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学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与普通的校园管理模式不同,精细化管理对学校管理者的能力、工作效率等的要求比较高。当前,很多学校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没有真正地关注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导致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受到阻碍。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人工来推动,而精细化管理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分,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繁杂。很多学校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导致精细化管理在校园中的推行受到一定的阻碍[1]。
二、当前学校精细化管理问题的背后原因
(一)学校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当前,学校管理依然是以校长为主,其他管理人员为辅。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决策、管理理念等对学校管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很多地区的学校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没有真正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导致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受到很大的阻碍。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学校管理信息化发展逐渐成为趋势。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信息技术的支持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构建智慧校园,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但许多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导致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
三、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发展方向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人的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教育落脚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在满足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整体发展,以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基础,可以有效开展精细化管理教育。
(二)以校园文化为导向,营造健康校园生活
校园精细化管理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长期教育生活所创造的,将直接体现学校整体的价值文化氛围。同时,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关键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将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在构建健康校园生活的同时,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为此,学校管理者需要把握时代主题,挖掘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更好地开展精细化管理教育[2]。
四、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措施
(一)树立新科学发展观
当前,基础教育已经由规模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作为基本教育策略,树立“投入于人就是投资于质量”的新发展观。笔者所在的学校及学区实行一贯制精细化管理,把幼儿园和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围绕一个“贯”字,坚持“职、责、权”相统一原则,实施公平育人、整体育人、质量育人、发展育人的方案,真正发挥了学前及中小学相互衔接的优势,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精细化现代管理
所谓一贯制教育的现代化管理,就是指为实现全学区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目标,学区及学校领导班子依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各类责任考核指标,修身正己,外塑形象,示范引领,影响带动,全学区各学校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各学校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学区的管理、协调职能,提升中小学、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学品位。“一贯制”有机结合,“各学段”有序运行,学区树立共同的管理目标,科学整合教育资源,让学区内各类学校办学效益最大化,实现学区管理体系的科学化与管理能力的高效化[3]。学校管理要通过规范管理、精细管理、文化管理,最终形成管理文化。
(三)学段教学融会贯通
一贯制教育涵盖乡村幼儿园、小学、初中乡村十二年一贯制教育,学区相关管理人员要把十二年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完善尊重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创造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其中,学区一贯制教育管理精细化的具体实施途径,就是要对管理者进行政治锤炼,对教师的品格进行塑造,对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利用文化干预、引导和调节人的行为,促进学校发展。
(四)优化特色,创新内涵实现发展
学校管理者要立足校情,精细管理,多元育人,提升内涵,优质发展。学校管理者在衔接学段时,要研究学段,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其中的关键是发展高质量。学校管理者要管理精细化,活动特色化,育人多元化,创新优质化,发展高质量。“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四大方面: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质量发展。第一,三类学校晋级优质化精细发展。将学校分为义务教育学校、小规模学校、中心幼儿园三类,并开展精细化管理晋级复评工作。第二,一贯制教育螺旋上升,有特色地发展。相关人员做好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三个过渡衔接工作,促进学生智商与情商均衡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三,“科学高效”内涵式创新发展[4]。第四,立足“四高两强”创品牌高质量发展。相关人员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均衡发展程度高、学校管理水平高、教师业务素质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教育科研实力强、教育服务能力强的“四高两强”发展势头,全面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课改精耕细作
课改精耕细作贵在精耕——用前瞻性的办学理念管理定位来增强团队凝聚力,学区内实验学校应把科研作为强校之本,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品牌学校。在课题研究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以“高点定位,追求卓越”的原则,带领、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用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来激励教师打造“四名”工程:从“解困”入手,制定《尖子生三年行动五年规划方案》培养名生(优秀生);从“专业”入手,奏响高效课堂主旋律。
(六)德育精雕细刻
德育精细到真在务本——“立足校情,以生为本”发展核心素养。学区内实验学校确立了“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新走向”的管理理念,将人格教育渗透进学生管理中,并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网络,形成了“制度规范—活动熏陶—榜样激励”的人格培育体系。学区内各学校还举办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均衡发展。
五、结语
精细化考核给全区学校管理带来了显著变化: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思想、方式、作风得到明显改变,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学校制度全面优化;教师备课方法明显改善,备课质量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明显得到改善;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升,过程性测试和考试工作更加严肃严格,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佳莹.智慧校园应用推进与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20(10):124-126.
[2]陈欣.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9):258.
[3]方国才 . 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4]孙向阳 . 品牌学校的六大核心要素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