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项目指导作用 助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周楚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楚昀,. 发挥高校项目指导作用 助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路径[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1.
摘要:
2014年北京市教委开展了高等学校、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高等学校利用人才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在高参小项目中牵依托大学、政府、小学和社会力量(简称UGSS)联合协作共同体,用新的资源观和人才观统筹教育资源,支持小学在体育、美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学科课程教学、学生社团发展、 教师培养培训、理论实践研究”深入开展工作。以青年湖小学为例,高校支持小学发展,通过六年不断研究和实践,实现了多元教育要素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了“全覆盖、多样化、分层次”的小学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体育美育;多元课程;海量阅读;立体读书
DOI:10.12721/ccn.2021.157041
基金资助:

1提炼学校共同价值,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学校文化是一种重要力量,是在实现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共同价值观。青年湖小学在“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核心理念下,以“经营好每一个学生”为育人策略,秉承“精心、精细、精品”的办学精神,坚持“突显人文 品学兼优”的办学追求,培养“健全人格、优雅行为、坚实基础、出色智慧”的学生,不断实现“惠师、惠生、惠民”、“让人民满意”的办学目标。学校发展遵循共同的价值理念: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2多元课程丛林体系,筑梦引航勇敢超越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努力探索“课程成就多元人才成长”的新途径,创设课程生态丛林,成就学生多元发展,逐步实现国家课程课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艺术课程小班化,为学生提供多元、多维发展的课程支持。

2.1学生培养目标

(1)健全的人格、优雅的行为、坚实的基础、出色的智慧。(2)优秀生更优、普通生成优、潜质生向优。(3)有层次无淘汰。

2.2课程发展目标

以重点打造学生科技、艺术、体育特长为目标,开设四类560余门多元课程,使国家课程有创新、地方课程有辐射、校本课程有特色、社团活动成精品、综合课程有实效,努力构建起课程生态丛林。

2.3创新课程形式

学校应该成为加工课程的地方,循着这个思路,在高参小项目引领下,创设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丛林”式课程体系。以生为本——关注兴趣,注重发展、以校为本——传承优势,继往开来、以课程为本——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丛林体系,实现 “专人、专室、专项”生成“专长”的目标。

3精彩体美点亮梦想,科技探索助力成长

在“高参小”项目发展过程中,我们尤其关注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以项目式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动手和探究为核心,用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核心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计,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 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四个层面,不断地渗透在教材和课堂中。重点打造STEAM项目,强调将知识蕴含于情境化的真实问题中,强调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方案,跨越学科界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创客、教师勇于创课。

4校园文化浸润心灵,科研指引促进发展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海量阅读工程”。学校的校门设计成一本打开的书,让学生踏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浸染在浓浓的书香

4.1 为小学送经典诵读课程,覆盖学生两千余人

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海量阅读八步法:“每日晨读”、“课中静读”、“好书荐读”、 “路队诵读”、“亲子共读”、“课外阅读”、“九阶励读”、“师生同读”。

第一步:“每日晨读”——学习经典道义

通过广播,讲解《弟子规》、《论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说明阐述。

第二步:“课中静读”——班级图书漂流

每天安排二十分钟静读,进行图书漂流,让学生畅游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经典书目之中,感悟书中蕴含的道理。

第三步:“好书荐读”——分享阅读感悟

中午广播时间,进行“一日箴言”与“好书推荐”。小讲师与全校师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佳作。

第四步:“路队诵读”——吟咏唐诗宋词

放学路队,都会传来班班整齐的古诗词诵读声,学生在诵读经典中结束一天的学习。

第五步:亲子共读——融情共读共长

海量阅读工程家校达成共识。学生每天回家都要与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在浓浓的亲情中,感悟读书的真谛,共同成长。

第六步:课外阅读——丰富阅读积累

从课内延展到课外,丰富学生阅读积累。

第七步:九阶励读——终身坚持阅读

逐步实施九阶阅读机制,激励学生坚持阅读,把阅读作为终身的项目。

第八步:师生同读——共享阅读成长

每天教师、学生都要进行阅读,共享阅读带来的持续成长。

4.2 创新校园“10+20+10”的阅读模式

每天早晨晨读10分钟,上午海量阅读20分钟,中午一日箴言及好书推荐10分钟,通过“10+20+10”模式,将海量阅读工程作为课程,纳入学生的一日生活之中,从而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4.3 构建多元立体读书文化。

学校楼道、场馆 角落“随处有书,随手取书,随时阅书”,浓浓书香弥漫在校园中,逐渐形成了“明理之要必在读书”,“让阅读成为师生共同的信仰”,“阅读让生活灿烂成诗行”的文化理念。

5构建团队发展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5.1明确学校团队理念

学校倡导“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 “大气成就大器”,“合作谋求共赢多赢”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财富,是教育生产力的主导,是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应试教育成果是盛开在素质教育土壤中的奇葩”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全专业属性”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师学的专业性、教的专业性和学的专业性。

5.2实施五步培养方针

为了打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精、懂管理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教师培养实施了五步培养方针。给全体教师树“旗子”,给新教师架“梯子”给中青年教师铺“路子”,给骨干教师搭“台子”,不忘给老教师新“点子”。通过这样的教育人才建设,最终形成学校人才梯队,聚沙成石,普通教师历练为骨干教师;点石成金,骨干教师蜕变成名师;烁金成冠,名师成长为教育家。

6结束语 

“高参小”项目让高校与小学心相连、手相牵,小学也成为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摇篮。“高参小”项目是基础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新探索。项目推进六年的时光,高校与小学携手,贯通融合做教育,全面增效提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优雅的行为、坚实的基础、出色的智慧的人。真正做到学生有获得,教师有成长,学校有发展,特色有凸显,品质有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发展——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90-96.

[2]陈昭昭,王晓龙.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06):95-96.

[3]周妍妍,马林.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测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107-109.

[4]朱玉成.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8):16-21.

[5]涂曙云.基于创新力导向的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8.

[6]赵艳丽.校地协同创新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周楚昀(1995.2-),女,汉,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