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初中的基础性课程,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在学生艺术情操培养以及素质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可以很好地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好地带动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所以将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程结合到尤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释放活力,缓解压力,陶冶情操,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因此,在本文对流行音乐的特征、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程的衔接进行了探索,为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落实和实施明确了方向,力图推动中学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高效提升。
一、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衔接的意义分析
1. 为学生提供解压方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社会游移阶段,思想比较活跃,但是学习目标并不明确,经常处于迷茫的状态之下。因此,将中学音乐与流行音乐衔接起来,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解压的方法,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找到情感宣泄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流行音乐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解和优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安全感。
2. 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流行音乐传递的是非主流的文化特征,歌词和曲调可以对学生的感官系统进行刺激,对于教育功能、政治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等关注性并不高,主要是表达爱国主题、情感主题、成长主题等等,这些文化特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流程音乐的歌词表述更加地贴近生活,歌曲风格多样化,旋律简单优美,没有过多的技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好地弥补中学音乐课程内容的缺失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流行音乐作为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华》、羽泉组合的《奔跑》、GALA乐队的《向前跑》等等都属于流行音乐,在这些流行音乐当中无论是歌曲还是曲调都可以给人以自由、快乐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影响,让学生感受一切事物的美好,使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生活的态度。
二、新课程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程衔接的策略
(一)对流行音乐的价值和内涵进行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要做好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衔接,对流行音乐的应用意义以及现实价值进行分析,在把握音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发挥音乐的社会价值和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热门和常听的流行歌曲,之后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内涵进行解析,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歌曲背后的故事等。比如,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首《龙的传人》这是一首侯德健创作的歌曲,其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正是中国与美国建交、美台断交的时期,在得到这一消息后侯德健先生心情十分沉重,而且我国自从鸦片战争之后长时间受牵制,被打压,悲情笼罩,而海峡两岸的冲突更是让外国人做收渔翁之利,在这种悲愤之下侯德健先生结合了我国古代神话中龙的形象,创作了这首《龙的传人》,之后被快速传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爱国流行歌曲。引出并讲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之后,教师可以将知识面向外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们说一说当时我国的社会情况,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成因等,让学生不仅学习了歌曲,更要了解社会现实,树立爱国情怀,将流行音乐与现实生活结合到一起,深化学生对于音乐价值的理解。
(二)授课过程中流行音乐的合理性运用
初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但是流行音乐只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学音乐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结合相应的授课内容融合流行音乐,主要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地爱上音乐课堂,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所以在很多的学科当中音乐起到了积极的辅助性作用。而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凸显了流行音乐的价值,发挥流行音乐的作用与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更加吻合。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科学地选择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以及独立性的流行音乐,使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可以紧密地衔接到一起。比如,在学习“走进西藏”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对西藏的文化、藏区生活、藏族歌曲有更加充分地了解,可以组织学生欣赏西藏地区的流行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雪山之歌》等。这些都包含了西藏地区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文,唱出了家乡的好,旋律优美,意义深远。这样的一节课程安排,不仅没有脱离授课的主题,还使这节课更加地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可佳。
(三)课内、课外活动充分融合
在中学音乐课堂内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以专题欣赏课的方式将流行音乐与课堂音乐衔接到一起,可以以某一个特定时期的流行歌曲欣赏为主。组织专题欣赏课的方式,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展开讨论、对其进行辨证性地分析和判断,并接受流行音乐。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时期的流行歌曲欣赏,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为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按照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会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在课堂上集中讨论,相互交流意见和想法。而对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进行赏析和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音乐在歌词、曲调以及风格上的转变,把握住音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将流行音乐看成一本生动的音乐教科书,从而促进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课外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关于流行音乐的活动,比如流行歌曲比赛,流行音乐知识竞赛等等,进一步突出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基础知识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应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中流行音乐的引入和融合,让音乐课堂变得熠熠生辉。初中课本中的音乐内容具有代表性和思想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流行音乐内容,把握好两者融合的度和原则,可以更好地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补充,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基于流行音乐理解其他音乐类型,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现实内涵以及文化价值等,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诗阳.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0(5):878-879.
[2] 李晓雪. 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J]. 戏剧之家,2021(6):124-125.
[3] 陈卓琳.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J]. 黄河之声,2020(4):91.
[4] 陈碧莲. 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对中学生流行歌曲审美能力的培养[J]. 语文课内外,2020(18):151.