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与实践
雷晓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雷晓妹,. 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7.
摘要:
小学科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起了重要作用,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开阔视野, 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眼见为实。本文通过重点探究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与实践,阐述小学科学的优化策略,为提升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合理设计实验、落实实验提供重要依据,对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
DOI:10.12721/ccn.2023.157087
基金资助:福建省建瓯市2022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B22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小学科学作为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是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创造精神等。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实验,这也是进行知识探究与建构的重要过程。探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思维和观察能力,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和“操作”相互统一的课程,实验探究是进行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探索和应用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亲历实验,能完成对科学相关知识和猜想的验证,更有利于把握与提升科学知识内涵和本质,但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对实验教学缺乏重视、实验流于表面等“轻”实验的问题,为此,把握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与落实就显得尤为必要,也有利于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创设有趣的的实验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科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科学教学亦如此。好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探究欲望,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整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观念,利用简单的事物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教师可利用科学教具、游戏活动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

例如在探究“水的蒸发”活动时,教师可以先现场演示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发现黑板上的水没了,进而引出“水去哪了”的问题,通过教师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与实验,随后在课堂的逐步探究中,准备实验器材,现场演示水蒸发的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创设实验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和科学实验建立联系,尽可能将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以“生活化”状态加以呈现。一旦学生融人科学实验教学情境之中,就能有效地在实验操作过程发现科学现象、探究科学规律,并在趣味为导向的实验学习过程中培育良好的实验观念。

二、有效运用实验器材,把握实验过程,开展合作实验

作为科学教师要始终意识到学校实验设备需要经常使用,不能让它们成为“装饰物品”。调查显示,目前部分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更多时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常摆设在器材室内。实际上这种做法是种资源的浪费,科学教师始终要有科学实验教学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现场演示实验,或者把学生带到科学实验室去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孩子只有在实验教学的目标指导之下,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才能更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而去发现科学世界的奇妙,从而建立起来强烈的科学兴趣。为此,教师非常明确实验的活动目的、培养的能力及实验具体的活动过程。

与此同时,在实验器材有限的情况下,更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这样即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更好地促进小组成员间科学思维的碰撞与交流。为此,当遇到需要多个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实验,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尽量让每个组内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这样可以保障实验的有效进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磁铁”相关知识内容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分组,有的同学负责观察、有的负责记录,明确分工,要给予学生自主实验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实验记录,最后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重要实验结论。学生在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深入分析、探索的科学实验能力的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提升学生科学操作的实践能力与意识的基础上,可视化助力实验

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过程中,要转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念,摒弃以往单一、乏味的实验教学模式,要始终把提升学生科学操作实验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热爱实验的意识,能科学实验操作,创新实验方式,展现科学操作的多维度,让学生将专注到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学生科学思维的拓展和延伸,提高科学实验的质量和成效。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形式悄然走进了小学科学课堂。微课引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可以突破实验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这个微课即可以是学生在家里实验操作在课堂上的直接展示,也可以是优秀的规范的教师实验操作的呈现,总之,依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发挥微课教学的导引作用,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真正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甚至有些微课还是数字化的直接体现,例如在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数字传感器、采集器、口琴、竖琴等进行实验。通过演奏或唱歌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知道声音有响度和音调的差异。其次,通过利用传感器相关软件,截取适当的“声波”图片,能观察到声音在轻响和音调高低时声波的图形都各不相同。最后,开展对比实验,探究轻响与声波的振幅是否有关,根据实验目的调整并控制实验变量,获得真实有用的实验教据,进而丰富实验探究形式与内容,促进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与实践。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与实践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科素养,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涵,为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真正打造高效的科学实验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傅朝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探讨[J].成才之路.2022(05).

[2]白德利.小学科学实验可视化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

[3]毛凯琪.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2022(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