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表现出互动性、趣味性及审美性等多重价值。在新的美术教学理念下,以“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帮助学生表现美术灵感,强调学生“做”的能力才能构建更加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的手工教学体系。笔者在美术创意手工课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将独立创作、美术技能、合作优化等理念融入美术教学,提升了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先画后做,确定创作方向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重新归纳了教育活动的概念,其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发展,开展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新理解生活,从某种形式上看,“教育就是生活”。杜威强调生活载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希望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认知经验开展教育工作,消除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畏难心理。教师可将这一教育理念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根据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先导入学生熟悉的教学元素,再尝试借助有关元素完成教学指导任务,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小学生虽然尚未具备较强的手工制作能力,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创作经验,在低年级教育、家庭教育等教育活动中,学生往往已经对绘画等美术技巧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可采用先画后做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借助绘画明确手工创作方向,在完成绘画的任务之后开始手工创作活动。以水果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先画后做的教学设计理念开展手工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描绘西瓜、南瓜、苹果等瓜果,分析不同瓜果的形态、颜色。在这一环节,学生能够从色彩、形状等角度入手,围绕有关物象开展创作活动,利用绘画表现有关物象。在完成绘画之后,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预处理搜集有关信息,从色彩的选择、形状的搭配等角度选择合适的创作方法与创作载体,进而确定后续的手工创作计划。从整体的教学要求与活动进程看,绘画似乎消耗了学生的创作时间,使手工创作活动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但正是借助绘画的合理干预,学生才能对手工活动进行预处理,进而放大手工活动细节,解决后续手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彩泥定型,激发创作热情
彩泥是学生在幼儿教育阶段便开始接触的一种手工创作材料,在教学指导和创作活动中,合理应用彩泥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使其对图形的搭配技巧形成初步的了解。在利用彩泥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彩泥能够以其可塑性、灵活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使其完成学习、创作、记录等一系列手工实践任务。利用彩泥完成手工创作,能够帮助学生在空间构型、色彩搭配等方面积累新的活动经验,改变以往以空想为主的手工创作模式。缺乏创作热情是部分学生不愿参与手工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因,在手工创作活动中,创作模式的单调会进一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惰性。合理利用彩泥,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手工创作活动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手工创作水平。教师可尝试利用彩泥完成手工创作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与创作热情。以花朵的教学为例,面对颜色、形态各不相同的花卉,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进行手工创作,则不同花卉的大小、颜色都会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可尝试借助彩泥开展手工活动。在手工教学指导环节,教师为学生准备不同颜色、质地的彩泥,并给出相应的花卉图片,要求学生观察花卉的特点,选择相同颜色的彩泥开展创作。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从花卉的特征、彩泥的特征两方面指导学生:不同花瓣的纹路存在差异,应该如何选择或搭配彩泥;彩泥的质地、颜色存在不同,如何利用彩泥展现出花卉的本真面貌。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创作:部分学生利用彩泥的简单搭配还原花卉的真实面貌,强调彩泥作品的真实感;部分学生则通过色彩的变相搭配、大小的变相处理完成作品的“变形”,以新的角度展现作品的创作价值。借由彩泥,学生能够在客观的真实物象与个人的创作灵感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而完成创作任务。
三、贴画互动,改变创作方法
利用既有的材料展开创作是完成手工活动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贴画的应用价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合理应用,学生能够从画面布局、色彩搭配等美术技能中获得新的创作灵感,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表达能力与创作水平。从当前的美术教学要求看,贴画与学生的契合度更高,其强调美术创作活动的及时性、快捷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的第一时间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表达等任务。借由贴画,固有的教学模式被重新调整,学生能够以新的方式完成创作。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贴画开展手工创作,利用布条、纸条甚至树叶等材料开展贴画创作,利用常见的生活元素与胶水的搭配,在白纸板上展现出新的美术世界。借由贴画,“贴”与创作的过程能够被进一步强调。以天气的教学为例,在贴画的过程中,可供学生选择的材料是极为丰富的。学生可利用绿色薄膜模拟下雨时的湖面,锻炼贴画的能力,也可利用黑色的布条与白色的纸条模拟天空与雷电,营造“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在贴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优先考虑使用能“贴”的材料,在贴的过程中解决相关问题。对于贴画材料的选择,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首先,材料与被描绘物象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利用草秆代表大树,利用粉笔末代表雪花等等;其次,材料应该容易寻找,避免因材料不足而导致创作失败。
四、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是锻炼学生的审美技巧与审美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美术教学特别是手工创作活动中,教师可尝试借助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完成对学生的手工技能训练任务,如多人互动激发灵感、活用绘画确定手工创作方向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对美术创作的各个环节给予相应的重视,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春燕.展现创意的舞台——小学美术手工课[J].艺术科技,2016,29(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