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人的文化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超越语言和民族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歌文化传承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传统的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接班人,需要积极学习民歌文化,掌握民族音乐的价值,培养民族意识从而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一、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民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使得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探索适合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歌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的创新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 丰富教学资源
在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加强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音乐博物馆、文化遗产展览、音乐会、戏剧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为教学内容。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选取民歌时,需要兼顾代表性、普及性和可接受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素养选取适合的民歌作为演唱内容,并对曲式和编曲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现力。例如,选取《茉莉花》、《春天的芭蕉》、《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为教学内容。开展丰富的校园民歌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校园民歌文化节、民歌演唱比赛等活动,加强学校对民歌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可以采用情感表达法,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民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还有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深入理解民歌的内涵和精神。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突出民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歌文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创新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和互动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文化的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习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
在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音乐会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学生演唱会,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和创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在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中,建立学生合唱团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唱团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演能力。在合唱团排练中,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域分配不同的声部,分别进行排练。同时,要注重合唱的整体效果,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互相协调,共同完成合唱作品。合唱团的演出是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演出中,要注重演唱的技巧和表现力,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表达民歌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同时,要注重演出形式和舞台效果,让学生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全面地了解学生在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中的学习成果,包括对民歌知识的掌握、演唱技巧的提高和表现能力的提升等。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在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包括对民歌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等。通过同伴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家长评价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表现,从而更好地与学校和教师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结论
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创新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通过对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推动民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我国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民歌文化传承教学创新实践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加强对民歌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提高学生对音乐民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贺佳. 基于民族文化素养培养的音乐教学创新研究[D]. 西南大学, 2021.
[2] 王利伟. 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1(4): 154-158.
[3] 张丽. 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素养传承[J]. 现代音乐教育, 2019(6): 15-16.
作者简介:王惠来,(1987.11-),女,汉,苏州市吴江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本科,二级,研究方向:音乐,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