0. 6 mg/L培养基,纯度> 85%,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研究克隆并构建了大肠杆菌UvrB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优化了其纯化方案,得到纯度> 85%的可溶UvrB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UvrB蛋白质功能奠定了基础。

缓激肽生物合成及其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保护作用 下载:84 浏览:472

张美娴1,2 张梦3 方佳炜2 戴毅2 陈淑漫2 杨静2 朱焘2 王中山1,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获得有活性的缓激肽药物,探讨缓激肽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PCR方法构建p Waldo-BK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优化诱导剂IPTG浓度和表达温度;利用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纯化缓激肽融合蛋白质,利用GFP荧光In-gel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构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检测缓激肽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 Waldo-BK表达载体,0. 2 mmol/L IPTG于25℃诱导培养20 h,能够获得高表达的目标蛋白质; In-gel荧光检测证实,融合蛋白GFP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证实缓激肽能够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结论]0. 2 mmol/L IPTG、25℃诱导表达20 h,得到散发绿色荧光的融合蛋白,每1L BL21(DE3)细胞培养基能够获得缓激肽约0. 55 mg,且最终获得的缓激肽能够有效保护心肌细胞对抗缺氧复氧刺激。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下载:27 浏览:35

李娜 《诊断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麻用药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术后复苏情况及MAP、HR、SPO2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MAP、HR、及SPO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前10min、拔管后观察组MAP、HR及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降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复苏,围术期生命体征波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中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79

胡芳艳 《诊断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中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进行麻醉,分别测量气腹前、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以及放气后10min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气腹前后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腹前后比较,T1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2、T3、T4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治疗前后两组均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潮气量气道压(Paw)相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案较插管全麻应激反应更小,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无线镇痛系统提高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和患者满意度的应用价值 下载:54 浏览:495

李美玲 蔡红刚 陈芸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无线镇痛系统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和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80例, 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子镇痛泵镇痛,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线镇痛系统镇痛。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管理状况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术后6 h、12 h、24 h、36 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数字(NR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 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处理及镇痛泵报警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自控镇痛键按压次数小于对照组, 有效次数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不满意率小于对照组, 总体满意率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电子镇痛泵镇痛, 无线镇痛系统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 患者满意度更高, 且无线镇痛系统与电子镇痛泵同样安全, 有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全身麻醉和腰麻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TURBT中的对比研究 下载:78 浏览:436

谢永香 倪洪湖 洪学敏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腰麻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5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膀胱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分别在全身麻醉或腰麻联合闭孔神经阻滞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闭孔神经反射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手术结束时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腰麻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损伤的发生率与采用全身麻醉相当,但对围手术期中血糖水平影响和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全身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阻滞的效果分析 下载:43 浏览:367

刘佳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拉因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100例,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观察组(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各5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痛觉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等各项麻醉效果均对照组麻醉效果更优(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平均心率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平均心率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运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理想,起效速度较快,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有助于保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尽管增加产妇瘙痒发生率,但仍然是理想的麻醉方式。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493

陈永强1 刘瑛2 陈振华1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74例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儿呼气末的七氟醚浓度维持在0.5 MAC,对照组患儿呼气末的七氟醚浓度维持在1.0 MAC。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基本情况、收缩压(S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9.05±0.55)min、拔管时间(11.88±1.6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0.67±0.43)、(17.39±1.54)min(P<0.05)。观察组诱导后5、15 min、术毕时的SBP、DBP及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5 MAC及1.0 MAC均可满足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麻醉维持的需求,相同麻醉质量情况下,0.5 MAC七氟醚可更有效地缩短患儿苏醒、拔管时间,且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及HR迅速恢复正常水平,与1.0 MAC七氟醚相比,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值得应用推广。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和传统异感法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下载:73 浏览:472

李沛1 韩雷2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和传统异感法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阻滞臂丛神经,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法阻滞臂丛神经,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异感法相比,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方法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佳,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下载:166 浏览:1708

黄莉 雍波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术后病人麻醉后恢复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全麻开放手术6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保持体温34.5℃~35.8℃,观察组采用术后保温的方法。对两组病人的麻醉恢复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的排尿量、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引流速度、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病人在麻醉恢复的过程中,低体温对病人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手术过程中要做好保暖的护理工作,从而为病人术后的康复提供保障。

麻醉后恢复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下载:136 浏览:1978

郭军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0期

摘要:
麻醉后的恢复期是手术患者重要的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在这个期间,患者的身体还在从麻醉状态中苏醒,需要合理的护理和注意事项来确保安全和顺利的康复。本文将介绍麻醉后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休息、饮食、药物使用等方面,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的理解和应对这一阶段的要求,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让我们一起了解并分享关于麻醉后恢复期的重要注意事项。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术式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115 浏览:1185

廖莎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术式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录2021.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60例,将其应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并开展不同手术方案,比较组间效果差异。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均有30例,所对应的手术方案为单侧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结果:于手术前后评价两组认知功能,术前组间差异较小,术后两组总智商、语言之上均有所改善,且FIQ、VIQ评分均以观察组更高,P<0.05。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对照组评价值86.67%、83.33%差异较小,两组疗效相当,P>0.05。于手术前后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术前组间差异较小,术后两组均有所改善,P<0.05;且QOLIE-31评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在治疗颞叶癫痫患者时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而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加持下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麻醉科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探究 下载:114 浏览:1504

卢亚莉 龚学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近几年来,“围术期”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通过对麻醉病人的围术期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能有效地减少病人的实际住院天数,提高病人的恢复速率。前言:前言:目的:探讨麻醉科实施围术期护理对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并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3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36例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病人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在床上、下活动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外科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除按一般的护理措施外,还可以促进病人的恢复,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