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课程具有一定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在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当中,通过与初中生的座谈了解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和反思,发现当前的英语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作业布置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个人感觉随意的给学生留一些作业,并没有考虑到单元知识的系统性及学生的个体情况,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漫不经心的完成,作业没有实效性而言。
第二,作业布置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例如机械性的抄写,背诵或练习等,不符合学生的天性。甚至有一些教师,一种形式的作业布置了一学期,导致学生无需听老师布置作业,只要按习惯写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作业应付了事,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作业布置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仅仅是基于围绕教学内容,而非从学生的兴趣特长或个性发展出发,也没有考虑个体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上的差异,实行“一刀切”。这样的作业缺乏针对性,使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因而就产生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分层化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习得的知识与技能是不相同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于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多层次作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最好的发展,优等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能,学困生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得到展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学生分为A(学困生)、B(中等生)、C(优等生)三个层次来设计作业。
案例一:阅读课作业的分层设计
以沪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4.Inventions?为例,在学习主阅读篇章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
A. 整理笔记;默写重点单词和句型;并跟读课文3-4遍(跟读要求:一句一句跟读,把握好单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学生朗读课文3遍(朗读要求:读准语音语调,找出自己不会读和读不懂的地方)
1.Key words:comfortable、carriage、century、passenger、invent、practical、since、distance、anytime、develop、lamp、candle、daytime
2.Useful expressions:millions of...、since then 、keep in touch with、in the daytime
B. 1.运用预测、略读等阅读技巧,完成语篇阅读。
2.和同学用英语谈论未来的发明。
C. 写作:介绍你认为中国最伟大的现代发明物之一,字数不少于70词
A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基础知识;B是阅读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C是语言输出,期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作业不是将学生简单地分为A、B、C三等让其对号入座,而是照顾他们的个体差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用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困生在完成A组作业后,可以选做B组、C组作业,优秀生可以从A组开始,也可以直接做B组、C组作业。
(二)设计趣味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对作业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兴趣能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得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设计趣味化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趣味化作业的设计时,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1:做采访--我是一名小记者
仍以沪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4.Inventions?为例,学习完主阅读篇章后,课后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百科全书等资源获得与发明相关的各种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组内进行采访,请组内成员谈谈中国现代四大发明中,你认为哪个发明最有用?为什么?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实践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也要注重实践,思考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知识内化。一直以来,教师都只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使得作业也是机械地重复。实践性作业主要包括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生活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注重实践性作业,将增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新知识的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
案例1:学生在家制作各种奶昔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课堂上学生达到掌握制作奶昔的简单方法:
First,peel three bananas,
Next,cut up the bananas,
Next,put the bananas and ice-cream in the blender,
Next,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Then,turn on the blender,
Finally,drink the milk shake.
课后要求学生依据父母的口味,为父母制作一份milk shake,既运用了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感恩父母的教育,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作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于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纠正错误,提高自己。于教师而言,作业是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一个善于设计作业的英语老师,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科素养。教师在认真贯彻“双减”政策的同时,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作业形式不断完善,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趣味性,多元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
[2]孙振海.“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原则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