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及深入,在当前阶段音乐教学受到了更多师生的关注,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其作为辅助性教学科目的出现也补充了素质教育的空白,共同奠定了科学、系统的教育格局。所以从当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出发,教师应综合考量、科学调整,以切实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为教育目标,科学规划,优化教育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成效,也为接下来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教学创新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律动表演等审美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总结近年来音乐教育中的经验,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教育思想,完善教学设计方法与课程实施建议,编排生动多样的音乐活动。目前大部分小学音乐教育未得到相应的重视,音乐课经常被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挤占,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社会需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教育要努力改革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加强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非常必要。新课标背景下,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在曲目数量、单元主题与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音乐教育要抓住课程审美本质,完善音乐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是适合儿童启蒙的教学法,提倡运用多种感官综合体验的方式引导儿童感知音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音乐课程应用奥尔夫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素养。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带领学生舞蹈,使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快乐的心情。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一)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新课标的出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新课标要求,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创新的设计指导教学,依照新课标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创设音乐教学对话情境。小学音乐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发展性与情感性等原则,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提升自身素质,创建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音乐实践,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奥尔夫教学法,需要用动作培养学生的律动,通过节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借助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结合乐器训练参与合作。奥尔夫关注节奏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将节奏学习与训练融入学生喜爱的游戏中,使学生通过动作感受节奏,教师要利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适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节奏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如《国歌》中的三连音就像机关枪扫射的声音,使人情绪激昂。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记忆反应的重要环节,运用语言和动作节奏是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方式之一,如师生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名字让学生初步认识节奏,将学生熟悉的名字运用到音乐中,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教学是通过身体各部位的拍打进行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美丽的夏牧场》教学中,蒙古族民族舞使用筷子敲击碗筷在节日中助兴,通过敲打发出声响,结合身体动作舞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筷子体验敲打的节奏,自觉找到节奏,为音乐敲击伴奏,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措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需要学校加强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在音乐课堂开展奥尔夫教学,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乐理知识讲授、器乐技巧训练以及歌曲演唱等不同课型中渗透奥尔夫教学法,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教材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利用实践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需求出发合理设计教学模式,开发符合学生学习基础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动作与音乐结合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可以通过声势语言与动作培养学生的律动。例如,在教授《迎春》时,出现咚咚咚咚的歌词时,学生可以做出跺脚的动作,根据歌曲节拍击掌,实现对音乐活动的深度参与。新课标提出运用综合学科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当前许多音乐教师忽视音乐为本的原则,淡化了音乐艺术的鲜明个性。音乐教学包括不同内容的综合,应用学科综合教学要遵循以音乐为主线的要求,教师要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艺术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大多注重技巧学习,忽视了艺术情感的表达,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口述故事创设情景剧,让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表达感受到的情感,综合运用音乐、舞蹈、美术等表现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了解音乐背景与曲式结构,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例如,在《蜗牛与黄鹂鸟》教学中,教师展示图片,创设艺术表演情境,让学生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根据不同的旋律辨别相应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直观观察,根据故事情节编排歌曲,通过模仿了解故事情节,促进歌曲学唱。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认知训练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美育艺术教育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音乐课程教育创新,重视学生主动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师要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有效弥补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音乐课堂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培元.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转型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3):107.
[2] 武安林.因材施教,以 学为本 ——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3(8):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