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我国出台了“双减”政策,其核心目的是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控制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能,实现减负增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践行“双减”政策的要求,以此完善数学作业设计工作,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改变学生对作业的固有印象和态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实帮助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不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随着这一政策的提出,“为中小学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想将“减负”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在学生课后作业方面进行巧妙设计,更要注重学生心理上的减负,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
一、趣味引领,促进参与
(一)游戏性作业
学习兴趣犹如一块“敲门砖”,能够帮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应当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带有“游戏味”的作业,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笔者设计了包含游戏元素的作业:以两人为一个组,每个学生拿9张扑克牌(1~9),每次抽取1张扑克牌,这时学生会得到两个数,随后计算这两个数的积。在此过程中,两人可以抢答,谁说得又快又准确,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直到将对方的扑克牌全部拿完,就获得游戏的最终胜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游戏活动持有偏见,认为游戏只会耗费学生的时间、精力,难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更不能发展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其实不然,游戏活动可以创新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融合性作业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点时,笔者没有单纯让学生完成课后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完成一期以“介绍年月日”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手抄报的过程中,首先要运用美术课堂中的版式设计,运用不同的线型进行区分,然后涂上不同的颜色,以便让手抄报更有美感。在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课堂中所学的“大月、小月和平月”的知识,提高了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如此可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注重学科融合,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使作业成为学生的益智活动。
二、丰富形式,促进学生理解
(一)操作性作业
数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抽象,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广大师生都意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具有操作性的作业,改变以往书面解答的作业形式,将深奥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比”的相关知识后,笔者提问学生:“你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脚长和头长呢?你父母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父母的脚长和头长是多少厘米呢?”学生陷入了沉默,无法说出具体的数据。对此,笔者让学生回家后先量一量自己的身高、脚长和头长,然后记录相关的数据,再算出脚长和身高的比、头长和身高的比。最后,测量一下自己父母的身高、脚长和头长,并将数据记录下来进行计算。这样的作业,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助力学生的思考。
(二)合作性作业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标”重点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协作中完成作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合作性作业: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都取整厘米数),然后将数据记录下来,并按照男女进行分类,看一看130厘米以下、130~139厘米、140~149厘米、150~159厘米、160厘米及以上各有多少人,并根据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制作完成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男生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女生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2)全班学生中,身高处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你的身高处于怎样的位置?完成这样的作业,可以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三)生活性作业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数学亦是如此。生活是数学的沃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引入生活性的作业,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欲望,以更好的学习状态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平时培养学生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的时间内,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意识到现存教学过程及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数学作业的有效管理措施进行创新。教师应将教学重心放在课堂上,适当减少课后作业的比重,在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数学能力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草.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2,429(35):28-30.
[2]覃爱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37(12):54-56.
[3]唐妮.“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4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