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当今新时代下我国各小学校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体现素质教育成果的主要测量标准和评价要求,是我国各小学校开展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最强有力的抓手和保障,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重点维度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内涵,基本涵盖了新时期我国综合素质对国民的基本素养要求,这种质评与量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是我国终将成为有强大发展动力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问题
1、学生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在我国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指导和规范有一定的要求,学校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虽然在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核心素质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原则上与标准保持高度一致,但是一些具体的、细微的方面仍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略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一些细微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上,比如说,学校层面选定评价内容的不同,有的学校提出要注重"交流与合作",还有的学校小学则是沿用了惯有的"合作与责任"、"创新与审美",就不同学校使用的评价内容来看,还需要不断的优化评价体系,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1]。
2、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偏差
教师评价工作任务繁重,有时候分身乏术。教师以积极的态度,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但是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小学教师担任多个科目的评价,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同时花费更多精力来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使教师无暇他顾,就算一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从而造成班主任乃至科任教师在日常教学要求和进一步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双重严压下导致精力不足,因而造成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不全面甚至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3、家长缺乏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
一方面,家长对素质评价的认知不高。在当前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家长最为关心的仍是孩子们的文化课考试成绩,而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及结果关注不足。说明家长们对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不够了解,没有认识到当前社会更多的是考验孩子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唯分数论"逐渐被淘汰,只要培养孩子全方位成长,才是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使得家长不仅没有成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推动者,反而成为了阻碍者,不积极的参与到评价当中,不客观、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之一,欠缺对孩子综合评价的能力,使得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还比较单一[2]。
4、学生自身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一些综合素评价指标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比较困难,同时每个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会对评价指标的理解存在差异,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二是小学生还处于好动爱玩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活动的认识程度不够,不重视综合素质的开展和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结果,甚至在一些学生的认知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个娱乐活动,仅仅只是在文化课之外的一些课外活动而已,是可以以玩乐心理来进行的娱乐课程,这些心理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三是小学生的认知不稳定,因为小学生本身就处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长时期,具有高度的发展性和变化性,在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的时候可能是一种观念,在评价实施的中期又形成了另一种观念,等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后,又形成了其他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全面和准确[3]。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对策
1、评价体系内容优化
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需要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动态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于教学评价体系来说,构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学生素质评价的理论体系,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是必要的。一方面,评价体系的优化可以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操作体系。另一方面,在创新素养教育环境下,学生情况不断在变化,相应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就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制定符合当地情况尤其是校区情况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适应新常态,及时更新评价体系,使之更有针对性,更能客观实际的反映出小学生综合素质,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2、教师评价能力优化
其一,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认识当今社会,只靠死读书、读死书终将被社会所淘汰的现实,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其二,更新拓宽教师观念,确立激励、教育和反馈的评价功能机制,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其三,如今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仍在实践摸索当中,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方式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综合素质。所以,教师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力。
3、家长评价意识优化
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当前社会更多的是考验孩子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唯分数论"逐渐被淘汰,只要培养孩子全方位成长,才是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推动者而不是阻碍者,要积极的参与到评价当中,客观、全面的自己的孩子有所认知,积极的提出评价建议,思考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
4、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结合
家长可以多方位的培养孩子兴趣,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要广泛培养兴趣同时也要因材施教,有运动天赋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学美术,有书法天赋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舞蹈。总之,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广泛培养兴趣,根据天赋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学校和教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者,其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掌握更加的充分。因此,基于这样的角度来说,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三、总结
综上,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了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公平的评价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也帮助教师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马福兴.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4):48-48.
[2] 曹飞.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若干实践亮点的思考[J]. 2021(2018-8):38-41.
[3] 卢海弘, 张也. 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最新进展,主要难点及破解思路[J]. 现代教育管理, 2020(5):5.
作者简介:
闫汉苍 汉族 男 1965年12月 大学学历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宁夏西吉县第一小学任教,固原市“六盘名师”; 自治区小学理科骨干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